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單邊主義對多邊規則的霸凌。WTO 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以規則約束權力、以協商替代對抗。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對眾多國家加征高額關稅,企圖通過這種霸凌手段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嚴重違背了 WTO 公平、自由、非歧視等基本原則。例如,特朗普政府根據雙邊貿易關系來確定關稅稅率,導致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征收更高關稅的荒謬關稅政策,違反 WTO 成員之間互不歧視性原則。
二是侵蝕全球經貿規則的公信力。美國親手毀掉上一輪由其主導建立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濫用 " 國家安全例外 " 條款(如多次將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所謂的 " 實體清單 "),以 " 國家安全 " 為名行貿易壁壘之實。這也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貿易報復和連鎖反應(如歐盟啟動了 " 反脅迫機制 "),進一步弱化多邊框架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例如,2025 年 2 月 18 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歐洲等 30 多個國家相繼支持中國譴責美國破壞世貿組織的公信力。
三是將發展中國家推入邊緣化發展陷阱。WTO 框架下的特殊與差別待遇(S&D)是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貿易的核心制度保障(如更長的關稅減讓過渡期、技術援助優先權等)。但美國 " 對等關稅 " 以 " 雙邊對等 " 為名,要求其他國家給予美國同等水平的最惠國稅率,否則實施懲罰性關稅,無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巨大發展差距和不平等經濟地位,剝奪了這些國家尤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機會,導致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長久依附于美國而呈現 " 無發展 " 的狀態。
與其任由 " 多邊貿易體制破壞者 " 對 WTO 進行踐踏和拋棄,國際社會更應該及時主動推動 WTO 的改革和發展。WTO 發布的報告顯示,《貿易便利化協定》(TFA)每年可為全球企業節省 1 萬億美元成本,相當于降低 14% 的貿易壁壘。以 WTO 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自 1995 年正式成立至今 30 年,WTO 擁有 166 位成員,規則框架覆蓋了全球 98% 貿易份額,被譽為 " 經濟聯合國 "。
目前,國際規則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自由貿易與公平貿易之間的較量、妥協和變化。WTO 被邊緣化的根源很大一部分是近幾十年全球貿易發展的不平衡性,無法通過爭端解決機制和上訴機構有效解決。這可能源于 WTO 制度設計的先天性缺陷。當下,以 WTO 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制改革需要強化 " 以規則(規范、制度)為基礎 " 的解決途徑。其次,要推動 WTO 與現有多邊主義機構之間融合,形成相互包容兼具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全球治理體系。這有利于解決中國、美國和歐洲等不同國家群體間的意見和訴求,解決現有 WTO 急需改革但難以實現突破的困境。
通力合作而非脫鉤對立是全球經濟走向繁榮的開端。各方秉持 " 互補性競爭 " 和 " 規則性合作 " 等原則,共同推動以 WTO 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變革和完善,強化多邊與區域協同發展,這才是人類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最優解。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