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I 正憑借成本優勢和應用導向,在全球市場挑戰美國 AI 霸主地位。
據媒體周三報道,在歐洲、中東、非洲和亞洲,從跨國銀行到公立大學,各行各業用戶正將中國公司,如 DeepSeek 和阿里的大語言模型視為 ChatGPT 等美國產品的替代選擇。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多達五分之一的用戶選擇中國 AI 模型。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已開始內部測試 DeepSeek 模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最近在其主要數據中心安裝了 DeepSeek 系統。
連亞馬遜 AWS、微軟和谷歌等美國主要云服務提供商都在向客戶提供 DeepSeek 服務。
盡管 OpenAI 的 ChatGPT 仍是全球主導的 AI 消費級聊天機器人,全球下載量達 9.1 億次,而 DeepSeek 為 1.25 億次,但中國 AI 公司正以接近的性能和更低的價格贏得客戶。
微軟總裁 Brad Smith 在最近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
決定美國或中國誰贏得這場競賽的首要因素,是誰的技術在世界其他地區被最廣泛采用。誰先到達那里,就很難被取代。
低成本策略撬動全球市場
盡管美國設置重重障礙,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仍一路高歌猛進,中國 AI 公司采用價格優勢正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成功。
在塞浦路斯的 AI 工具平臺 Latenode 上,全球多達五分之一的用戶現在選擇 DeepSeek 模型。該平臺聯合創始人 Oleg Zankov 表示:
DeepSeek 整體質量相同,但價格便宜 17 倍,這使其在智利和巴西等資金和計算能力不那么充裕的地區特別有吸引力。
阿里巴巴表示,開發者已基于其旗艦開源 AI 模型 Qwen 創建了超過 10 萬個衍生模型。東京 AI 初創公司 Abeja 去年秋天在為日本經濟產業省構建定制模型時,選擇了 Qwen 而非谷歌和 Meta 的類似產品。
據 Sensor Tower 數據,雖然美國 AI 仍被廣泛視為行業黃金標準,但中國公司已開始通過提供幾乎同樣優秀的性能和大幅更低的價格來搶奪客戶。
哈佛大學 6 月初發布的全球關鍵技術競爭力研究發現,中國在 AI 的兩個關鍵構建塊——數據和人力資本方面具有優勢,這有助于其跟上步伐。
應用導向、開源贏得市場青睞
與美國 AI 公司優先追求重大突破、競相構建人工超級智能不同,中國 AI 行業更專注于使用 AI 構建實際應用,這一重點可能幫助其快速贏得新用戶。
包括騰訊和百度在內的中國領先 AI 公司進一步受益于開源發布其 AI 模型,意味著用戶可以自由調整以滿足自身需求。這鼓勵了全球開發者和公司采用它們,也可能給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美國競爭對手帶來壓力,迫使它們為保持模型私有和收取服務費用作出辯護。
在南非金山大學,研究管理人員為試點項目選擇了 DeepSeek,因為它是開源的且可以離線使用,保證了大學數據安全。該校電子研究主管 Taariq Surtee 表示,這些特性使 DeepSeek 成為理想選擇。
行業分析師表示,美國 AI 公司主導地位越弱,美國在制定該技術使用全球標準方面的權力就越小。微軟總裁 Smith 的警告正在成為現實:這場 AI 競賽的勝負,最終將取決于誰的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更廣泛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