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博世整體形勢不會有明顯的轉機。但在 2030 戰略中,博世致力于未來五年內在各個關鍵市場躋身排名前三的供應商。" 在 5 月 8 日舉行的博世 2024 財年新聞發布會上,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 · 哈通如此表示。
數據顯示,2024 財年博世實現 903 億歐元的銷售額,較上一年下降了 1.4%,調整匯率影響后降幅為 0.5%;息稅前利潤為 31 億歐元(2023 財年為 48 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率為 3.5%。在現金流方面,博世實現了正自由現金流 9 億歐元,流動資金為 82 億歐元(2023 財年為 74 億歐元)。2024 年博世前瞻性投資約 130 億歐元,其中包含資本支出 51 億歐元和研發支出 78 億歐元。
史蒂凡 · 哈通透露,博世對公司的中期目標堅定不移——到 2030 年,實現至少 6% 的年均銷售額增長和至少 7% 的利潤率。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史蒂凡 · 哈通表示:" 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因此,我們必須持續優化成本、調整架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把握機遇。我們亟需盡快推進和落實這些計劃,以維持競爭力。"
2026 年目標利潤率要實現 7%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及首席財務官 Markus Forschner 認為,2024 年,博世業務受到的最大影響來自于核心市場疲軟,比如全球汽車產量從 2023 年的 9400 萬輛降至 2024 年的 9300 萬輛。
2024 財年,博世銷售額 903 億歐元。其中,歐洲市場銷售額為 445 億歐元,下降了 5%;北美市場銷售額為 160 億歐元,同比增長 5%;南美市場的銷售額為 18 億歐元,同比增長 6%,調整匯率影響后增長率為 12%;亞太市場銷售額為 281 億歐元,同比增長 1%,調整匯率影響后增幅為 3%。中國則是博世最大的單一市場,市場銷售額為 1428 億元人民幣(約合 183 億歐元),同比增長 2.7%。
Markus Forschner 透露,為了應對環境挑戰,去年博世宣布了多項業務架構調整,并在業務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采取成本優化措施。比如,在團隊調整上,2024 年,博世全球員工人數約為 41.79 萬人,減少了 2.7%。從地區來看,博世員工調整計劃主要集中在歐洲與德國地區,亞太和美洲地區的員工數僅略有下降。" 架構調整和全面的成本優化措施,都是在為未來盈利增長奠定基礎,從而確保博世穩健的財務能力。"Markus Forschner 表示。
2026 年,博世致力于實現 7% 的目標利潤率。" 這意味著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并取得更多增長。在保持財務穩健平衡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持續投資未來。"Markus Forschner 透露,博世的根本應對之策是在各個主要地區市場深化本土化戰略,不僅貼近當地客戶,同時提升供應鏈的韌性。
以中國市場為例,博世全球主要新產品的研發和量產都在中國,比如電機、電橋、電控都是在中國市場研發。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表示,接下來博世中國甚至還會考慮如何去支持國外同類產品的需求。
在徐大全看來,整個市場的不確定性在增長,多重因素都會影響博世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他預測,今年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增速約為 3%~4%。
今年將有 50 個電動出行項目投產
智能出行是博世業務中重要的板塊之一,2024 財年銷售額達 558 億歐元。其余板塊方面,2024 年博世消費品業務銷售額增長 1.6% 至 203 億歐元;工業技術業務銷售額下降 13% 至 64 億歐元;能源與建筑技術業務的銷售額下降 2.7% 至 75 億歐元。
" 電動出行和輔助駕駛等重要的未來業務領域確實有所增長,但增速不及預期,息稅前利潤率承壓,進而導致利潤和業績不達預期。"Markus Forschner 說。
在電動出行領域,今年博世將有 50 個新項目投入量產,主要在歐洲和中國。在 2025 上海車展上,博世推出了縱橫輔助駕駛系統,涵蓋三大產品線以及 AI(人工智能)智能座艙平臺。今年秋季,博世將向市場推出液壓線控制動解決方案。
在軟件業務方面,史蒂凡 · 哈通認為,博世對于整車擁有全面的理解和全棧技術,并且行動力強、速度快,即使在中國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也能躋身前列。而在新業務方面,博世目前正處于全面開花階段。
徐大全透露,博世中國正在發力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該系統很多部分都是中國開發,且博世中國的團隊也在配合博世德國的工程師開發一些能夠在歐洲場景落地應用的產品。
新業務如何實現盈利,這是博世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在一些新的領域,各家的盈利狀況都不是非常樂觀。新技術實現盈利,肯定會有一個痛苦期。如何在這個痛苦期里變得很強,能夠開發出更好的產品,這是各家公司都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徐大全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