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雷軍、盧偉冰都宣傳了小米 17 系列的銷量破了百萬。可能是人紅是非多,小雷在微博上又看到大家伙揪著小米 "17" 系列的命名說事兒。

9 月 15 日,盧偉冰一條 " 新一代小米旗艦,跳過 16 直接叫 17" 的微博掀起了不少輿論。當時小米 15 發布剛滿一年,按慣例該輪到小米 16 登場,這波操作讓蹲守新品的米粉集體懵圈。
大家都在討論:小米 16 到底去哪了?正好前段時間發生了「小米王騰因泄密被小米辭退」的事兒,吃瓜群眾們就把所有事兒都拉到一塊說了,懷疑王騰泄密的內容是不是跟小米 16 有關。
更有爭議的是,雷軍轉發了盧偉冰的微博表示:小米 17 系列全面對標 iPhone,正面迎戰!

該說不說,爭議反而帶火了銷量。10 月 10 日消息,據知名數碼博主數碼閑聊站的報道,小米 17 全系列三款機型累計激活銷量已經達到 107.6 萬臺。小米 17 Pro Max 已達到 43.8 萬臺,小米 17 Pro 甚至比 Pro Max 更火,激活銷量達到了 44.4 萬臺。標準版小米 17 的表現中規中矩,達到 19.4 萬臺。

2017 年,蘋果宣布將跳過 iPhone 9 直接發布 iPhone X(羅馬數字 "10")。庫克后面才出來解釋這名字是為了紀念 iPhone 誕生十周年。不過現在看回 iPhone X 和前代的配置對比,感覺 iPhone X 確實配得上這份 " 周年紀念品 " 的特殊待遇。iPhone X 首次搭載 Face ID、用上了全面屏,這波操作讓 "X" 成了劃時代的符號。

無獨有偶,小米也出過紀念品款。2018 年,就跳過了小米 7 直接上小米 8,理由很實在:2018 年是小米成立 8 周年紀念。在我們這里 "8" 這個數字寓意吉利,還有紀念意義。不過當年消息一出很少人像今天一樣噴小米,畢竟小米 8 的紅外人臉識別、雙頻 GPS 確實有真東西。
前段時間,小雷在微博看到一加 15 將于本月底召開發布會,官微已經在給新機子做預熱了。不對,我記得他們家之前出的手機叫一加 13,14 去哪了?OPPO 也是,他家的折疊屏產品線中,Find N3 直接跳到了 Find N5,沒有 N4。思前想后,估計是為了避開 "4" 這個數字,畢竟國人對 "4" 的敏感刻在 DNA 里。

玩數字游戲無可厚非,但跳級的底氣不能成為營銷噱頭。蘋果 iPhone X 能成為經典是因為它重新定義了全面屏手機;小米 8 當年沒人罵,是因為它的配置對得起 "8 周年紀念款旗艦 " 的名號;OPPO Find X5 能被接受,是因為影像升級做得很好。
反過來看當時小米 17 的爭議,大家可以發現網上罵聲的核心不是命名本身,而是 " 對標蘋果 " 的說法過于刻意,讓用戶覺得" 用命名蹭熱度,不是靠產品說話 "。
說到最后,其實作為普通消費者,沒人真的在乎手機叫 16 還是 17,說到底都只是一個名字。大家真正在意的是花這大幾千買手機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