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沃爾沃汽車發布 SMA 超級混動架構以及該架構首款車型全新沃爾沃 XC70。整場溝通會像極了沃爾沃近一段時間的風格——不喧嘩,自有回響。
有人調侃說,燃油車時代曾有人嫌沃爾沃 " 不夠豪華 ",因為它沒有縱置發動機。那今天,沃爾沃索性換個維度,干脆給整個新能源時代的豪華品牌 " 改寫標簽 ":沒有正向開發插混架構的,不算真正的豪華品牌。
因為缺了插混,就等于缺了新能源時代三分之一的市場。這話聽起來不客氣,但擲地有聲。畢竟現在大多數品牌做插混,都是 " 拿油車平臺改一改 ",能賣一款是一款。而沃爾沃卻像是在逆水行舟:不用舊平臺、不拼湊邏輯,非要從工程原點搞一套真正屬于新能源插混的架構。于是有了 SMA,也有了 XC70。
這款車不是為了沖流量來的,而是為了把 " 插混也能豪華 " 這件事說清楚、做徹底。
不做代工感的快消產品,不把參數當唯一賣點,也不靠堆配置營造豪華幻覺。這種看起來 " 有點軸 " 的風格,正是沃爾沃的魅力所在。
也正因此,溝通會之后,不少人私下感嘆 SMA 和 XC70 也許不喧嘩,但它很清楚自己要表達什么。接下來,從產品節奏到服務細節,從駕駛體驗到價值觀傳播,它的每一步都可能成為沃爾沃在中國市場體系化扎根的關鍵一步。
如果它被接受并持續放大影響,那它不僅屬于沃爾沃,也屬于整個想要走向成熟的中國汽車體系。
插混占比將突破 40%,奈何無豪華
2025 年新能源市場格局三極化明顯,其中插混車型市場占比將提升至 40% 左右。
在插混品類中同時流傳著一種共識," 增程不便宜、插混做不貴 "。表象之下,是整個汽車產業在排放政策與戰略周期中做出的被動選擇,車企普遍在盤算燃油架構還能延續多久;新能源的最終解是否能跳過插混,直接奔向純電?
正因此,在過去數年間,插電混動被視作過渡方案,使得大多數企業傾向于繞過插混,直接跨向純電。在主流合資與豪華品牌體系中,鮮有企業投入百億級資源構建插混專屬架構。更多選擇是基于傳統燃油平臺進行電驅改造,作為配置策略存在于特定熱銷車型上。
插混因此成為一種技術上的 " 油改電 ",而非工程體系上的 " 新能源正解 "。尤其在豪華品牌陣營,因為缺少投入產出的吸引力,長期缺乏正向研發的插混架構。
當豪華品牌都忙著為油改電找借口時,沃爾沃卻在插混的空白地帶,提前登臺。用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 CEO 袁小林的話來說," 由于基礎設施、能源結構等問題,純電全面落地在不同市場會有不同節奏,而在此之前超混無疑是最佳解決方案。" 這就是 SMA 超級混動架構出現的意義,在新能源秩序重塑的轉折點上,把曾被誤解的技術路徑,重新推上價值金字塔。
真正融入中國的豪華品牌只有沃爾沃
在新能源主導的第二增長周期中,SMA 超級混動架構的落地,讓沃爾沃成為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燃油、純電、插混三套正向平臺的豪華品牌。
很多人會誤解,融合是不是意味著混搭、退讓和模糊邊界?其實不然。真正的融合,從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僥幸結果,而是以品牌標準為基礎,以產業土壤為前提的系統化整合。現實的門檻擺在這,一是能不能集合資源、統合系統,二是有沒有一整套能滋養技術的產業結構。
而這塊土壤,恰恰只有中國具備。因為全球范圍內,只有中國同時滿足兩大條件:一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能讓一個品牌在這里做大;二是擁有最完整、最靈活、最具前瞻技術整合力的產業鏈體系,能讓一個品牌充分發揮自己的整合能力,在這里做強。
能做大又能做強,才是平臺構建與品牌躍遷的前提;否則再強的意志,也會被現實的鏈路瓶頸所束縛。對于沃爾沃來說,SMA 就是它造車價值觀和本地化能力高度一致后的必然產物。
在采訪中,袁小林提到," 沃爾沃從 2010 年吉利收購開始,就把中國當作第二本土市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銷量概念,而是要在這個市場擁有全面的能力。" 從發動機集采到平臺共創,從整車制造到研發導入,每一步都在完成一個全球品牌本地化能力的結構演進。
在上海車展上,我們看到了融合中國的研發力量與本地技術能力的 AUDI E5 Sportback,但那仍是單點合作的項目。而沃爾沃借助 SMA 已實現從架構層級定義產品邏輯的躍升。首款車型 XC70 不是插混版本,而是一條從動力到熱管理,從電驅控制到整車結構全新插混序列的開端。
沃爾沃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還源自其品牌背后的哲學底色:北歐品牌擅長將復雜結構隱藏于簡潔外觀之下。樂高、宜家如此,沃爾沃亦是如此。SMA 的工程體系、模塊化能力、協同效率,像極了中國古代的榫卯結構——化繁為簡、簡而不凡,用百年的造車標準,在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下一代工程體系。
汽車不可能 " 一般商品 " 化
SMA 和 XC70 首次亮相,沒有喧嘩的定價,也沒有密集的配置轟炸,這恰恰符合沃爾沃一貫的節奏感與審慎感。在這場溝通會上,可以體會到平臺的戰略價值最終要落在產品層,而產品的獨特意義也正是讀懂這個品牌與體系之間不可復制的關鍵。
就像沃爾沃近百年來追逐的安全一樣,它不能是速食文化。
一般商品化多指沒有傳承、缺乏理念的產品代工。今天這個樣子,明天另一個樣子,對上一代消費者毫無承諾,也不對下一代產品負責任。而 XC70 要體現的,正是反一般商品化的造車路徑,整合行業最強的能力,并且擁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它代表了沃爾沃在本土化架構上,走出的第一步,也代表了 " 服務、信任與信用 " 的回歸。
3,是品牌、戰略、體系的長期堅持。在 " 風吹草動 " 的 2024 年,沃爾沃以 7 款車型進入安全話題中心,不是偶然,是 90 余年來始終將安全視作信仰的系統結果。
2,是利與量的邊界管理。沃爾沃始終明確一點:商業價值可以適度擴張,但品牌信譽必須穩如磐石。面對市場壓力,企業更要知道 " 有所為 " 和 " 有所不為 " 的分界線。
1,是團隊的一致性。在主機廠、經銷商、供應鏈等多層協作中,沃爾沃強調的是 " 上下一致、人格統一 "。
0,則代表一種預見力:不盲目制造驚喜,也不接受突如其來的驚嚇,汽車是復雜鏈條產業,需要提前三個月看到全局動向。
XC70 將這種體系哲學具象化了,它不會以一紙參數去和競品對比。袁小林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米其林川菜和街邊川菜有什么區別?參數只是溝通手段,真正的區別在于廚師的廚藝和食材的水準。品牌不是配料表,而是食物的完成度與風味。"
所以,XC70 需要解決 " 增程不便宜、插混做不貴 " 的謬論;要解決新能源不能只看參數,更要看調教和正向開發;要解決不是 " 從一個模子刻出來 " 的工業復制品,而是真正具有品牌的靈魂。
從工業邏輯來看,XC70 代表了一種唯一性——豪華品牌中首個真正基于插混架構正向打造的產品。沃爾沃在戰略上認定電氣化的實現不會是一蹴而就,并為此率先投下工程資源。這種唯一性,不是別人不想做,而是還沒有能力像沃爾沃這樣,從架構底部開始重構產業表達。
SMA 超級混動架構和 XC70 就是這一理念最鮮明的落點,并試圖在中國市場上刻下長期主義的產品注解。
—— END ——
目前已入駐平臺
新浪財經|富途牛牛|同花順|東方財富|雪球
鳳凰|騰訊|搜狐|網易|易車|知乎|百家號
商務合作
郵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汽車十三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