
如果在國產藍牙耳機品牌設立一個「態度認真獎」評選的話,我會投給1More一票,在外觀設計同(互)質(相)化(抄)的大環境下,1More的高度原創可謂是一股清流,除了軟硬件水準和音質調校等方面展現出一線大廠應有的品質外,辨識度上還可以讓用戶找到一絲優越感。
除此之外,1More的創新速度也是讓我比較佩服的一點,手里的旗艦EVO還沒度過蜜月期,就看到了1More推出主打空間音頻Aero的消息,我不知道這款耳機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內首款空間音頻」,1More好象也并沒有太過在意這一點,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它的表現究竟如何,有沒有與AirPods一戰之力。

帶著這個疑問,上手了Aero,看到這個充電盒時,再一次感受到1More的與眾不同,其實從血統方面來說,Aero是依托ComfoBuds Pro的模具而打造的,外觀改動不大,官網上也明確標明了這是升級款,不過1More并沒有沿用ComfoBuds Pro的充電盒,而是不厭其煩的為Aero重新設計了一套外衣,在友商甚至用戶眼中,這都是一件多此一舉的事情,但1More卻樂此不疲,或許這就是一種態度吧。

很多藍牙耳機的充電盒為了追求美感,把圓潤的造型做成對稱設計,雖然手感方面是挺不錯的,但實用性卻打了折扣,由于受力面積過小,放在桌面上不平穩,被刮碰到很容易掉落到地上,別問我為什么會知道,因此而摔壞的充電盒至少有3個了,Aero這種平整的底面相對來說就很穩。

Aero的上蓋翻起之后,靠近轉軸部分略高于底面,會將充電盒撐起一個向前的傾斜角度,就像支起鍵盤的腳撐,雖然對于藍牙耳機來說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但這種儀式感看起來就很優雅,另外,我是比較喜歡這種平放式翻蓋結構的,比那種豎插式取放耳機要方便。

外形上,Aero與ComfoBuds Pro基本上相同,不過細微之處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首先就是由于更改了充電盒設計,原來的充電觸點從腔體改動到耳機柄內側,再就是優化了重量,單耳從5.2g減到4.9g,人體工學也做了微調,舒適度有所提升。

細節方面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精致、精細,合模處嚴密工整無毛刺,畢竟是已經服務過兩代產品的模具了,成熟度非常高。雖然這個紅色的濾網在佩戴的時候看不到,不過放在桌面上時,配合錐狀耳柄,辨識度相當高。

拿到耳機后,我迫不及待體驗的第一個功能就是空間音頻,Aero的空間音頻不挑設備,可以跨平臺,iOS、Android都可以適配,并且兼容各種音源,普通的歌曲、視頻也能體驗到炫酷的效果,當然,如果是全景聲的音樂或影片,效果會更加震撼。第一次使用需要注意一點,空間音頻默認是關閉的,需要在「1MORE MUSIC」APP中打開。

或許很多小伙伴還沒有真正感受過空間音頻是什么樣的體驗,簡單點說就是開始播放音樂之后,音源的位置基本就固定在你的正前方,就像歌手站在你面前為你演唱,當你轉動頭身的時候,耳機內置的陀螺儀會偵測到運動變化,通過計算模擬出真實的空間聽感,比如向左轉頭,音源就在你右前方,這時候右耳的反饋會強烈一些,在耳就弱一些,反之亦然。這只是普通音樂的體驗,如果是杜比全景聲的音源,體驗會更加豐富,特別是觀影時,來自天空、地面、身前、身后的各種飛機音浪聲、汽車轟鳴聲、槍聲、爆破聲將你包圍,臨場感更加真實!

1More在降噪技術上采用的是自研算法,在幾款當家型號上的表現都非常不錯,我現在用的旗艦EVO,是我手里帶降噪功能耳機中,我對它的效果最滿意,特別嘈雜的環境中把降噪強度開到最高檔,可以獲得非常純凈的聽感,同時耳壓也控制得也非常好。Aero與EVO的降噪深度都是42dB,但實際聽感卻略有差距,相同強度下,EVO的沉浸感會更強一些,畢竟是千元旗艦嘛,追求極致體驗,適合發燒友,而Aero的定位則會偏向普通用戶多一些,即使如此,橫向對比,Aero的降噪效果在同價位陣營,也絕對是頂尖水準。

Aero還有一點不得不說,那就是智能聽感均衡。什么是智能聽感均衡?通俗點來說,就是大多數情況下,人耳對中頻的人聲是最敏感的,對低頻和高頻的細節的捕捉能力較弱,而為了保護聽力,有些用戶往往會以人聲為標準,調節到較低的音量聽歌,這樣勢必會損失一部分高、低頻的細節,讓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開啟智能聽感均衡后,可以在低音量模式下對高、低頻進行補償,讓頻段呈現更完整,提高用戶的聽感。

Aero支持SBC和AAC解碼,在音質調校方面保持了1More一貫的平穩路線,并沒有搞什么特色風格,三頻均衡,整體聲音具有較高的透明度。低頻的量感適中,下潛比較有力度,但并不算太深,點到即止,回彈松馳有度,氛圍感比較好,沒有過多搶奪存在感,卻又恰如其分的起到了烘托作用。中頻人聲中性化,沒有明顯的男女聲傾向,結像清晰,音色準確,層次感豐富,聽起來很舒服。高頻的解析和延展都不錯,細節表現比較好,亮度中等偏上,沒有為了刺激感而過度拔高。總體來說,Aero的聽感偏溫和柔順,沒有大起大落,也不會覺得平淡如水,久聽沒有疲勞感,可駕馭的曲風比較廣泛,適合長時間聽歌。

其它方面都是紙面參數,就不過多贅述了,簡單的過一下,續航開啟降噪單次可持續使用5小時,配合充電盒20小時,關閉降噪單次可持續使用7小時,配合充電盒28小時,算是中規中矩吧,不過支持無線充電,這一點是加分項。充電盒不防水,耳機支持IPX5防水等級,運動使用沒有問題。

總結
除了AirPods 3,1More Aero是我體驗過的第二款具有空間音頻的TWS耳機,二者之間的算法肯定是不同的,本身的音質調校傾向也各有取舍,所以實際聽感肯定是有所差異的,但就總體效果而言,從我這對木耳的實際體驗來看,并沒有太大的區別。而1More Aero的空間音頻是可以跨平臺,無論是蘋果手機,還是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機,都能正常使用,這一點的意義就有點非同凡響了,徹底打破了系統生態的技術壁壘,讓更多用戶可以體驗到空間音頻的魅力。
除了空間音頻,Aero的本身素質也是可圈可點的,降噪、音質等方面的表現足矣力壓同階競品,在500元這個價位,應該是找不到什么像樣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