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5 日,中國領先的科技出行平臺曹操出行(02643.HK)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市場最大的科技出行平臺。
深入剖析曹操出行業務布局與行業變革趨勢不難發現,隨著定制車規模效應持續釋放、Robotaxi 戰略的持續落地,這家科技出行平臺通過差異化競爭力構建的長期價值,正待在智能出行產業變革中逐步釋放。
波動背后:市場邏輯與行業壓力
曹操出行此次全球發售得到梅賽德斯 - 奔馳、國軒高科、速騰聚創等產業鏈巨頭看好,作為基石投資者鎖定過半份額。但受港股市場整體情緒低迷及出行行業盈利預期影響,公司上市以來股價走勢經歷波動。
股價波動的背后,是多種因素交織共振而成的短期結果。
首先是恒生科技指數走勢的影響。進入 2025 年第二季度,在經歷了年初因 AI 概念帶來的強勢反彈,并一度沖至 6000 點大關,創下 2022 年 4 月以來新高后,恒生科技指數自 3 月中旬起便陷入回調,而 4 月初開始的關稅沖擊加劇了回調的幅度。截至 6 月 30 日,雖相較從 4 月初指數低點有所反彈,但整體走勢較年初仍然偏弱。
其次,行業固有痛點仍未完全破解。盡管中國出行市場規模從 2022 年的 6.895 萬億元增長至 2024 年的 8 萬億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 2025-2029 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5.4%,但網約車服務作為民生行業仍面臨 " 規模不經濟 " 困境,網約車市場價格水平整體承壓,行業盈利普遍困難。與此同時,網約車高企的固定成本,成為平臺和司機共同面臨的行業困境之一。
此外,投資者們似乎還在謹慎面對出行行業正在出現的技術變革。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目前已經被視為行業終極形態,但對于行業所有企業來說,當下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仍需時間,這其實也在短期內抑制了一家 " 長期主義科技公司 " 的估值空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對于曹操出行卻展現出了較高的參與熱度。從市場認購數據來看,香港公開發售環節獲得 21.14 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部分亦實現 2.78 倍認購。
破局之道:定制車生態重構單位經濟模型
盡管面臨資本市場短期壓力,但并不影響曹操出行已經通過深度整合吉利集團資源構建的定制車生態,展現出打破行業成本僵局的獨特優勢。截至 2024 年底,其在 31 個城市運營超 3.4 萬輛的定制車,已經為國內最大同類車隊,定制車訂單 GTV 占比從 2023 年的 20.1% 提升至 25.1%,正成為公司盈利改善的核心驅動力。
其從設計的源頭就已經顛覆了傳統網約車的成本結構,即舍棄了部分非必要的私家車功能,將成本聚焦于提升生產效率和乘客體驗:這其中包括帶不限于提升整車的耐用性與可維護性、優化座椅舒適度和腿部空間、集成智能座艙功能。同時,車輛支持的換電模式,通過減少充電等待時間提升了司機出勤效率。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曹操出行定制車平均 TCO 較典型純電動車預計可降低 36.4%,每公里成本降 0.5 元人民幣,而這直接推動了公司財務指標的改善—— 2023 年毛利率由負轉正至 5.8%,2024 年提升至 8.1%,2025 年一季度進一步達 8.5%,經調整 EBITDA 在 2024 年實現 3.8 億元盈利。
定制車的效率不斷提升不僅僅來源于整車本身,更要依賴于一個很好的車服解決方案。
依托吉利生態伙伴易易互聯的 378 座換電站(覆蓋 26 城)及 133 家吉利授權維修點,曹操出行構建了 " 換電 + 維保 " 一體化汽車服務網絡,使車輛平均保養維修時間和成本分別下降 25% 和 54%,進一步為司機節省成本和時間。
這種 " 硬件 + 服務 " 的模式,將網約車從單純信息撮合平臺升級為整合車輛資產、能源網絡、司機管理的智能出行服務商,形成難以復制的護城河——當同行仍依賴第三方車輛時,曹操出行已將車輛變成效率優化的核心載體。
在整個網約車服務生態中如何讓司機提高收入、降低事故率,則是另外兩個需要關注的點,對此曹操出行已經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曹操出行司機平均小時收入從 2022 年的 30.9 元增至 2024 的 35.7 元,高于中國網約車協會 2024 年報抽樣數據的 27 元。與此同時,在 2023-2024 年的五次獨立第三方調查中,曹操出行獲評為行業 " 服務口碑最佳 "。并且曹操出行訂單事故率顯著低于行業均值,較行業平均水平降低超 60%。同時,其無障礙專車服務已在 20 余個平臺上線,并在多個城市開展 " 無障礙公益日 " 活動,這種兼顧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模式,為增加長期用戶粘性奠定基礎。
未來引擎:Robotaxi 閉環生態卡位萬億市場
筆者從曹操出行的招股書中看到,公司上市募資中 48% 的資金將投向定制車升級、Robotaxi 開發及地理擴張,這也透露了曹操出行長期戰略的重心——通過 " 定制車 + 自動駕駛 + 出行平臺 " 的閉環生態,搶占智能出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
從模式上看,對比全球 Robotaxi 領先者 Waymo 的分工模式(依賴捷豹造車、Uber 運營),曹操出行則是依托吉利集團實現了從技術研發、車輛制造到運營服務的全鏈條閉環,成為國內唯一具備類特斯拉一樣具備 " 制造 + 智駕 + 運營 " 全棧能力的公司。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融合,更能將定制車已驗證的服務標準化能力、成本優化路徑和成熟的資產管理體系,直接遷移至 Robotaxi 場景,解決自動駕駛車輛規模化運營的基礎設施難題。
隨著 Robotaxi 商業化加速,曹操出行的估值邏輯或將從 " 出行平臺 " 向 " 智能交通科技公司 " 切換。若未來 Robotaxi 業務實現規模化落地,其價值有望重估。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 Robotaxi 市場規模 2030 年將達萬億級別,曹操出行在 Robotaxi 業務上的提前卡位或在未來 5-8 年形成持續增長動能。
國軒高科、速騰聚創等基石投資者的加入,也凸顯了產業鏈對其生態協同價值的認可。
短期來看,公司經營基本面持續向好—— 2025 年一季度 GTV 同比增長 54.9%,訂單量增長 51.8%,收入 42 億元,隨著 1.6 萬輛非定制車逐步替換為定制車型,規模效應將進一步釋放;中長期而言,L4 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換電網絡的全國布局及用戶運營經驗的積累,將構成更為穩健的增長曲線。
正如曹操出行董事會主席楊健在上市致辭中所言:" 共享出行面臨顛覆性的行業變革,原有的競爭格局將被重塑。" 在這場變革中,只有那些將技術創新與場景運營深度結合的企業,才能穿越資本市場的周期波動,兌現長期價值。
對于投資者而言,曹操出行上市股價承壓或許提供了以合理價格布局未來交通革命的窗口,而行業的真正變革,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