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品牌工廠 BrandsFactory
亞馬遜的最新財報透露出一個耐人尋味的趨勢:這個以電商起家的巨頭,正在逐漸擺脫 " 零售公司 " 的標簽。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亞馬遜的廣告、第三方賣家服務和訂閱業務合計收入首次超過線上 + 線下零售板塊,而支撐整個體系的 AWS 云計算依舊保持高速增長。
換句話說,零售業務正在成為亞馬遜的 " 流量入口 ",而真正驅動利潤和增長的引擎,早已換成了廣告、云計算和服務生態。
這一轉變似乎是必然的。
全球電商市場的增速在過去幾年持續放緩,美國市場更已進入相對成熟階段。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4 年美國電商零售額增速僅約 7%,遠低于疫情高峰時期的兩位數增長。
對于亞馬遜而言,單靠零售已不足以維持長期高增長,業務多元化是必然選擇。
零售業務仍是 " 入口 ",但增長趨緩
首先來看看亞馬遜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的關鍵數據:
營收 1677.02 億美元,同比增長 13%
營運利潤 19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1%
凈利 181.6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7%
分地區來看:
北美地區銷售額為 100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
國際地區銷售額為 3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
分業務來看:
電商業務:凈銷售額達 6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
第三方賣家服務:凈銷售額達 40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
AWS 板塊:銷售額達 308.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5%
廣告業務:凈銷售額達 1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3%
實體店業務:凈銷售額達 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7%
顯然,亞馬遜零售業務仍在擴張。2025 年第二季度,在線商店銷售額同比增長 11%,達到 615 億美元;實體門店銷售額增長 7%,至 56 億美元。
零售主業依然穩健,但其增速與亞馬遜其他業務相比,已經不再突出,放在行業維度觀察更為清晰。
沃爾瑪在同期電商業務增速約 8%,Target 線上銷售基本停滯,Costco 仍依賴會員店模式緩慢增長。在整體行業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亞馬遜的零售表現其實已屬亮眼。
但問題在于,零售的毛利率低,價格競爭激烈,即便增長,也難以為公司貢獻顯著利潤。
更大的挑戰來自外部競爭。
中國平臺 Shein 和 Temu 正通過極致低價沖擊美國市場。Temu 在 2024 年一度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 App,甚至短暫超過亞馬遜,吸走了一部分價格敏感型用戶。
與此同時,沃爾瑪等本土零售巨頭加大了低價策略,使得亞馬遜在零售上的競爭壓力加劇。
因此,亞馬遜零售業務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像是 " 用戶入口 " ——用豐富商品和高效物流吸引消費者,但真正的利潤和增長,已經轉移到其他板塊。
廣告、賣家服務與 AWS 成為利潤引擎
如果說零售是入口,那么廣告和服務才是亞馬遜的 " 過路費 "。
第二季度,亞馬遜廣告收入達到 157 億美元,同比大漲 23%,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板塊之一。如今,亞馬遜已是全球第三大數字廣告平臺,僅次于谷歌和 Meta。
亞馬遜廣告的核心優勢在于 " 交易閉環 "。不同于谷歌的搜索廣告或 Meta 的社交廣告,亞馬遜廣告直接出現在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最后一環。無論是自營商品還是第三方賣家,都必須依賴廣告來獲得曝光。
這種 " 按需付費 " 的模式,使廣告逐漸成為賣家的必選項,而非可選項。
除了廣告,第三方賣家服務同樣穩健增長。第二季度收入為 403 億美元,同比增 11%。這一板塊涵蓋了物流費、傭金、倉儲服務等,已經成為亞馬遜的另一大現金流來源。
Prime 訂閱也在持續貢獻收入。亞馬遜目前擁有約 2 億會員,第二季度訂閱收入達到 122 億美元。訂閱模式不僅帶來穩定現金流,也加強了用戶粘性,使消費者在亞馬遜生態中形成 " 購物習慣 "。
支撐亞馬遜利潤的最大來源依然是 AWS。第二季度,AWS 營收接近 3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5%。雖然近年受到微軟 Azure 和谷歌云的強勢競爭,但 AWS 依舊保持領先,市場份額約占全球三分之一。
AWS 的重要性不止于財務。它為亞馬遜的電商、物流、廣告等業務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持,包括 AI 推薦、庫存預測、智能定價。可以說,AWS 是亞馬遜商業模式的技術基座。
廣告、服務與 AWS 三者結合,使亞馬遜逐漸形成一個低毛利零售 + 高毛利服務的混合結構,既能保證用戶規模,也能維持盈利能力。
不確定的關稅陰影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為零售業帶來新的變量,亞馬遜同樣無法獨善其身。
在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中,取消來自中國及其他地區商品的免稅門檻(de minimis loophole),意味著 Shein 和 Temu 的低價優勢將受到削弱,從而給亞馬遜的 Haul 業務帶來機會。
正如 GlobalData 董事總經理 Neil Saunders 所言:"Shein 和 Temu 可能會調整策略,但他們的一大競爭優勢已經永久喪失,這對亞馬遜顯然有利。"
短期看,這有利于亞馬遜緩解價格競爭壓力。但從長期看,關稅帶來的消費價格波動,也可能影響整體零售需求。
安迪 · 賈西在財報電話會上直言:" 關于關稅對價格和消費的影響,外界有很多討論,其中不少是錯誤或被誤報的。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我們既沒有看到需求下滑,也沒有看到價格顯著上漲。"
押注下沉市場
除了應對外部競爭,亞馬遜正在主動尋找新的增長空間,下沉市場的農村和小城鎮成為其下一個重點。
6 月,亞馬遜宣布將在年底前,將當日達和次日達服務覆蓋 4000 多個美國小鎮和農村社區。今年早些時候,公司還表示將在 2026 年前投資超過 40 億美元,用于擴展農村地區的物流和配送網絡。
這一戰略與沃爾瑪當年的 " 農村包圍城市 " 頗有相似之處。美國農村地區長期零售服務不足,傳統零售商布點稀疏,電商滲透率低,亞馬遜若能憑借物流網絡打通這一市場,將建立起新的競爭壁壘。
Saunders 認為:" 單個農村地區的增長可能有限,但考慮到農村市場龐大的規模和競爭的稀缺性,亞馬遜在這里的收獲將極為可觀。"
從電商零售到云計算、廣告和訂閱,對應著亞馬遜從 " 賣貨 " 到 " 賣流量 " 再到 " 賣技術 "。
亞馬遜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業務結構轉型。零售仍是基礎,但越來越像 " 流量入口 ",而廣告、AWS 和賣家服務才是利潤中心。
它不再只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而是一個橫跨零售、廣告、云計算的多元化科技巨頭。未來幾年,這種 " 多元驅動 " 模式,或許才是亞馬遜保持長期增長的真正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