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寧:昨晚睡得早,今早起來細看了一下這次爭議。
這個事兒的核心其實有這么幾點:
1. 我之前其實就講過,按照之前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印發的通知:(圖一)已經明確了預制菜定義和范圍,也就是什么不是預制菜。
2. 于是,類似于西貝這樣的連鎖餐飲,到底什么是中央廚房配送的菜?什么是預制包裝的預制菜?這個標準,確實是有依據可說的。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廣義預制菜和狹義預制菜的問題。
3. 中央廚房配送的菜和預制菜一個核心的區別是:
中央廚房的包裝菜肴,只供自家連鎖餐飲店使用,不會直接流入市場,直接賣給消費者;
預制菜,說的是復熱即食的,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的預包裝菜肴。
4. 但是,從消費者的層面看,這些定義太過復雜,消費者理解的預制菜是廣義的 " 只要不是飯店大廚一點點把食材變成熱菜 ",就算預制。
5. 具體到圖二的菜單,兩道純素菜應該不是中央廚房配送的預包裝菜肴(但是食材用的也是統一配送的凈菜,就是切好洗凈的);其它菜大概率都是中央廚房配送的,復熱即食 / 復熱 + 加入其它食材即食。
并多次科普強調: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現代化食品工業生產的安全水平 + 監管體系,肯定要比小餐館后廚自覺式的衛生和食材選擇,水平更高。
(預制菜國標一直在推動當中,但即使現在沒有國標,目前的預制菜,實質上也有罐頭類食品、零下 18 度冷凍食品的相關標準監管)
7. 飯店使用預制菜(包括中央廚房)的核心爭議,從來都不應該是安全問題。而應該是:中餐就想吃現做的樸素的情感問題、飯店使用廣義預制菜削減成本是否反映在飯菜價格的問題、好不好吃的問題。
8. 所以我也同時強烈支持飯店廣義預制菜明示,讓消費者自主選擇。
9. 另一家連鎖餐飲品牌老某雞其實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過紅黃綠三種明確標識代表了:
紅色為中央廚房預制復熱、黃色代表半預制、綠色代表現做。
這是未來很值得借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