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行業都會有階段性的周期起伏,但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愿景不會變,光伏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也不會變,光伏行業還有值得我們共同期待的星辰大海。" 面對當下全行業承壓下的悲觀情緒,通威股份(600438.SH)董事長劉舒琪在 5 月 20 日舉行的 2024 年度股東大會上堅定表達了對行業長遠未來的信心。
近兩年來,在階段性供需錯配背景下,光伏產業鏈集體步入寒冬,多產品價格跌破成本價,去年全行業虧損,通威股份也未能獨善其身。即便如此,現場參加公司年度股東大會的投資者依然不少。
會上,劉舒琪攜公司副董事長嚴虎、董秘嚴軻等經營管理團隊,就股東關注的光伏行業改善時點、硅料產能整合、出海等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行業將盡快走出階段性的困境
過去一年,圍繞光伏產業的關鍵詞是 " 價格戰 "" 出清 "" 破底 ",全行業承壓。根據 InfoLink Consulting 數據,2024 年全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價格降幅分別達 39%、50%、40% 和 29%。
今年年初分布式光伏新政、"136 號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相繼出臺后,光伏下游企業掀起搶裝潮,需求的激增曾讓光伏產業鏈價格反彈。不過,這種上漲并無持續性,價格很快回落。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5 月 15 日數據,上周 N 型 G10L 單晶硅片成交均價在 0.95 元 / 片,周環比跌幅 5.94%;N 型 G12 單晶硅片成交均價在 1.30 元 / 片,周環比跌幅 3.70%。多晶硅方面,N 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 3.86 萬元 / 噸,環比下降 1.53%;N 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為 3.60 萬元 / 噸,環比持平;P 型多晶硅成交均價為 3.13 萬元 / 噸,環比下降 3.10%。
組件主流價格則為 0.66-0.67 元 /W,環比下跌 0.01 元 /W;電池片主流價格 0.26-0.27 元 /W,環比下跌 0.01 元 /W。
" 任何一個行業不可能在價格持續低于全體參與者成本的狀態下長期維持,我們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行業將盡快走出階段性的困境,迎來更為健康和可持續的長期發展機遇。"
在通威看來,從全球范圍來看,光伏發電作為最具經濟性、普適性的能源解決方案,始終是能源轉型的最優選擇。2024 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約 530GW,同比增長 35.9%,2025 年 1-3 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近 60GW,同比增長 30.5%,可以看到光伏裝機需求依然強勁。下半年來看,雖分布式光伏全額上網 " 時代 " 結束或在短期對國內分布式需求形成一定沖擊,且歐美市場因貿易壁壘等問題存在不確定性,但國內 " 沙戈荒 " 大基地建設正在提速,將對今年國內新增需求形成有效托底,同時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已成為海外新的增長極,帶動海外需求持續增長;全年來看,公司認為今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將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增長。
" 長期來看,我們仍然對全球光伏的市場空間充滿信心。" 劉舒琪說,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在 2023 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若要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將達到 18200GW,而截至 2024 年末,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才剛剛超過 2000GW。此外,近一兩年來,AI 算力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全球數據中心的投入使用必將帶來電力需求激增,光伏憑借其綠色、經濟、普惠等特點,無疑將成為填補新增需求缺口的主力。
在研發投入上不設上限
" 我們在這個光伏行業寒冬的時候更加注重的,就是練好我們的內功。" 劉舒琪談到,無論是 2024 年還是 2025 年,通威在研發上的投入是不設上限的;與此同時,無論硅料還是電池片的技術研發和展望,通威都抱以非常開放的態度。對標國際前沿技術方向,公司同步在 TOPCon、HJT、BC、鈣鈦礦等主流技術領域開展研發,構建了多賽道、多維度協同創新研發體系。
根據公司此前的披露,2024 年,1GW-HJT 中試線成果顯著,HJT 210-66 版型組件功率連續 9 次打破世界紀錄,最高組件功率已達 790.8W(對應組件效率 25.46%),明確了銅互連 2.0 技術路線,形成了行業領先的無銀化 HJT 方案。通威 TBC 產品順利取得 TUV 萊茵認證和出貨資質;中試線 210R-66 版型批次功率達成 660W,位列行業第一梯隊,同時已儲備賤金屬應用方案,為后續降本方案開辟清晰路徑。在前沿技術領域,通威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已達 34.17%,并完成兆瓦級試驗線設備選型論證及布局規劃。
至于投資者問及的技術路線的對比問題,嚴軻表示,目前階段,從綜合性價比看 TOPCon 更具優勢,未來還有提效降本空間。未來光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產品應用將多元化,不同場景或由不同產品主導。"
如是所言,以技術構建長跑選手韌性的背后,是通威真金白銀的投入。最近三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 110 億元;到 2024 年末,公司技術研發人員增至 5277 人,占所有在職員工人數的 9.47%。
當然,在虧損背景下還加大研發投入還是引起部分投資者對公司財務狀況的擔心。對此,嚴虎表示,"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賬面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約為 400 億元,銀行授信額度逾 1400 億元。另外,公司還引入子公司永祥股份戰略投資優化負債結構,保持充足的現金儲備。"
預計海外占比將持續突破
國內內卷加劇,包括光伏在內的 " 新三樣 " 集體出海。不過,自 2012 年美國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第一輪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歐美國家和地區的多輪直接或間接的雙反調查和關稅圍剿。疊加此前美國對東南亞等地關稅政策的調整,再度讓市場產生了對中國光伏廠商間接出口壓力的擔憂。
實際上,就出海來看,通威股份去年發力明顯。截至目前,通威組件足跡已遍布 70 多個國家與地區,廣泛應用于戶用屋頂、工商業分布式及集中式大型電站等各類 " 光伏 +" 場景。
劉舒琪稱," 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海外布局持續發力,其中組件出口較為突出,預計今年海外占比將繼續突破。"
至于海外建廠的問題,其表示,通威股份這方面一直比較穩健。嚴虎在此前召開的 2024 年度業績說明會上也曾表示," 光伏制造業具備明顯的產業鏈集群及規模效應特征,盲目海外擴產能可能面臨人才匱乏、供應鏈斷層以及能源成本高昂等現實問題。"(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蘇啟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