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津歡樂谷一名保安在互聯網走紅。許多游客覺得他靦腆、老實,讓他做比心、小狗耳朵等 " 飯撒 ",并且給他取了個外號 " 小蛋糕 "。
隨著 " 小蛋糕 " 走紅,同一園區的其他保安也被游客取甜點外號,開始飯撒并吸引人氣。這一現象逐漸擴展到不同地區的游樂園中。
有網友認為,保安小哥有種 " 老實人豁出去 " 的靦腆羞澀,逗起來很好玩,提供了一定情緒價值。另一部分網友則反駁,明明都是很普通的男性,談不上帥和可愛,為什么要飯撒、取昵稱、追捧他們,并吐槽 " 全世界審美下降 "。
拋開爭議,無需多加審判普通人的外貌。保安小哥正常工作卻吸引人氣,值得探討的是 " 小蛋糕 " 這一稱呼似乎透露出凝視意味。
這并不是指責游客對保安構成凝視和騷擾,而在于可愛的形容只是表征,這背后關乎誰能凝視,女性又如何投射自己的欲望。
在這場 " 你情我愿 " 的游戲里,女性凝視看似提供定義男性如何被注視的情緒價值,實則服從了父權制規訓,以甜蜜的方式走向同樣失權的結局。
1
規則:你的凝視落入我的腳本
喜歡和保安小哥互動的網友大多認為 " 逗老實人很可愛 ",他們比心、比小狗耳朵等回應提供了游玩之外的情緒價值。
包含挑逗意味的玩笑,看見對方聽到后因老實而露出害羞模樣,會帶來一種 " 出格 " 的刺激感,這其實也是一種凝視。在凝視關系中," 看 " 與 " 被看 " 并非對等,而是存在權力結構的隱喻。正如約翰 · 伯格在《觀看之道》中指出的,男性往往注視女性,而女性則被迫注視自己被注視的形象。
以 " 小蛋糕 " 這種近乎甜膩的昵稱稱呼對方,也包含著欲望的投射。這種投射并不一定是直接的性意味,而可能是一種擬物化的親昵,即將人等同于軟萌、無害的物件。
" 小蛋糕 " 稱呼最早來自 Lolita 裙愛好者,指裙擺上的布料和蕾絲層層疊疊像蛋糕的奶油裱花,是夸獎 Lo 裙可愛漂亮的褒義詞。后來,該詞延伸到二次元文化中,變成形容男女角色軟萌惹人愛,并逐漸演變成互聯網著名流行語 " 寶寶你是一個香香軟軟的小蛋糕 ",用來形容可愛的掛件、寵物、人等。
最開始形容 Lo 裙像蛋糕,是在物與物的特征上進行平行的類比。但經歷了從形容二次元人物到三次元中的人的延伸之后,這種物的可愛意味被逐漸標準化、泛化,能否和人的特性劃等號值得商榷。
當然,用自己覺得可愛美好的詞——例如一個物品——形容對方具有同樣的特征是用語的自由,許多人也能欣然接受。但這種軟萌到扁平的、不造成威脅的、略帶物化色彩的特征類比,存在誤讀甚至曲解的空間。
例如,當一個人被不斷稱作 " 小動物 " 或 " 小朋友 " 時,雖然語氣上是可愛,但幼態的稱呼同時剝奪了其成年人的復雜性和主體性。如果一名女性在現實中或網絡上被陌生男子叫小蛋糕,可能對方確實是夸贊,也難免造成騷擾的誤會。
但這些稱呼保安小哥是 " 小蛋糕 " 的女生似乎并不構成對保安過分的騷擾。因為保安一方面接受了游客的挑逗和飯撒要求,并且獲得了人氣;另一方面在走紅后保安開始直播賺錢,甚至傳出因太多人找他合照、求飯撒而出現區別對待的現象。
這種差異提醒我們,語境與身份會顯著影響相同話語的結果。
試想一個女生,被大量男網友作為欲望投射對象,稱呼含有凝視意味的外號,她經受的可能就不是這樣的追捧和名氣了,而是諸多質疑、冷眼,甚至是攻擊、謾罵,指責她道德敗壞。
更淺顯層面,歡樂谷內有許多妝造精致靚麗的女性工作人員,她們為什么沒有成為走紅的 " 小蛋糕 " 呢?
男性和女性在同一情況下的結局不同,正是雙重標準的體現。
男性往往只需在場,哪怕并不符合主流審美,也可能因某個被賦予的標簽而輕松獲得關注與追捧;而女性即便外貌精致、妝容考究,投入大量心力去符合社會期待,卻常常被視為理所當然,以致無人問津。
這種反差揭示了在性別角色上,與外貌、美、可愛等相關特征的敘事和要求在公共語境和社會文化中并非對男女一視同仁。
近年來,一些論調鼓勵女性以 " 女凝 " 回應類似現象。女性凝視指通過女性的視角,呈現女性作為欲望主體,引入女性的經驗和感知方式,尊重被看的人及其復雜性,試圖打破男性主導敘事和觀看邏輯。
但這種實踐往往更像是一種爽文式的復仇敘事。它在表面上提供了情緒上的快感,卻依舊沿用了父權制下的 " 屈從 " 的凝視邏輯與審美模板,只是把凝視的主體換成了女性,并未真正跳脫出這套審視和評判的框架。
例如,即使男性的外貌并不出眾,但只要在經濟、閱歷、社會地位等方面具有一定資本,仍可以在情感市場和職場晉升中占據優勢地位。而女性的外貌、年齡、身材仍是上述情境中無法被忽視的重要部分,哪怕這名女性擁有和男性同樣的社會資本。
換句話說,即便男性在外表和才華上被凝視,這種凝視并不具備長久的、結構性的影響,仍是需要時可以被選擇、無關緊要即可隨時拋棄的一部分。但對女性而言,則難逃 " 可看性 " 的默認邏輯和社會篩選體系。
本質上,這場游戲的規則就是錯誤的。女性如何直視并陳說自身的欲望,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擁有參與游戲的權力,在沒有掙脫父權制框架的前提下,無法得出完全嶄新的答案。
女凝提供了短暫的安慰,像一種甜蜜的溫和的逃避,但最終女性并不可能真正的奪權與賦權,而是走向同樣失權的結局。
話雖如此,女凝也有一定積極影響。的確有男性博主在女朋友和女網友的建議和監督下,通過調整發型、穿搭、生活習慣,變得更得體帥氣。更廣泛的,女凝的出現讓更多人意識到 " 女本位 " 的觀看角度,開始注意并反思男凝。
但這都只是太小太個體的層面。廣義層面而言,女凝尚未影響社會運轉及權力結構,其落點不是真正的平等,而是在不平等的基礎上找尋平等方向的鼓勵和努力。
2
規訓:審美之 " 美 " 早已過譽
關于天津歡樂谷小蛋糕的吐槽中,有一類聲量較大:比起平平無奇的普男,為什么那么多美女還不火?
的確,美貌看似是一種資源,能夠吸引眼球,帶來關注。但美從來不是一種天然的紅利,而是父權制規訓的結果。它并非真正為女性自身賦能,而是規定了什么樣的女性值得被看到、有更多社會優勢,并讓女性在潛移默化中不斷自我調整,以符合那套被建構出來的標準。
這種規訓的作用是雙向的。一方面,它為順從者提供有限的 " 優勢 ",從而在社會層面制造一種假象,仿佛只要足夠美麗,就能獲得金錢、名譽、人脈的通行證。于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到這場外貌內卷中,甘愿用精力、金錢去追逐這套標準。
另一方面,它為規則設定者帶來最大收益。男性在這套體系中幾乎沒有被約束,甚至能在完全不對等的條件下被賦予另一種解讀空間。比如,男性的 " 丑帥 " 常常被視為有張力、有個性,而女性的 " 不美 " 則極少得到類似的積極闡釋。
這種現象在流行文化中尤為明顯。韓流偶像男團成員即便長相、身材平平,依舊可以依靠舞臺表現、性格人設贏得大量粉絲追捧;而女團成員則必須在外貌和身材上維持近乎極致的自我管理,一旦被媒體或粉絲評價 " 不夠美 "" 不夠瘦 ",便會陷入輿論漩渦、人氣下降。
再如在影視劇里,男演員即便長相普通,也能憑借 " 演技派 "" 氣質派 " 獲得認可。而女演員若缺乏符合主流審美的外貌,只是離 " 完美 " 差了一小步,或者稍微年長一些,這微不足道的 " 缺陷 " 都會被評頭論足,爭論長得 " 普不普 "" 老不老 "。
由此可見," 美 " 并不是女性的天然資本,而是被過度拔高的要求。它讓女性即使并不以取悅男性為目的,也不得不在潛意識中按照 " 第二性 " 的標準來約束自身,成為社會文化中房間里的大象。
近年來,關于 " 服美役 " 的討論持續火熱。有人說,喜歡 " 美 " 就追求 " 美 ",自己開心就好,過度設限只會放棄更多本就擁有的選項;有人說,無論形式如何,只要還在追求 " 美 "," 服美役 " 就永遠不會消失," 美 " 的標準也永遠不會進步。
其中,有一個觀點是,追不追求美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擁有并堅持可以不追求的選擇。
就像不喜歡 " 小蛋糕 " 稱呼的人可以不再使用,不喜歡化妝的女性可以不用化妝,不喜歡花大量時間精力搭配服飾的女性可以穿搭隨性舒適。
這樣的回答看似輕巧,但 " 可以不怎么樣 " 的選項,本身也是一種鼓勵,一種不向現有規訓低頭、忠于自我的實踐。
只要意識到審美的 " 美 " 已被過譽,就離平等和平權更近了一步。
不要放棄如此微小的選擇,哪怕只是讓香香軟軟的小蛋糕回歸奶油蛋糕本身。
(圖片素材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