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醫院宣布降級
主動降低級別能自救嗎?
從來都是醫院要求升級,還沒見過主動要求降級的,這種現象值得尋味。
8 月 29 日,陜西省寶雞市眉縣衛生健康局發布《醫療機構降級公示》,決定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將眉縣槐芽東方醫院由二級綜合醫院降為一級綜合醫院。
在四川省,四川廣元皮膚泌尿專科醫院也已完成等級調整,該院成立于 2002 年,為非營利性民營專科醫院,設有床位 20 張,調整后,醫院級別由二級變更為一級;樂山華城耳鼻喉醫院則由原三級耳鼻喉專科醫院調整為二級耳鼻喉醫院;臨夏明瑞醫院,從一級綜合醫院申請降級為門診部。
在安徽省,淮南現代醫院主動從二級綜合醫院降為一級,該院成立于 2013 年,屬民營非營利性醫院,建筑面積逾 8000 平方米,設有標準床位 102 張。
在湖南省,某婦科醫院近期完成等級下調,該院成立于 2008 年,原為二級專科醫院,此次主動申請調整為一級醫院。
好好的,為什么要降級呢?二級醫院不比一級醫院更好聽嗎?
當前,民營醫院面臨的經營環境日益嚴峻,其 " 降級 " 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醫改專家徐毓才就表示:" 這些主動降級的機構,多數是之前批準或被初步認定等級而未經過醫院等級評審的機構。它們主動申請降級,核心原因在于‘求生存’。一方面不希望再為保持原有等級花錢,主要是設備、人員、床位規模確實不能滿足現行等級要求,另一方面則是不希望因為等級被醫保檢查處罰。"
醫院級別高,為了裝點門面,需要維持的運營費用就高,接受的監管也就更嚴厲,一些民營醫院面臨倒閉風險,主動申請降級,是民營醫院的自救手段。
從醫院體系來看,二級醫院的規模不上不下,被評為二級醫院,就意味著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成本投入。例如,按照現行標準,二級醫院需要配備并定期更換符合等級要求的設備(如 CT、MRI 等)、足夠數量的高級職稱人員,以及各類專職崗位,這些費用每年都水漲船高。
據專家分析,DRG/DIP 付費改革導致民營醫院的平均利潤率從改革前的 11.3% 降至 5.7%,甚至有 40% 的民營醫院陷入虧損狀態。這使得許多民營醫院在運營上面臨巨大壓力,為了控制成本、減少虧損,主動降低等級以適應新的醫保政策和市場環境成為一種選擇。
另外,隨著出生人口減少,這就直接導致相關專科醫院的患者數量下降,收入銳減。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一些原本定位為二級甚至三級專科醫院的民營機構,不得不重新審視和思考:自己的經營能力到底配不配得上二級和三級醫院這頂大帽子?
在大趨勢下,去年一年有關醫院破產案件、強制清算案件、破產上訴案件等在內的案件就達到 1158 件,破產到來,民營醫院終于開竅了:沒有吸引病源的能力,這頂大帽子戴不動了。
大批醫院退出醫保
上個月為何會有 600 多家機構退保?
民營醫院為了自救,做出了太多努力,除了主動降級,今年以來,至少還有上千家定點醫藥機構解除了醫保協議,其中僅上個月就有 600 多家醫藥機構退保。
例如,9 月 1 日,深圳市醫保局發布《解除醫保協議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名單》,其中有 132 家醫藥機構被解除醫保協議。
8 月 11 日,青島政務網發布中止、解除部分單位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暨醫保卡省內 " 一卡通行 " 公告。其中青島市南仁啟診所等 67 家定點醫藥機構解除業務。
8 月 7 日,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局發布公告,解除了南關區艾絡康中醫門診部等 121 家省直定點醫保服務協議。
8 月 6 日,內蒙古烏海市醫保局發布消息,共解除醫保協議定點醫療機構 99 家、定點零售藥店 100 家。
……
如今,定點醫療機構的競爭非常激烈,對于部分民營醫院而言,醫保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帶來穩定的患者來源,大量的醫保患者流向公立醫療機構,這種情況下,民營醫院會主動轉型追求更高的利潤和更少的政策限制,但顯然如今的醫保限制成了民營醫院的負擔。
事實上,民營醫療機構、診所一直以來都是欺詐騙保的重災區。
據國家醫保局公布數據,2020 年,國家醫保局會同衛生健康部門檢查了定點醫藥機構 60 余萬家,共處理違法違規違約定點醫藥機構 40 余萬家,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定點醫藥機構不同程度存在基金使用方面的問題,一年追回醫保基金 223.1 億元。
為什么會如此呢?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低等級民營醫院投資水平低,追求回報意愿強烈,但醫療水平、人員設備相對薄弱,少有患者主動就醫,但為了求生存、求利益,也只能鋌而走險。
現在,國家醫保局為了醫保基金的安全,要求進一步嚴查嚴管,有些醫療機構害怕違規被查從而退出醫保,這是一種金蟬脫殼;有一些則是因為面臨經營壓力而激流勇退,另尋賺錢之道,這是一種新的思路和嘗試。
國家醫保局:醫院主動申請退保,
要倒查 1-2 年
大批醫院主動退保,這引起了官方的重視。這也讓人深思:你主動退,是不是有問題?
9 月 7 日,針對醫院主動退保,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草案)》,并公開征求意見。
對于核查未發現問題的,可解除或者不再續簽服務協議;對于核查發現涉嫌違法或違反服務協議使用醫療保障基金的,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后,方可解除或者不再續簽服務協議。
什么意思?就是醫院想主動申請退保,要先倒查 1~2 年!
這份文件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熱議。
9 月 11 日,江蘇一名醫生表示:" 想退出?那就先查查你有無黑歷史,凡是想主動退保的,或多或少存在問題,一查一個準!這個政策出臺得真及時,想主動退保的,本來就是想套保,現在沒得套了,就準備提桶跑路了,必須嚴查!"
9 月 12 日,陜西一名醫生則表示:" 醫保進出都應該審計,不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我支持這個政策!"
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實,對于那些執意要退出醫保的民營醫院,雖然少了強勢的支付方助力,但也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更強的自主經營權限,能夠向更為純粹的消費醫療轉型,也許能開拓出新的盈利思路,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
例如,診所可以被看成微型民營醫院,一些三甲主任退休后自己開診所,堅持不接通醫保,憑借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專攻某種疾病,口碑很好,診療定價自由,門診非常火爆。
重慶一名網友就表示:" 小區門口有一家診所,醫生很有名氣,不能用醫保,但常年人也多到爆棚,感冒輸液 3 天花了一千多塊錢,開的某種貼肚臍的藥,60 元一顆,一次用 3 顆。他那有一種機器,像量血壓那樣測一下就能檢測出血管堵塞的情況,開的藥 800 多一個療程,不知道為啥患者就是喜歡找他看病,名氣非常大。"
對于執意要退保的醫院,筆者也無話可說。民營醫院想要多掙錢,免不了就要被強力監管、扣錢罰款,與其這樣,不如松掉枷鎖,憑本事徹底融入市場化!
撰文 | 阿拉斯加寶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
●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立刻下載梅斯醫學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