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周期,走到尾聲了。
這不,又一家百強房企,準備上岸!
昨晚,旭輝發布境內債務重組最新消息:
境內債券重組方案已經獲得相關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
早在今年 5 月底,旭輝首次公布境內債券重組框架,到 7 月初優化方案。
優化后,提高了現金兌付比例至 20%。
并且還提高以資抵債兌付率至 40%、提高定增股票上限至 10.2 億股,縮短留債展期時間至 7 至 8 年。
這份方案,應該是旭輝能拿出來的最大誠意。
與此同時,旭輝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也已經在今年的 6 月底獲法院批準。
畢竟早期的境外債,融資成本偏高。削債后,旭輝的償債壓力也有所減緩。
意味著,旭輝的境內、境外債務重組都在今年完成,終于是跨過這道坎。
債務重組,讓房企卸掉債務的包袱,回歸經營發展。
旭輝創始人林中稱,完成境內外信用債重組是公司活下來的前提之一,這將極大改善公司的資本結構、修復資產負債表。
2022 年陷入流動性危機以來,旭輝便開啟了積極自救。
如今,境內外債務重組后,旭輝的資產負債表也將得到改善。
話又說回來,債務重組這兩年,旭輝的基本面還剩什么?
首先看旭輝的債務情況,截至 6 月末,旭輝未償還有息負債合計 842 億。
和年初相比,這半年,有息負債下降了 24 億。
整體看,旭輝的信用債(境內 + 境外)占比超 7 成,境內銀貸占比 29.2%。
截至今年 6 月底,旭輝的現金為 101.61 億,但估計絕大部分都處于受限狀態。
首先是開發業務,今年樓市仍在筑底的過程。
不過得益于旭輝早年布局的邏輯,一二線城市的銷售額占比高達 87%。
地段決定房子價值,旭輝主要布局在北京、廣州等重點城市。
在熱點城市的房地產項目,更有利于旭輝穿越這輪房地產周期。
先看投資物業,上半年,旭輝的租賃收入為 7.86 億,主要來自上海及北京的商業地產項目。
而且,旭輝持有 33 個投資物業,其中 27 個都已經開始出租,形成現金流。
旭輝 CFO 楊欣曾提到,這部分持有物業估值高達 460 億,去年一年就貢獻了 18 億的收入。
而物業管理更是 " 現金牛奶 ",上半年收入 33.75 億,占總收入的 27%,接近三分之一。
也就是,物業管理的收入,逐漸成為旭輝的重要分支。
凈資產為 444.06 億,歸母凈資產 64 億,可見旭輝仍有資產墊,資產遠大于負債。
此前民營房企爆雷,資不抵債的民營房企挺多的,比如恒大、奧園、佳兆業等。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產調整周期,資產端的大幅縮水,降負債效果不明顯。
房地產的這輪調整,也讓開發商完成從瘋狂的規模擴張到理性發展的轉變。
只有活下去,才能有資本再談 " 站起來 "。
對于旭輝而已,境內外債務重組完成,也算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但旭輝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依舊不小。
賣房業績接近腰斬,一線的壓力更大。
對此,你怎么看?
關注說財貓,來評論區聊聊 ~
—————— 分割線 ——————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暢聊 ~
— 往期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