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 7 月 11 日訊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9 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 1000 億件,比 2024 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 35 天。" 十四五 " 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實現了持續較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已連續 5 年突破 1000 億件。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不僅展現了郵政快遞業對促進消費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更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較強的韌勁和活力。
千億件背后的消費復蘇與效率躍升
據了解,2025 年第 1000 億件快遞為一臺以舊換新的家用空調,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為更好地服務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郵政快遞業構建起高效便捷的一體化服務體系,數百萬從業人員共同努力,不斷優化用戶體驗,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內需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郵政快遞業將在支撐擴大內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新疆莎車,快遞服務點堆滿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牧民點點手指就能在牧區收到馬具;在廣東茂名,荔枝 24 小時內完成全國主要城市配送…… " 十四五 " 期間,隨著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快速推進,為快遞物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為發展 " 潛力板 "。
在河北平鄉,每小時近 2 萬輛童車發往國內乃至世界各地;在遼寧大連,快遞服務每年為汽車零部件企業降低百萬余元成本;在西藏拉薩,本土啤酒在快遞推動下打造全國化消費場景…… " 十四五 " 期間,制造業等與郵政快遞業加快融合,進一步拓展了郵政快遞業的服務范圍和發展空間。郵政快遞業深度嵌入產業鏈,發展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新模式,優化改造制造業物流流程,累計打造 1600 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有力服務醫療、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
" 今年千億件的更快誕生,凸顯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商滲透率持續攀升,帶動了快遞業務量較快增長。"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快遞 " 規模經濟 " 效應繼續放大,對產業拉動和經濟帶動能力明顯提升。
堅定邁向 " 交通強國 " 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并行
千億件快遞的加速到來,不僅是中國物流效率的見證,更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快遞業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為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堅實支撐。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郵政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快遞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新修訂的《快遞暫行條例》首次設立 " 快遞包裝 " 專章,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行業自身采用節能減碳技術改造處理場所和設施設備,提升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充分發揮網絡規模優勢,深度融入產業鏈供應鏈,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綠色快遞物流解決方案,助力整個產業鏈條的綠色低碳運行。
隨著 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郵政快遞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行業科技應用步伐明顯加快。AI 大模型助力企業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鏈路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賦能企業降本增效;" 無人 " 技術在倉儲、運輸、派送環節大顯身手,實現運作和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響應速度。
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 " 三流合一 " 優勢,實現各種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高效流轉,有助于促進各區域要素加速流動,帶動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進智慧郵政、綠色郵政建設,讓郵政快遞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服務民生需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沖久表示,2025 年是 " 十四五 " 規劃的收官之年。國家郵政局將加快推進交通強國郵政篇建設,持續推進行業生產組織效能提升,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大力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等。預計 2025 年行業仍將繼續保持穩步上升態勢,快遞業務量將達到 1900 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將達到 1.5 萬億元。 ( 作者:王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