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體壇經濟觀察,作者:迭戈
多哈世乒賽激戰正酣,一份姍姍來遲的文件在場外也引發了更多關注。兩周前,國際乒聯(ITTF)終于公布了 2023 年與 2024 年財務報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WTT 在 2024 年實現了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國際乒聯寫道,2024 年,WTT 首次實現盈利,助力國際乒聯集團合并利潤達到 150 萬美元。這一數據被國際乒聯視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為 WTT 從高投入向可持續運營轉型提供了某種證明。
但這份亮眼的財報數字,并不能迅速化解過去兩年積攢的質疑。長期以來,WTT 的股權結構、財務情況始終籠罩在不透明的陰影中。世界乒聯 2023 年財報原定于 2024 年上半年發布,也遲遲未露面,引發輿論猜測的同時,更讓整個組織的公信力遭遇挑戰。
真正引爆輿情的,是去年 12 月 27 日的 " 退榜風波 "。在巴黎奧運會上奪冠的樊振東與陳夢,先后在社交平臺宣布退出世界排名,理由是無法接受 WTT 新出臺的退賽罰款政策。兩位現役奧運冠軍的集體抗議,直接將財報遲發、強制參賽的規則等問題擺到了聚光燈下,WTT 的運營邏輯也被推向輿論審判席。
WTT 實現盈利,這當然是一個財務上的轉折點。但在當下,外界關注的早已不僅僅是利潤。對球員權益的尊重、對規則制定的合理性、以及對整個乒乓球生態的責任感,正在成為衡量 WTT 價值的新坐標。
這份財報,回答了一些問題,也留下了更多追問。
WTT 首次實現盈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公布的財務報表為合并報表,涵蓋其旗下所有子公司,其中包括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WTT 本身并未單獨披露財務信息。
根據 ITTF 官網發布的 2024 年度審計報告,國際乒聯在這一年實現盈利 151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057 萬元),成功打破前幾年連年虧損的困局,完成一次頗具標志性的 " 翻身 "。
回顧過往,ITTF 在 2020 年至 2022 年間,分別虧損 73.71 萬美元、393.07 萬美元和 294.72 萬美元,盡管同期營收也有所增長,分別為 939.18 萬美元、1098.25 萬美元和 2991.04 萬美元。2023 年虧損額進一步擴大至 900 萬美元,財務壓力可見一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24 年扭虧為盈的逆轉尤為引人注目。然而,這背后也有一股不容忽視的 " 非常規助力 "。
審計報告顯示,2024 年國際奧委會在巴黎奧運周期中向 ITTF 注入逾 1500 萬美元的贊助款。這筆一次性 " 奧運紅利 " 成為當年盈利的決定性因素。換句話說,如果剔除這筆特殊收入,ITTF 及 WTT 是否真正邁入 " 可持續盈利 " 的正軌,恐怕仍有待觀察。
從整體收入來看,2024 年 ITTF 實現總營收 6116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4.28 億元),同比大增 52%;而 2023 年為 4022 萬美元,較 2022 年(3681 萬美元)僅增長 9%。TTF 在財報中指出,這一次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大收入板塊的強勢拉動:商業權利、賽事運營和奧運會分成。
具體來看,2024 年商業權利收入達到 4010 萬美元,較 2023 年的 2830 萬美元增長 45%;賽事相關收入則從 452 萬美元躍升至 1132 萬美元,增幅高達 150%。
財報注釋進一步披露,商業權利收入涵蓋合作伙伴權益、媒體權益、賽事主辦權以及數據和流媒體權益帶來的收入。
ITTF 在財報中指出,這一增長背后的關鍵驅動力是頂級賽事的增加,例如沙特大滿貫賽、中國大滿貫賽以及創紀錄舉辦的五場 WTT 冠軍賽。盡管商業收入表現亮眼,ITTF 仍表示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2025 年還將計劃新增更多賽事。
值得一提的是,ITTF 在財務報表發布聲明中特別強調,與 2019 年疫情前賽事及商業收入總額僅為 1600 萬美元相比,2024 年這一數字已增長至 5200 萬美元,實現了 " 三倍跳躍 "。同時,其儲備金依然維持在 680 萬美元的穩定水平。聲明中寫道:" 大多數初創企業在構建運營體系和確立市場地位的過程中,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盈利。WTT 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就取得了這一成績,并且是在國際乒聯年度大會批準的 2021-2024 四年期預測范圍內實現的,這清楚地表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是對這一理念的有力證明。"
不過,在營收亮眼的同時,支出也頗為驚人。2024 年 ITTF 在費用一欄的總支出高達 5900 萬美元,其中賽事及運營支出高達 3800 萬美元,較上一年增長 1300 萬美元。盡管收入創下新高,但盈利僅為 150 萬美元,這意味著 ITTF 自主營收的增長幾乎被不斷擴張的賽事投入所 " 吃掉 "。
如果說設立 WTT 的初衷之一是幫助 ITTF 實現財務轉型與結構性盈利,那么如今 " 賺多少、花多少 " 的運行模式,似乎仍處于 " 規模優先 " 的初級階段。
持續盈利的條件
展望 2025 年,ITTF 顯得信心滿滿。在其設想中,未來實現持續盈利的基礎將建立在三大關鍵支點之上:其一,完整的賽事日程,尤其是包括四站大滿貫在內的核心賽事,將帶來自然增長;其二,周期性賽事的戰略優化,以新加坡大滿貫賽事實現的成本與收益效率為范例;其三,商業權利貨幣化方面的持續,即包括賽事主辦權、媒體版權與合作伙伴權益的深度開發。
然而,過去半個世紀的職業體育實踐早已證明:一個聯盟的真正使命,不在于單純地運營賽事,而在于全方位服務那些最具商業價值的個體——運動員。正是他們的存在與參與,賦予賽事以關注度、號召力與市場溢價的可能。
在高度市場化的競技體系中,頂級運動員的持續亮相,是維系賽事精彩程度與觀眾粘性的核心要素。因此,在網球、高爾夫、拳擊等成熟項目中,賽事組織者普遍通過持續提升獎金與待遇,來吸引頂尖選手出場。以此為起點,賽事得以激活競爭活力,擴大傳播影響,推動整個產業鏈進入良性循環,進而實現品牌價值的持續增長。
乒乓球也正試圖走上這條路。WTT(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于 2019 年 8 月成立,目標是以運動員與球迷為中心,對 ITTF 旗下的賽事體系與商業結構進行全面升級。換言之,WTT 是 ITTF 商業化戰略的核心承載者,肩負著釋放乒乓球全球潛力、提升其國際影響力的重任。
自成立以來,WTT 的營收穩步提升:2019 年總獎金為 390 萬美元,至 2024 年已升至 1090 萬美元。值得關注的是,運動員獎金占 WTT 總營收的比例達 20%,在各大職業體育聯盟中,這一數字也頗具競爭力。
但體育商業化的進程從來不是坦途。隨著賽事擴張與制度轉型的加速,運動員利益保障、參賽安排與收入分配等問題頻頻引發爭議。如何在商業邏輯與運動員福祉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亟需解答的課題。
而另一種力量,正在悄然生長。
今年 4 月,國際乒乓球運動員聯合會(UTTP)在瑞士蘇黎世宣告成立。作為一個由球員自主發起、旨在代表全球職業乒乓球員利益的新組織,UTTP 的出現標志著運動員在乒乓球國際治理格局中的話語權有望迎來新的變局。
根據章程草案的中文譯本,UTTP 設定了十項核心目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是 " 確保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的各個方面獲得公平對待,包括財務保障、工作條件與參賽權利。" 其余條款則涵蓋透明治理、反歧視、法律援助、職業發展等內容,展現出鮮明的現代職業體育工會特征。
若 UTTP 逐步壯大,不僅意味著權力結構的重塑,也可能對現有體系帶來實質性的財務沖擊。
可以想見,如果 UTTP 在未來具備發動集體行動、甚至罷賽的能力,迫使 ITTF 為全球男女各約 300 名職業球員提供系統性保障,那么這筆成本投入極可能令目前的盈余轉為持續赤字,甚至拖累運營長達十年。
要想真正成為 " 乒乓球的 ATP",WTT 不僅要在賽事與商業上取得成功,更必須搭建一個平衡商業利益與運動員權益的職業生態。而 UTTP 的出現,無疑成為這場重構游戲規則的博弈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新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