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9 月 14 日訊 算力、運力,以及存力,被視作 AI 基礎設施建設的三駕馬車。隨著 AI、數據中心等場景需求快速成長,存力或將接棒算力,成為 AI 基建體系中的又一關鍵變量。
近日消息,英偉達與日本存儲大廠鎧俠正合作開發一款為 AI 服務器量身定制的 SSD,旨在部分取代作為 GPU 內存擴展器的 HBM。資料顯示,這款 SSD 性能將達到 1 億 IOPS(每秒輸入輸出),其數據讀取速度或比傳統產品快近 100 倍。
按照英偉達的要求,數據讀取速度需達到 2 億 IOPS 才能符合對計算效率的期望,故鎧俠計劃在每個算力單位上安裝兩塊 SSD。值得一提的是,傳統 SSD 一般通過 CPU 連接到 GPU,而上述 SSD 或將直接連接到 GPU 進行數據交換,并兼容 PCIe 7.0 接口標準。
據悉,這款 SSD 將于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進行送樣,并于 2027 年實現商業化。
從傳輸速度到連接方式,不難發現存儲演進趨勢與人工智能發展息息相關。鎧俠表示,到 2029 年,預計近一半的 NAND 需求將與 AI 相關。就在日前,另一存儲巨頭 SK 海力士宣布,為滿足具備 AI 功能的智能手機需求,已開始供應一項全新的 NAND 解決方案。
更直觀的信號在于,AI 需求的指數級增長已然傳導至存儲價格本身。有消息稱,美光已通知客戶稱 DDR4、DDR5 等產品價格或將調漲 20%-30%。閃迪則于上周宣布對全部渠道通路產品價格執行 10% 普漲,公司表示,在 AI 應用和數據中心等出現日益增長的存儲需求的背景下,NAND 閃存產品需求強勁,未來將定期進行價格評估。
與此同時,各存儲廠商營收亦受到影響。根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最新調查,2025 年第二季英偉達 Blackwell 平臺規模化出貨,以及北美 CSP 業者持續擴大布局通用型服務器,均帶動 Enterprise SSD(企業級固態硬盤)需求顯著成長,前五大品牌廠營收合計逾 51 億美元,季增 12.7%。
DRAM 方面,2025 年第二季 DRAM 產業因一般型 DRAM 合約價上漲、出貨量顯著增長,加上 HBM 出貨規模擴張,整體營收為 316.3 億美元,季增 17.1%。
國泰海通指出,隨著運算速度的提升,DRAM 及 NAND 在各類 AI 延伸應用,如智能手機、服務器、筆電的單機平均搭載容量均有成長,又以服務器領域成長幅度最高。伴隨 AI 服務器需求持續增加,AI 高端芯片如英偉達下一代 Rubin 及云端服務業者自研 ASIC 陸續推出或開始量產,有助于高速運算的 DRAM 產品量價齊升。
CFM 閃存市場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大原廠四季度將迎來價格普漲行情,為明年春季行情走勢奠定基調。此次漲價主要聚焦在企業級和手機市場上,預計 Q4 企業級存儲價格將實現個位數漲幅,手機嵌入式存儲價格也將小幅上揚。
投資方面,東方證券表示,存儲行情景氣度持續,國內先進存儲產能持續擴充,AI 服務器和 AI 終端,有望持續帶動存儲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