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4 月 24 日,上汽榮威發布全新概念車——榮威 " 明珠 ",這是榮威啟用全新設計理念的開始,也是推進高端化的信號。
據悉," 明珠 " 概念車融合了東方文化底蘊與智電時代的設計語言,以流暢線條與光影交織展現高端形象。
同時,上汽榮威與火山引擎基于豆包大模型達成深度合作意向,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與火山引擎汽車總經理楊立偉聯合宣布,雙方將推動 AI 模型上車、AI 大數據全面賦能汽車,打造 " 更懂消費者 " 的榮威 AI 汽車。
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告訴雷峰網,造型對于榮威品牌的核心是符合主流審美,同時也要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文化的內核和內涵,和品牌往前走的趨勢。
錢漾同時表示,目前榮威品牌在發展的過程中是要逐步往上的," 我們 5 萬價位、6 萬價位、7 萬價位分別都有車型立住,接下來 8 萬、9 萬、10 萬、11 萬,要一步一步非常穩扎穩打的往前推進。"
以下是錢漾、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總設計師兼上汽英國技術中心總經理邵景峰、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設計中心全球設計副總裁 約瑟夫 · 卡班等榮威高管和雷峰網等媒體的對話內容,略經編輯: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原創。今年看所有的車,整個車展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方面的變化。前幾年很多車型差異化不大,基本都是一個設計。這次榮威推出明珠概念車,每個人都帶著小珍珠,想請您把榮威 " 明珠 " 的概念解讀一下。因為我始終認為汽車設計要堅持原創,尤其是有了卡班大師的加持,跟過去那種 " 大家互抄 " 的時代比,原創對于中國汽車的設計是不是更值得推薦了?
錢漾:剛剛說人的 " 新面孔 ",其實有些媒體老師之前也見過我。我之前上汽大眾做產品規劃,還做過兩年的高端線營銷,我是 3 月到榮威品牌的。到崗頭一個月,第一件事兒就是回歸 " 產品經理 " 身份。包括關注產品未來怎么去梳理、怎么打造榮威品牌。背后,有對于細分市場客群需求的分析,另外一個是對于品牌當前的認知和對我們發展方向的規劃。其實這兩件事兒分不開的,所以今天我們講 " 品牌煥新 ",是以品牌的形象先去說我們的產品會往哪個方向發展。三個關鍵詞今天也提到了,我想再強調一下,一個是體面,一個是超值,一個是信賴。這三個詞背后一定會有大量的產品點的支撐," 體面 " 最直白的表述,這個問題回頭交給邵總,就是美,怎么讓它變的更美。我從營銷端我的理解,我覺得造型對于榮威品牌的核心應該是符合主流審美,同時也要符合時代的發展,符合文化的內核和內涵,和品牌往前走的趨勢。
而對于最直白大家理解的 " 超值 ",這個詞大家一看到就會聯想到性價比,但是我認為,超值不只是價格,它背后還有兩個關鍵點——性能和特性。接下來整個榮威產品,一定會走的更 " 實 "。對于產品每一個細分市場客戶要什么,客戶真正需要什么,會認真回應。榮威純電 D6 這兩天我也說過很多,榮威純電 D6 就是基于國民車背后核心客戶要的——整個從造型到空間、舒適、續航、安全,這些最核心的內核來打造的基于技術下放的產品。接下來我們還會和豆包有深度合作,整個智能化的發展,從 RX5 互聯網汽車到后面 AI 汽車,再到現在的駕駛輔助,再到后面的 L3 等等,這個是大趨勢下的,榮威的產品后面每一步發展,都會做到客戶最需要的東西。
第二個點,會講到的是,客戶在每一個用車場景都會有個性化的需求。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如果說家庭用車帶小孩的使用場景,大家其實可以細化討論:0 — 6 歲的小孩,和 6 歲以上的小孩要求是不一樣的。怎么區分好每一個級別和定位的客群是什么樣的,這是很關鍵的。昨天也聊到一個問題,大家說行業目前面臨一個 " 堆料 " 的現象,這是目前一個競爭的格局。但是堆料背后是如何找到對的客群,讓堆料的效率更高。有些東西不可能打動用戶,有些東西是 " 送給我當然要 "。這個過程中,面對目標客戶,怎么在對應價位做到 " 超值 ",這件事上我們絕對是深耕的。后面無論是從新媒體上客戶的反饋,還是傳統調研方式,還是建立一個 to C 的客群運營等等全方位的聽勸。這是我常說的一句話:聽勸,要聽從客戶的聲音把產品做出來。
最后一點是 " 信賴 ",信賴是長期建立的過程。依賴于我們整個體系能力,整個質量、生產、管控,包括長期服務的保障。這些都是長期主義下,去建立整個品牌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三個品牌關鍵詞背后,回到產品型譜,客觀的要承認一件事兒——目前榮威品牌在發展的過程中,是要逐步往上的。目前,我們 5 萬價位、6 萬價位、7 萬價位分別都有車型立住,接下來 8 萬、9 萬、10 萬、11 萬,要一步一步非常穩扎穩打的往前推進。當然,對于每一個價位的客戶需要什么,怎么一步步往前走,我們對這個目標是非常清楚的。前面跟俞總也討論到 " 一口吃不成胖子 ",對我們來說關鍵就是穩扎穩打。我們跟媒體老師溝通,跟經銷伙伴溝通,跟內部溝通的時候,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品牌好了、產品好了,才能賣好,還是把所有的環節做好了我們產品自然就好了?這個問題,消費者可能也會討論。
我想了很久,品牌、產品和市場,其實這不是一個簡單的 " 先有雞先有蛋 " 的問題。它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是跟著整個體系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產品往前走一步,我的營銷體系往前走一步,我的經銷服務往前走一步,各方面,包括對于產品的介紹,整個運營的方式,每一個環節都得穩扎穩打往前走才行。這個過程中,榮威品牌已經想的非常明白了,我們會更加務實,更加真誠地回應這樣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推動價位逐步的往上走。在每個價位段,扎實地去打造爆品。無論是針對有小小孩的小家庭,針對有大小孩的大家庭,針對家庭成員更多的使用場景,日常喜歡的轎車、SUV 等等,我們都會不斷地投入,推出不同能源形式的新車,來回應不同的客戶需求。
過去我們討論汽車產品時,無論增程、插混還是純電還是油,可能四種動力總成都有發展。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客戶需求、應對不同場景的需求足夠多,其實沒有誰一定干掉誰。真正關鍵的是,面對不同的使用場景,只要客戶有需求,只要這樣的客戶需求值得去被滿足,我們就會做。
我不會說誰干掉誰,而是基于客戶需求、時代發展情況、充電設施條件的發展去考量。它是動態的過程,沒有一件事兒是能一蹴而就的。我們會一步步把它走實,一步步順應時代發展。前面我跟俞總講到一個詞,我說 " 順勢而為 ",更大的一句話叫 " 道法自然 ",這兩個概念的含義,都是說要順應趨勢,更穩打穩扎的往前走。榮威品牌現在方向非常明確,也一定會走的更好。
俞經民:一定要從用戶的原點看問題。用戶買車,你說他沖動吧,也有沖動的時候,但更多的是深思熟慮,畢竟這關系到他和他家人以后至少 3 — 5 年的出行生活,畢竟現在換車不容易,三年內換車的我看了數據不到三分之一。現在,平均置換車的周期比 2006 年又延長了,那時候看到置換周期 5、6 年,現在要往 7、8 年走了。因為大家開的少了,當年一年開 1.6 萬公里,現在一年也就開 1 萬公里。再加上車子也好了,該有的裝備也有了。這樣看下來,汽車是很特殊的商品,是長期陪伴我們出行的。所以品牌方必須持續提供兌現承諾的服務,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聽上去可能很平淡的 " 信賴、超值、體面 ",還是要有超強的實力才能撐起來。
我們營銷服務原點,是用戶對品牌有感知,這個感知最終要落到產品和服務上。從這個原點來看,從品牌的感知原點來看,我們要把控好的第一關就是造型,就是顏值。所以我得請邵景峰回來為各位解答一下。
邵景峰:關于這款概念車,大家看到了,背后其實就是上汽設計在全面的煥新。目前來看,整個上海車展,上汽集團旗下的品牌都在一個館,從昨天上午到晚上再到今天,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也想跟媒體溝通一下,那就是上汽集團變年輕了。尤其是昨天下午的海外全球戰略發布會上,現場全英文,我們的總裁帶頭一起上臺,面對臺下三四百名海外投資人、經銷商和媒體問,這簡直是外資品牌發布會,更像全球化品牌的發布會。
另外,從主持人、到整個場地的氛圍,再到各家展臺布置、展示的展覽情況都透著一種 " 年輕 " 的氣質。這個 " 年輕 " 的背后,有一種變革在貫穿始終——上汽集團在這段時間里在進行的對內變革和對外變革,眾多的合作伙伴串聯起來,共同推動著這個方向發展。
這個事情,從今年上海車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調來看,不只有設計師眼中看到的 " 變 ",其實上汽集團整體都在變化。我們在集團內做了這么多年的自主品牌,大乘用車旗下的各個品牌的工作,其實我們面臨很多挑戰。剛才所講的所有的壓力、內卷化、同質化,背后兩個字就是:挑戰。
現在車企都在使出各種招數和套路來應對挑戰,這個招數和套路用了以后,會發現有些事情已經脫離了設計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兩個關鍵點。如果不從長遠角度出發,如果不從中國文化角度出發,不結合國際化的視野,兩年之后我們怎么辦?三年之后呢?五年之后呢?我們退休之后這些年輕的設計師怎么辦?這是個大問題。米蘭設計周禁止一些人進入,不知道消息來源真假。" 不讓中國人進去看 " 這一幕,是在我大學畢業的 20 年前曾經發生過的。因為只要中國人拿著相機在海外看車展,人家就說我們抄,今天為什么在米蘭設計周里再出現同樣一幕?如果這個消息是真實的話,對于我們而言是件很大的事情,是很悲哀的事情。那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車展概念車為什么少了?在 " 快餐文化 " 盛行的環境,還需要什么概念?有啥馬上拿出來,但你不量產很快就成別人家的了,那誰還敢拿呢?這就是我們當下面臨的現狀。
昨天我跟卡班先生,參加了時隔五年在上海舉辦的全球汽車設計師之夜活動。時隔這么多年,曾經 " 逃離 " 中國的國際設計師們又云集在上海,紛紛來中國工作了。為什么?因為他們依然看好中國的未來,看到未來中國肯定還是需要原創的設計。所以," 明珠概念車 " 基于的點就是這樣,如果說我們的品牌現在還稍微有點弱,那我們就更有責任,特別是作為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去扛起這份使命。這個 " 弱 " 不是我們真實的理想狀態,我的夢想是要推動品牌走上去。我講中國人以前說喜歡 8,因為它諧音是發財,那時候大家覺得賺錢很重要。我今天上午在發布之前講了,很多企業家經歷了很多之后,可能更喜歡數字 7,因為七上八下," 七 " 代表的是 " 向上 " 的概念。我們的人生要向上,事業要向上,7 才是主旋律。
品牌向上怎么打?如果不從自身文化走是走不遠的——因為找不到根。只有找到根往上走,基于文化根基出發,才能完成向上的發展。今天卡班介紹車的時候,講到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東方元素、北京的元素、上海東方明珠的元素,為什么?從世界級大師角度出發,他特別喜歡東方明珠,所以我們發出來預告圖之后,網上有很多人說為什么概念車叫明珠?能換一個嗎?我說為什么要換?這個明珠不允許我們用嗎?東方明珠不在上海嗎?" 大珠小珠落玉盤 " 的概念不能用嗎?我們今天所有人都戴了一個 " 明珠 ",這是設計師做的,一個來自東方的、來自于中國的象征。我們車的顏色就來自這個顏色,看車的內飾、線條上,來自東方明珠最大球里面的紫色加上鑲金邊。一個擁有國際化視野的設計師為什么喜歡中國東方文化?他認為你這是寶藏,要發揚光大。
所以,榮威品牌也是想通過 " 明珠 " 概念車傳遞一個明確信號:我們知道,向上的路很艱難,是需要一步步走,甚至要不斷 " 往上爬 " 的。卡班講到,他的夢想是要重回設計高峰。來到中國,他的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夢想也是一樣的,還要打拼一段時間,如何重回高峰,只有一步步往前走,遇到困難沒有問題,一臺車好賣不好賣很正常。榮威品牌通過這款概念車要傳遞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我們還是要堅持走符合自己文化特征的路。哪怕在座媒體老師你們覺得設計的不好看、有問題,覺得還待推敲都很正常。
卡班也講到,美學是產品的第一 USP,而每個人的眼睛里的 " 美 " 是不一樣的。我們既然選擇做一款面向未來的探索型的車型,那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車型時,一定會有成功和失敗。所有人人生中都會歷過高峰時刻和至暗時刻。至暗不可怕,重要的是得爬起來,重新壯大起來。
這么多年,榮威品牌是跟所有的媒體們一起成長的,十年前、二十年前,我們也是一起壯大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款設計,讓大家看到我們團隊向上的決心,向上的努力。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持續支持榮威未來的產品設計。
約瑟夫 · 卡班:很高興與你們在此,我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方向,讓我先從 " 抄 " 說起。大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在抄什么呢?抄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它很常見。當你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抄我們的父母,模仿他們,這樣才能走向未來。抄到什么時候停下來?那就是當你知道你的未來不在于你去模仿父母,你可以模仿任何的事物,也希望能夠得到認可,也想要在未來取得成功之后做回你自己。現在,我們就來到這樣的關鍵時間點。我們已經準備好起飛,我們想要做原創的東西,不是因為我們不喜歡我們以前做的,不喜歡我們的過去,而是我們想向世人展示,我們能夠做出更偉大、更超越的東西。所以我們今天給大家講,不僅我們有努力的成果,而且我們知道如何去努力,去展現我們的美學。為什么要說它是明珠?因為中國那么大,這么獨特,我們就是一顆明珠。我們要相信自己是一顆明珠,作為中國的明珠、作為東方的明珠,這已經是個很美好的開端了。
我知道要實現夢想很難,但是我們一定要有夢想,我們會繼續為了夢想而奮斗,也希望你們能夠支持我們的成長,這樣我們能一起取得成功。謝謝。
問:問一下邵總和約瑟夫 · 卡班,中國汽車發展這么多年,現在已經位居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領先陣營。中國汽車的設計從剛開始的抄襲,到慢慢融入原創,而且有很多國內的,像邵總這樣優秀的設計負責人都誕生了,大家一度認為已經站到比較好的點上。但是這兩年出現一個趨勢,我發現好像很多車企又重金招聘,或者請了很多國外的設計大咖。前兩年一直講中國設計、中國元素,中國的設計師,現在感覺好像又一個輪回來了,各家又有各自的外國設計師來了,這是什么現象?有的公司感覺是形象代言人,不一定具體干事兒,有的是正經干事兒,所以,希望二位整體上解釋一下這個現象。
邵景峰:老師問的問題蠻尖銳的,但是確實問出來學術上的問題,就是輪回,還有經濟發展規律的問題。為什么眾多車企重新有了外籍設計專家的身影,這是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這個背景第一有解題的需求,就是當我們面臨全面同質化的時候,什么能夠解題,解同質化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內腦、外腦都上,先看看有沒有機會,這是一個最大的訴求。我們要解決所有品牌的同質化問題,因為自身設計團隊在不斷創作的過程中,創意的靈感已經是只有點滴了,這時候適當的要有一些新鮮的東西,新的思考方式、方法、作品拿出來。
第二個最大的時代背景就是出海戰略。我們設計團隊做的不只是國內這些品牌,我們還要面向全球。上汽集團每年海外銷量也要超過百萬,對海外訴求的研究,我們是無法像卡班先生這樣有全球化視野的。比如在英國做汽車,這兩年我做的比較多,英國汽車后備廂要放兩個大垃圾桶,因為他們要倒垃圾,所以開的門縫線就不能太斜,要直一點,要讓垃圾桶能塞進去,而且他們家里的女主人對這個是強制訴求。如果達不到,垃圾裝不進去,送不到小區的垃圾桶,是沒法賣的。這一點,在我們中國的語境環境下是缺失的,就需要海外全球化的視野經驗來傳遞。
另外,我們車在歐洲一年要賣超過 23 萬臺,未來幾年,如何持續保證我們在全球化的優勢?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海外市場訴求。所以,是不是請外腦來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是,也不是。未來還是要把日子過下去,在海外持續投放成功的車型。中國的出海是大的國家戰略,我們企業堅定的踐行。我們確實到了出海的時代,對海外的訴求不能用我們強制,他們不要的東西我們非給他提供也是不對的。他有要的有不要的,像卡班先生這種頂級設計師,他真正牛的地方,不是做頂級豪華車品牌,而是他也做過人民幣十萬塊錢的品牌,把它拉到非常高的高度。這是一個全陣列的視野,是我們急需的,我們在海外賣車也是賣給家用老百姓的。
很多車企看到上汽在海外取得成功了,他們也要出海,大家目標是一致的。所以,這個時候會發現眾多的、海外優秀的設計師加盟我們的團隊,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也是一個時代的選擇。
約瑟夫 · 卡班:我 15 歲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已經足夠成熟,我不再需要我的父母。但是后來我發現沒這么簡單。可能幾分鐘之前你說你很成熟,你為自己驕傲是很好的,但是這種驕傲和傲慢是不一樣的,我相信我們永遠無知,永遠要學習新的東西,學習別人的東西。如果我們想要發展的話,不要滿足于現在所知道的,即便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從事 32 年了。我在 14 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設計,后來就成為了設計師,而且在不同公司擔任了設計師,包括寶馬等等。如今來到中國,也在這里居住了,我就要去交流、去學習,因為我知道這里和我之前的環境是有些區別的,對于我來說也是很多新的東西。
如果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我們就要知道優先項是什么,最想先做成什么,如何做到,所以我會用所有的知識和創造力去創造它。當有一天足夠驕傲了之后,可能就很自豪地說,我還能做更多。這個世界有很多機遇,有很大潛力,有很多人都想擁有最好的產品,我們就是要建造出這些產品。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俞經民:我想還是要把卡班先生再好好介紹一下,年少成名有天賦,最好的品牌他能做,最經濟的品牌他也能做,中國人講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實戰能力特別強。
像卡班所代表的德國大眾或者其他豪華品牌的設計師功力,中國設計師還要好好學習,比如比例結構,比如說細節。所以我們能不能有賣得貴的車?卡班今天做發布,他說榮威就一個單詞 Proud,一個讓人驕傲的品牌,手機叫中華有為,汽車叫榮我國威,那就是榮威。他下面寫了一個小字,never too cheap。
所以我還在想,哪輛車賣得不好,如果造型作為第一元素沒到位,肯定是品牌方有問題,我們的輸入有問題,為什么?邵景峰肯定是大師,卡班一定是頂尖的,他們倆最應該跟我們談什么?最應該談你的品牌是什么,談了八九個月了,我們這兩個月剛剛跟他們回答,這個是代表體面,代表超越,期望叫超值,值得一生為伴叫信賴。他有感覺了,明珠系列就出來了。所以,看設計師、看他了解不了解這個品牌,就看他拿出來的產品,一棒接一棒進入到不同的細分市場,是否體現了品牌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