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ZAKER 合作
      虎嗅APP 昨天

      如何通俗地讀懂算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

      昨天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通算、科算、智算、AI 計算,聽起來很厲害,有什么區(qū)別?它們分別是用來干什么的?怎么總是說不清楚?

      我也曾困惑過。這些詞看似高大上,但缺少一個清晰的框架,很難講明白之間的關系;后來,我花了不少時間系統(tǒng)梳理,才搞清楚背后的邏輯。

      如果你也在算力方面似懂非懂,剛好卡在 " 有點了解,又不夠系統(tǒng) " 的狀態(tài),那下面這些見解,希望能幫你撥開迷霧。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參加一場拼圖比賽:誰先拼完一幅超復雜的拼圖,誰就贏;如果你一個人拼,肯定很慢;但如果有一群人一起幫忙,分工明確,效率就會高很多。

      這個故事里,拼圖速度就像算力。

      算力是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它像一個拼圖高手,面對一堆雜亂的數據碎片,算力越強,拼得越快,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從技術角度講,算力指計算機在單位時間內能處理多少數據、完成多少運算,就像衡量一臺機器 " 干活效率 " 的指標。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

      無論是復雜的科學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各種 AI 應用,都離不開強大的算力支撐,可以說,它是各類創(chuàng)新落地的基礎。

      但你可能不知道,算力也像拼圖團隊一樣,有不同類型,各司其職;有人擅長識別圖案,有人擅長快速定位,有人速度快但不夠精準——算力世界也有類似的分工。

      首先是通用算力(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Power),簡稱 " 通算 "。

      它像一位多面手,適合處理日常任務,比如辦公、上網、看視頻等,不需要太高的性能,也能輕松應對。

      有了通算,再往上一層是什么?

      科學算力(Scientific Computing Power),簡稱 " 科算 ",它是算力界的 " 學霸 ",專攻復雜、高精度的科研問題。

      比如:科學家模擬氣候變化、生物學家分析基因序列、天文學家研究星系分布和黑洞形成等,都要借助科算來完成高強度、高精度的計算任務。

      還有比科算更強大的嗎?當然,智能算力(Intelligent Computing Power),簡稱智算(ICP)。

      它是干嘛的呢?

      用來訓練、運行 AI 模型,比如:讓 AI 學會識別人臉、理解語音、翻譯語言等。它的特點是能高效處理海量數據,并根據不同的 AI 場景靈活調整策略。

      雖然某些情況下會犧牲一點點精度,但速度和效率是它的強項。

      最后,是 AI 專用算力(AI Computing Power),也就是常說的 "AI 計算 "。它是為人工智能深度定制的算力類型,主要用于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訓練等任務,是推動 AI 發(fā)展的核心動力。

      所以,你看,不同類型的算力像拼圖比賽中的不同選手,各有長處,也各有局限;我們在實際應用中,會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最合適的算力來完成工作。

      每隔一段時間,網上總會冒出一堆關于芯片、計算能力的討論;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這個話題,總能引發(fā)這么多關注?

      原因之一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了,對計算的精度和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問題是,光靠 " 堆人 " 已經不夠用了。

      以前總覺得,只要多加幾個處理器核心(相當于多找?guī)讉€人拼圖),速度就能更快,但在更高難度的任務面前,這種老辦法已經不太管用了。

      這時候,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一個老概念:摩爾定律。

      1965 年,英特爾聯合創(chuàng)始人戈登 · 摩爾(Gordon Moore)觀察到:大概每過兩年,一塊芯片上能放的晶體管數量就會翻倍,性能也會跟著提升。

      過去幾十年,這條定律幾乎成了芯片行業(yè)的金科玉律;但現在,它慢慢失效了,因為靠不斷縮小晶體管尺寸來提升性能這條路快走不下去了。

      為什么?主要有三個問題:

      一,晶體管越做越小,電子行為變得越來越不穩(wěn)定,漏電嚴重,開關也難控制;二,散熱成了大難題。同樣功耗下,單位面積發(fā)熱量越來越高;這就像讓更多 " 拼圖選手 " 擠在一個小屋里快速工作,他們越來越熱,最后,整個系統(tǒng)可能會崩潰。

      最主要的一點還是,成本飆升。制造更精密的芯片就需要更復雜的技術、設備,投入越來越大,回報卻不一定劃算。

      所以,面對種種挑戰(zhàn),工程師們沒有放棄,開始探索各種創(chuàng)新方法來繼續(xù)提升算力。

      什么辦法呢?

      能不能把晶體管從 3 納米做到 2 納米,甚至 1.4 納米?這就是工藝制程的持續(xù)演進。

      再比如,用 3D IC 技術,把芯片像疊積木一樣垂直堆起來,提高集成度;或者把一個大任務拆成多個模塊,按需組合、靈活調配。

      還有就是做專用芯片,針對特定任務專門設計架構,讓算力更高效地發(fā)揮出來。

      這些創(chuàng)新,其實都在試圖繞開摩爾定律的限制。所以,現在你也就明白了,為什么一說到算力,大家就愛聊芯片。

      不只是因為技術本身重要,更因為,我們在尋找更聰明的策略、更高效的工具和協作方式,去應對越來越復雜的 " 拼圖比賽 "。

      發(fā)展強大算力,不是光靠一個芯片就能搞定的事兒,它是一個涉及多個層面的復雜系統(tǒng)。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蓋一棟高樓:要磚瓦、水泥、水電門窗、裝修家電,還得有物業(yè)和社區(qū)服務,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計算機世界里,硬件就是 " 建筑材料 "。

      芯片公司提供的 CPU、GPU、AI 芯片,是這棟樓的 " 發(fā)動機 "。比如海光的 x86 架構 CPU,就像通用型發(fā)電機;飛騰、龍芯這些國產 CPU,則像是我們自主可控的 " 核心引擎 "。

      而專注圖像識別、語音處理的 AI 芯片公司,就像智能家電里的 " 大腦 "。

      紫光、長江存儲這類企業(yè)負責打造 " 數據倉庫 ",比如硬盤、固態(tài)硬盤等,相當于家里的衣柜和儲物間,專門用來存放各種資料和文件。

      網絡設備商,比如華為、新華三等,他們鋪的是 " 數據高速公路 ",路由器、交換機像水電氣的管道,確保信息傳輸又快又穩(wěn)。

      隨著物聯網的興起,邊緣制造商也越來越重要。他們在靠近用戶的地方處理數據,減少延遲,提升體驗,有點像 " 智能家居安裝工 "。

      所以你可以這么理解:

      服務器是大樓框架,芯片是動力系統(tǒng),存儲是柜子抽屜,網絡設備是水電管道工,邊緣設備是智能家居小哥,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缺一不可,否則你連燈都開不了。

      有了毛坯房,下一步做什么?當然是裝水電、刷墻、安門窗。這就是基礎軟件的工作,它是連接硬件、應用之間的橋梁。

      操作系統(tǒng),比如 Linux、澎湃 OS 等就是房子的 " 總控開關 ",沒有它,電腦根本開不了機。

      數據庫像家里的儲物空間,專門存數據,比如銀行賬戶、醫(yī)院影像資料;中間件則是 " 連接器 ",幫助不同軟件模塊溝通協作;沒有這些基礎軟件,再好的硬件也只是個空殼子。

      問題來了:房子結構好了,水電也通了,接下來該干嘛?當然是添置家具和電器了,在計算機里,這就叫應用軟件。

      AI 開發(fā)平臺(如 Boostkit、MindX)、大數據工具(HDFS、Spark),還有金融交易系統(tǒng)、交通調度系統(tǒng)、醫(yī)療影像分析系統(tǒng)……

      這些都是讓系統(tǒng)真正 " 活起來 " 的東西。

      最后,房子蓋好了,人也住進去了,但要想住得舒服,還得有個好的小區(qū)環(huán)境。這就要對應到整個算力生態(tài)支持了。

      什么是生態(tài)?

      政府出臺的各種扶持政策,是 " 小區(qū)規(guī)劃圖 ",決定能不能蓋、怎么蓋、蓋多高;上下游企業(yè)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產業(yè)鏈,就像小區(qū)里的超市、快遞站、健身房,一個都不能少;

      工程師、程序員、算法專家,就是小區(qū)的物業(yè)管理團隊,保障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不斷探索新用途,就像搞智慧停車、智能門禁,讓生活越來越方便。

      所以,計算能力的強大,不只靠一顆芯片,要從磚頭、水泥到小區(qū)物業(yè),整個鏈條都齊活了,才能真正建起一座數字時代的大廈。

      那么,在數字大廈中,算力到底有多大的發(fā)展空間呢?

      這么說吧:

      浪潮信息發(fā)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計算發(fā)展報告(2025)》提到,到了 2029 年,全球計算市場的總規(guī)模會達到 2000 億美元。

      這里面,AI 計算市場規(guī)模會達到 900 億美元,年增長率是 10%;而通用計算市場則是 1300 億美元,年增長率是 6%。

      什么意思呢?

      AI 計算的增長速度幾乎是通用計算的兩倍。換句話說,未來幾年,AI 將成為推動整個算力市場增長的核心引擎。

      再來看看中國市場。賽迪顧問電子信息產業(yè)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25 年算力發(fā)展趨勢洞察》指出,中國市場同樣表現亮眼:

      到 2029 年,通用計算市場規(guī)模預計達到 417 億美元 ,占全球市場的 32% ;AI 計算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 238 億美元 ,占全球市場的 26% 。

      這說明,中國不僅是全球計算市場的重要一員,還是推動 AI 算力發(fā)展的關鍵力量。

      還有,AI 計算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大模型、多模態(tài)應用、生成式 AI 這些新場景的推動下,需求增長得特別快。

      數據顯示,2025 年中國算力規(guī)模已達到 369.5EFLOPS ,同比增長 26%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369.5EFLOPS 到底意味著什么?

      它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 " 計算能力 "。

      你可以理解為:今年,中國所有的電腦、服務器、數據中心加在一起,每秒鐘能完成 369.5 億億次超級復雜的數學運算任務。

      這有多快呢?

      你用一臺普通筆記本電腦去做這些任務,可能要好幾天才能干完;而中國整個算力系統(tǒng),一秒鐘內就搞定。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一年比一年強。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建成,越來越強的 AI 芯片部署,中國的 " 計算大腦 " 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所以你看,算力不只是冷冰冰的技術指標,它背后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產業(yè)競爭力,甚至是未來幾十年的國際地位變化。

      在這場 " 算力競賽 " 中,中國已經覺醒,跑出了自己的節(jié)奏。

      從一磚一瓦的硬件制造,到軟件生態(tài),我們正一步步走向全球舞臺中央。也許,這場關于 " 誰更能算 " 的較量,才剛開始不久。

      相關標簽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虎嗅APP

      虎嗅APP

      有視角的商業(yè)資訊與交流平臺

      訂閱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中文字幕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使用方法| 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