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住房公積金改革的先鋒陣地,常州始終以 " 敢為天下先 " 的魄力,從持續擴大住房公積金自愿繳存范圍、增強制度吸引力和優化使用政策、提升服務能力出發,以保安居、促就業和惠民生為方向,打造住房公積金的 " 常州模式 ",讓制度紅利持續轉化為市民的 " 安居底氣 "。
因傳統公積金制度 " 單位代繳 " 的門檻,靈活就業群體長期被排除在住房保障體系之外。基于這一狀況,常州銳意進取,率先破局,早在 2006 年就嘗試讓個體工商戶等以個人身份自愿繳存住房公積金,支持更多群體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保障范疇,更大范圍的支持城鄉居民租購住房。2021 年又率先試點,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全國首批 6 個試點城市之一,以 " 破冰者 " 姿態徹底放開政策限制,最大程度降低靈活就業人員進出住房公積金制度的門檻,實行 " 寬進寬出 ";讓靈活就業人員與在職職工一樣同等享受住房公積金使用權益,實行 " 同責同權 ";打通靈活就業人員與單位在職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方式的限制,通過個人繳存與單位繳存的自由轉化,實現 " 能轉能通 "。
為持續提升住房公積金制度支持新就業大學生、新市民安居的水平,2022 年常州在全國率先出臺《常州市住房公積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 " 青春留常 " 實施辦法》,對 31 所在常高校、職業院校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設立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的應屆畢業生,給予 "300 元首次繳存補貼 +2500 元留常繳存補貼 +20 萬元優惠貸款額度 " 的支持,實現人才政策的扶持范圍由本科及以上向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工人的拓展。
去年 11 月 11 日,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新一代智慧公積金系統正式上線,實現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業務應用的全面革新,滿足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服務事項 " 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 需求。同時,常州公積金中心還加速推進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雙中臺深度融合,并結合 AI 大模型等新技術,全方位加速數字化轉型發展,為公積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 " 常州經驗 "。
在助力構建 "15 分鐘住房公積金便民服務圈 " 過程中,常州公積金中心積極打造中心、分中心、鄉鎮工作站、網點自助機的四級服務體系,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從 " 最多跑一次 " 到 " 一次都不跑 ",從 " 窗口排隊 " 到 " 云端辦理 ",常州公積金用數字技術繪就了一幅便民利企的生動畫卷,讓住房保障服務更有速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