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 V 商業,作者丨周銘
當流量遇上銷量,電商的歷史再度重演。
過去,阿里入股微博,掀起了一波網紅明星在微博賣貨的熱潮;蘑菇街、美麗說、卷皮、折 800 等作為 " 淘寶客 " 網站一度盛行,后來卻逐漸淡出市場舞臺。
淘寶一直在追逐流量,而流量平臺最終也常常與淘寶聯手變現。只是二十年過去了,淘寶依然如舊,而曾經的流量明星平臺卻難再輝煌。
如今,作為新一代內容社區的代表,小紅書與淘寶的合作,標志著流量與賣貨的深度融合再一次上演。
誰更需要誰?
一邊是國內最強的種草社區,一邊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小紅書與淘寶的合作,自然引發了廣泛關注。
2025 年 5 月 7 日,中國電商市場迎來一場重要聯動——淘寶天貓與小紅書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 " 紅貓計劃 ",旨在打通內容種草到交易購買的全鏈路,構建更高效的消費轉化閉環。
合作的核心亮點在于新增的 " 廣告掛鏈 " 功能。未來,在小紅書的筆記下方將設立專門的掛鏈區域,允許試點品牌的內容直接跳轉至其在淘寶天貓的商品或店鋪頁面。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從被種草到下單購買,只需 " 一鍵直達 ",顯著提升了轉化效率。
合作宣布后,一個熱議焦點隨之浮現:到底是淘寶更需要小紅書,還是小紅書更依賴淘寶?
不少觀點認為,淘寶對小紅書的需求更強。
作為國內唯一具備規模化、高質量種草能力的社區,小紅書在近年實現了驚人的流量增長和帶貨能力。盡管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等巨頭試圖通過模仿加資源傾斜的方式 " 復刻 " 一個小紅書,但始終未能成功。
這種內容與社區調性的獨特性,使得小紅書在電商合作中處于較為主動的位置。
然而,小紅書的選擇空間其實并不寬泛。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與其在內容生態上構成直接競爭,難以深度合作;京東雖然開放平臺有所增長,但商品豐富度仍遜于淘寶;至于拼多多,其低價心智與小紅書的品牌調性格格不入。
綜合來看,淘寶幾乎是小紅書最匹配、也是唯一的優質合作對象。
從主動性角度來看,淘寶顯然對小紅書平臺更加渴望。
早在 2023 年,馬云重返淘天,提出 " 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 的 " 三個回歸 "。過去兩年,淘天的一系列改革均可從這三個方向找到注腳:將客戶定位從商家轉向消費者,出售線下重資產,追求輕裝上陣;推出真實體驗分,重構評價體系。
以及此次與小紅書的合作,都是 " 回歸淘寶 " 戰略的延續。
實際上,淘寶與小紅書的聯手,也可被視作一次對 " 站外引流 " 經典打法的回歸。從 2012 年前后涌現的卷皮、折 800 等淘寶客平臺,再到 2013 年入股微博,阿里始終高度依賴站外流量。而這一次,小紅書正扮演了那個流量中樞的角色。
站外流量,是淘寶維持平臺活力與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借力小紅書,淘寶希望再一次撬動內容生態,重構其流量邏輯與增長曲線。
小紅書的電商,還能不能行?
小紅書對于外鏈的態度,曾幾經調整。
最近一次較大幅度的變動發生在 2021 年。當年小紅書開始加速電商化進程,對包括淘寶在內的外鏈實行嚴控。同年 8 月,小紅書發布重大平臺新規,全面取消筆記中的商品外鏈權限,涉及范圍不僅包括淘寶天貓鏈接,甚至連小紅書自有商城的商品鏈接也一并關閉。
彼時,小紅書對外表示,此舉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時任開放平臺與電商負責人杰斯曾公開回應:" 我們并不認為,在筆記中插入商品卡片,是一種優雅的交互方式。"
斷開外鏈、嚴打軟廣,是小紅書一貫以來維護社區調性和內容生態平衡的方式,同時也是其保持商業化節奏純凈、有序的重要策略。
然而,在切斷外鏈后不久,小紅書便推出 " 號店一體 " 戰略,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其商業化進程的提速之舉——平臺意圖將商家與博主的交易行為封閉在小紅書內部,構建完整的內容 - 交易閉環。
接下來的幾年里,小紅書嘗試了直播、直營電商等多個方向。但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章小蕙、董潔等一度帶來爆款直播場景,但未能形成可復制的頭部主播生態,小紅書內部也未能跑出成熟的直播帶貨體系。
其實早在 2014 年,小紅書就推出了自營跨境電商平臺 " 福利社 ",并在美妝、時尚等品類取得過一段時間的亮眼成績。
但自營電商對供應鏈、庫存管理與 SKU 豐富度的要求極高,小紅書難以與淘寶這類綜合電商巨頭正面競爭。許多用戶在小紅書 " 種草 " 后,仍然會流向其他平臺完成購買。
最終," 福利社 " 于 2023 年 9 月宣布終止商品售賣,并關閉所有店鋪。這標志著小紅書在自營電商領域的一次戰略收縮,隨之而來的是將資源重新聚焦于平臺生態,支持買手、主理人、商家和品牌的發展。
如今重新開放外鏈的決定,不免引發市場質疑:這是否意味著小紅書在自建電商體系上的探索再次宣告失敗?它是否終究還是只能為其他平臺導流,難以真正搭建起自己的閉環電商生態?
這些都是外界對小紅書商業化路徑的擔憂所在。
站外流量和淘寶客
在這次小紅書與淘天的合作中,公眾的關注多集中于小紅書,反倒忽視了這場合作可能對淘寶未來帶來的深遠影響。事實上,若要評估此次合作是否具備質變潛力,關鍵的一方仍然是淘寶。
一個核心問題在于:在這場合作中,小紅書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回顧歷史,有兩個典型角色可以用來類比:微博、返利導購平臺,后者包括蘑菇街、美麗說、卷皮網、折 800 等。
微博的例子較為人熟知。
2013 年阿里入股微博,當年微博收入中來自阿里的占比達到 1/3。
然而,微博對廣告的高度依賴,尤其是對淘寶廣告的依賴,也制約了其生態的獨立性與發展空間。
而另一類典型代表則是以蘑菇街、美麗說為代表的 " 超級淘寶客 " 平臺。
這些導購網站起初以時尚分享社區的形式吸引用戶,實則在后臺充當淘寶的流量中介。用戶瀏覽內容后被引導至淘寶完成購買,網站則按成交量獲得傭金。有數據顯示,在淘寶聯盟 2012 年 30 億元的分成中,這類導購平臺就占據了 21% 的份額,分得超 6 億元傭金。
然而,當這些平臺發展到一定規模,并試圖構建自身的交易閉環時,淘寶便開始警惕。
據報道,美麗說與蘑菇街等一度為淘寶貢獻高達 10% 的整體流量。為了防止外部平臺 " 喧賓奪主 ",從 2013 年起,淘寶逐步收緊對這類導購平臺的接口權限和傭金政策,甚至采取了以把控質量為理由的 " 限制或封殺 " 措施,逼迫它們轉型或尋找新出路。
淘寶的這一系列舉措清晰展現了其一貫的流量管控策略:
在平臺初期積極借力外部流量實現增長,但一旦外部合作方坐大,威脅到平臺主導權,就會果斷 " 收權 ",重新把流量掌控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小紅書與淘寶的合作,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淘寶客模式的升級版本。淘寶始終延續著 " 借力生長,適時控權 " 的策略邏輯。
這一次," 紅貓計劃 " 不僅是雙方的戰略聯動,更有可能引發小紅書內容生態的商業變革。
傳統上,小紅書博主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品牌廣告和內容合作。據報道,廣告收入曾占平臺整體營收的八成以上(2022 年)。而 " 紅貓計劃 " 落地后,博主筆記中可以嵌入指向淘寶商品的直鏈,配合效果廣告和轉化數據追蹤,形成從種草到購買的完整閉環。
這意味著,小紅書博主開始向 " 新一代淘寶客 " 演化。
未來,他們可能不僅要發布內容,還需要帶來交易轉化,并據此獲取傭金。其收入結構也將從原本相對單一的廣告費,拓展為 " 廣告 + 電商帶貨傭金 " 的復合模式。
此外,小紅書與淘寶天貓的首次 UD 合作,以及新上線的效果廣告機制,也將幫助品牌商家實現從內容投放到商品轉化的高效鏈路。
這種合作其實大家并不陌生,就是你在 A 平臺搜過的商品,在 B 平臺也會被精準推送命中;其他平臺可能是原生廣告,小紅書可能是博主的圖文或視頻。
對小紅書而言,最直接的利好是廣告營收的快速增長。
在小紅書傳出 IPO 消息的背景下,淘寶的流量與商業能力加持,無疑將提升其財務表現。
但從長遠來看,這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如何在加速商業化的同時,維持內容社區的調性和平衡,將成為小紅書必須回答的問題。
有意思的,微博 2014 年上市前一年阿里對其入股,并為其貢獻了大量的廣告收入。如今小紅書的 IPO 傳聞不斷,也接受了阿里的合作,是否想為上市沖一把業績呢?
可能這一場互惠的合作,一開始就標明了價錢和籌碼。
根據天眼查,小紅書運營主體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近年來頻繁進行股東結構調整,目前已有紅杉、高瓴、阿里、騰訊等多家資本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