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陜西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建工)公布的 2025 年 1-6 月經營情況簡報顯示,公司前半年累計新簽合同 1407 個,新簽合同金額約 1458 億元。
從以上數據來看,陜西建工在今年前半年攬到了不少活兒。
三天之后,陜西建工又公布了公司及子公司涉及訴訟、仲裁的公告,提及公司共涉 67 起案件,涉案金額為 30.18 億元。
今年 4 月份,西安市三兆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工程總承包中標結果公布,陜西建工拿下了這個炙手可熱的項目。
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信息顯示,三兆村城改項目的中標候選人有三個:陜西建工、新疆城建以及廣西建工,最終,陜西建工中標,中標金額約 64.83 億元。
而同樣在 4 月份,陜西建工也一舉拿下灞橋區長樂坡城中村西區安置項目,總建筑面積約 20.8 萬平方米,中標金額約 8.76 億元。
長樂坡村是灞橋區連接西安主城區的過渡帶,該村城改項目被定位為打造西安東部新城和提升長樂路區域人居環境的重點項目。
一個月內接連拿下西安市兩個重點城改項目,陜西建工的實力不容小覷。而公司 2025 年前半年的經營數據,更能看出其沖勁。
經初步統計,2025 年 1 月至 6 月,陜西建工及下屬子公司累計新簽合同 1407 個,新簽合同金額為 1,458.78 億元,其中單筆金額在 5 億元以上的有 18 個。
2024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中,上海建工排名第 361 名,陜西建工排名第 460 名,無論是實力還是排名,上海建工都略勝一籌。不過,今年前半年,上海建工及子公司新簽合同金額約為 1302.45 億元,比陜西建工少了 150 億元左右。
西北區域的建筑公司新簽合約量能超過沿海一線城市建筑公司, 其市場競爭力值得肯定。
從新簽合同數據來看,企業發展前景不錯。喜中有憂的是,應收賬款規模龐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體到建筑領域,回款周期長、工程款拖欠、三角債惡性循環是行業常態,應收款項多、訴訟率居高不下也是事實。
在陜西建工的 67 起案件中,41 起陜西建工為原告,涉案金額約 23.18 億元,26 起為被告,涉案金額為 7 億元,案由多為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
應收賬款是衡量上市公司經營性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應收賬款過高一方面會影響現金流,可能對公司經營運轉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若應收賬款成為壞賬,也會變相侵蝕公司利潤。
造成陜西建工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原因錯綜復雜,建筑行業普遍存在的墊資施工是其一,建筑行業上下游企業爆雷增多、行業承壓是其二。另外,地方政府財政左支右絀,也拉長了企業的回款周期。
那么,陜西建工的應收賬款到底有多少?
根據其 2025 年第一季度報告,截止到今年 3 月底,應收賬款約為 1669.75 億元,而公司資產總計約 3388 億元,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約 49% 的資產是應收款項,壞賬損失和流動資金壓力較大。
為了有更加清晰的直觀感受,我們將陜西建工的應收款項數據和全國體量相當的同行做比較,看看它的風險指數到底高不高。
先以上海建工為例,截至 3 月 31 日,上海建工總資產為 3486.82 億元,應付賬款約 531.16 億元,占比為 15.2%。
而國內體量最大、排名第一的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末,應收款項為 3608.70 億元,資產總計 32616 億元,占比 11% 左右。
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猶如一把 " 達摩克利斯之劍 " 高懸于陜西建工頭頂。
前半年新簽合同的亮眼 " 成績單 ",可以緩解陜西建工的部分資金壓力,從而讓頭頂的應收賬款這把 " 劍 " 的危險程度有所降低,但若想徹底解決該問題,恐怕還遠遠不夠。
不只是陜西建工,國內很多建筑企業都面臨著應收賬款高的問題,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如何解決應收賬款規模龐大的問題讓其實現良性發展,是迫在眉睫的現實。
來源 / 陜電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