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林心林
二次創業的菜鳥,有了自己的新敘事。
9 月 10 日,不僅是阿里巴巴周年紀念日,也是菜鳥高管們對外傳遞戰略聲音的關鍵時機。這一天,由菜鳥牽頭的年度峰會在杭州如期舉行。
去年,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曾為菜鳥站臺,強調阿里巴巴與菜鳥將始終保有創業精神。不過,今年蔡崇信并未到場,有菜鳥高管笑著調侃稱:" 高德今天也在辦會,你說(蔡董)該去哪個場好呢?" 同一時間,距離會場十幾公里外的高德官宣了 " 掃街榜 " 的發布。
但這場峰會仍然吸睛。當天,上千人涌入了菜鳥位于余杭的總部園區,其中," 國際面孔 " 明顯增多。這一微妙的變化,恰是菜鳥業務版圖向全球延伸的折射。
" 未來必須要聚焦 "
過去兩年間,身為阿里巴巴(09988.HK)旗下核心業務板塊,菜鳥的發展航向緊跟母公司戰略調整而持續變動。
從承載上市預期到官宣撤回 IPO,從組織架構調整到非核心業務的剝離梳理,外界對這艘物流巨輪的未來走向充滿好奇。2025 財年全年(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菜鳥全年營收破千億,達到 1012.72 億元。
" 過去兩年,大家看到菜鳥其實在不斷地做一些調整。" 菜鳥集團 CEO 萬霖稱,這些戰略及業務調整,本質上是圍繞這里兩大主線與方向。
一大主線是,菜鳥希望自身變得更加開放,從過去專注服務阿里平臺轉變為服務所有客戶與平臺的物流服務商。萬霖指出,這也是過去幾年菜鳥剝離一些與阿里緊密相連的物流部的職能,專注做橫向物流網絡投資的原因。
這意味著,菜鳥將撕掉過去的 " 服務阿里電商生態而生 "" 互聯網物流科技平臺 " 等標簽,逐漸轉型為一家純粹的物流公司。
另一大主線則是更多聚焦到國際物流和科技上。
萬霖提及,菜鳥看到了全球化與數字化領域的機遇,因此在業務選擇上,將會更多聚焦國際物流與科技能力的建設。" 這是菜鳥過去十年沉淀下來的更核心、更具差異化的優勢。面向未來更成熟的市場競爭格局,菜鳥必須更聚焦、更突出差異化,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具體而言,未來菜鳥將聚焦全球供應鏈、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遞與物流科技四大核心板塊。
可以窺見,在國際業務上,菜鳥不再滿足于此前做跨境直發的業務,而是延展至出海供應鏈、本地化等層面。
萬霖就指出,隨著當前關稅政策、全球化政策的持續變動,全球物流電商模式亦發生轉變,因此,菜鳥在保留跨境直發的單一模式外,也重點拓展海外倉、海外本地等模式,通過多元布局提升商業模式的韌性,以應對短期變化與不確定性。
峰會現場,萬霖等高管亦披露了部分國際業務的最新進展。在跨境物流方面,菜鳥標志性的 " 全球 5 日達 " 快線產品預計將在年底新增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匈牙利、奧地利和卡塔爾 6 個歐亞核心國家路向,最快 5 個自然日即可將跨境包裹送到歐洲。
在海外本地快遞建設方面,截至目前,菜鳥的海外本地網絡建設已從最早的墨西哥拓展至九個國家。萬霖透露,菜鳥的海外本地業務板塊中,來自外部平臺的訂單占比正持續上升,目前阿里體系內訂單與外部平臺訂單的占比已達到 1:1。" 今年 4 月以來,菜鳥海外本地快遞服務的外部訂單增長幅度超 200%。"
菜鳥不放棄國內市場
顯然,菜鳥正將發展重心聚焦在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在 CEO 萬霖的發言中,有大量篇幅用于介紹菜鳥在國際業務上的投入與發展情況,且目前菜鳥全球化業務整體占比已超 50%。與此同時,隨著與國內電商相關團隊的移交、直營快遞業務丹鳥的剝離,菜鳥國內業務的比重進一步降低,這也讓外界不免產生疑問:菜鳥是否會因此弱化甚至收縮國內業務?
在峰會現場,萬霖直截了當地表明," 聚焦國際不代表我們不做國內的業務。"
其中,供應鏈是重要業務之一。萬霖指出,在全球供應鏈業務上,中國供應鏈服務是菜鳥很重要的基石,在菜鳥夯實運營能力、摸索更創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機制上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萬霖喊話,未來菜鳥仍會持續夯實中國供應鏈,且將國內鍛煉出來的供應鏈能力與模式復制到海外,助力中國品牌出海,也支持國際品牌全球布局。
據時代財經了解,在當天的峰會,菜鳥還面向中小微商家推出菜鳥云倉物流產品及相關扶持政策,釋放了國內供應鏈能力。菜鳥全球供應鏈 B2C 國內零售部總經理鄭洋透露,目前,菜鳥云倉已開放 20 余個城市,商家可實現 " 就近入倉 ",且新商家享受首百單免費。
除了供應鏈,目前菜鳥國內業務板塊主要還囊括菜鳥裹裹、物流科技業務(如無人車)。
總體而言,如今的菜鳥,從業務模式到服務版圖,正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全新面貌。
然而,盡管菜鳥目前已積累了一定全球化能力,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國際物流賽道競爭的加劇,未來的騰飛之路并非坦途。正如一位高管所言,面向未來的市場競爭,菜鳥需要 " 憑本事吃飯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峰會前夕,菜鳥向員工正式發放此前承諾的 " 雙倍年終 " 獎金。這筆獎金源自 2024 年 3 月的激勵計劃,彼時阿里巴巴宣布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并回購其股權,CEO 萬霖隨后在內部郵件中推出二次創業獎金激勵計劃,這一舉措也被視作其穩定團隊軍心的關鍵動作。
二次創業路上的菜鳥,沿著自己描畫的新路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