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劉偉
2025 年 618 購物節,徠芬科技總部的會議室里異常安靜。往年這個時候,創始人葉洪新總會帶著核心團隊圍坐在數據大屏前,緊盯實時交易數據,連夜制作 618 戰報 —— 那張印有 「累計銷售金額 5.3 億」的紅色海報,曾是這家公司最引以為傲的勛章。
但今年,這份戰報遲遲未露面。據接近徠芬的知情人士透露,2025 年 618 期間,徠芬的 GMV(商品交易總額)僅 3 億多,較 2024 年的 5 億縮水近四成。對于背負著全年 60 億 GMV 目標的徠芬而言,這樣的成績實在難言滿意。
從 2021 年靠一條抖音短視頻意外走紅,到 2022 年實現銷售額 15.67 億,2023 年和 2024 年連續兩年 GMV 增長 10 億,再到 2025 年增長放緩,徠芬的軌跡仿佛一部濃縮的小家電商業啟示錄。這個靠高速吹風機攪動行業格局的公司,如何在短短幾年內經歷從巔峰到放緩的轉折?
開局:幸運的戴森平替
徠芬的崛起,本質上是踩中了 「流量紅利」與 「市場空白」的雙重風口。
2021 年底,一則紅杉資本前合伙人王岑的商業課堂視頻片段在抖音意外走紅:視頻中,葉洪新作為學員提問 " 應專注單品還是多元化 ",王岑直言 " 小家電在商業模式上還是要靠耗材掙錢,絕對不能靠一個吹風機吹五年 "。
這則播放量過億的短視頻,讓成立僅兩年的徠芬一夜成名——當天高速吹風機銷量從不足 20 臺躍升至 100 多臺,直接帶動銷售額暴漲。同時,徠芬這個新銳品牌也引起了抖音的關注。
當時,此前主打低價商品的抖音電商開始嘗試品牌化,希望學習當年的淘寶扶植一批自己的「抖品牌」。徠芬這種很有調性,但又缺少足夠知名度的企業,恰好符合抖音電商的需求。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徠芬得到了抖音的不少流量扶持。
踏中時代的機遇后,徠芬迅速抓住社交電商的風口:將首次產品發布會視頻切成多條不同時長的切片,投放到抖音、B 站等平臺,視頻中反復強調 「11 萬轉高速電機」「599 元售價」與戴森的對比,精準戳中消費者對 「高性價比」的需求。
數據顯示,2022 年 1-9 月,徠芬在抖音電商斬獲 1.54 億元銷售額,超過戴森與米家的總和。同年 9 月,徠芬推出價格更低的 SE 版吹風機,配合 50 人內容團隊的精細化運營,兩周搭建 5 個直播間,甚至請來了播音主持專業的主播以提升調性,一年間完成從百萬級到十億級的跨越。
支撐這一切的,是 「戴森平替」的精準定位。2016 年戴森將高速吹風機引入中國時,以 3000 元高價壟斷高端市場,而國內主流產品仍停留在百元內的傳統機型,價格帶存在明顯斷層。戴森的 V9 數碼馬達 11 萬轉 / 分鐘,雖革新了吹干效率,但高昂的研發成本與品牌溢價,讓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徠芬的入場改變了這一局面。通過自研電機降低核心成本,自建供應鏈提升利潤空間,將價格壓至戴森的 1/5。盡管直白、追覓等品牌已先行切入,但徠芬還是憑借更低的定價,599 元甚至 300 多元,最終包攬了高速吹風機的絕大部分空白市場。添加本文作者微信 Yolanda_Zuu 了解更多小家電品牌的發家史。
迷局:雙面葉洪新
完美的產品經理
「戴森平替」的標簽雖然為徠芬帶來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但也讓其深陷與戴森的專利侵權糾紛,極大地限制了徠芬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并給外界留下了徠芬「輕技術,重營銷」的刻板印象。
2024 年的 IFA 展上,法國當地法院及相關部門應戴森的要求,以侵權為由沒收了徠芬展臺展出的樣品。在場的徠芬員工一度十分錯愕,抱著產品滿會場亂跑。
有消息稱,徠芬大概率會輸掉與戴森的專利侵權官司,其最暢銷的 L03 系列產品將于 Q4 在美國下架。
因此,葉洪新對吹風機這個品類始終抱有一種非常復雜的情緒:一方面,它是徠芬賴以成功的根本;但另一方面它又不符合葉洪新對自身的期待。
曾有投資人問葉洪新,如果戴森的展位就在徠芬旁邊,你會不會和戴森的人講話,葉洪新直言 " 我不配 "。
這種復雜矛盾的情緒,使得葉洪新沒有將全部精力投注到吹風機這個品類上,以鞏固領先優勢,而是急于做出一個「去戴森化」的新品類來證明自己。
" 吹風機對老葉來說只是一個提供錢的生意,雖然賺錢但他并不引以為傲,牙刷才是老葉的親兒子,傾注了很多心血 "。一名熟悉葉洪新的投資人王露對雷峰網說道。
接觸過葉洪新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創造力很強,在產品上很有自己想法和堅持的人。
有人認為,他和云鯨的創始人張峻彬很像,都是產品必須足夠創新才會推向市場。" 如果一款產品跟市面上其他產品沒有區別,他堅決不會允許這個產品上市。"
徠芬的產品經理話語權很大,而老葉就是徠芬最大的產品經理。據說,徠芬的新品都要老葉親自試用,達到滿意的效果了再上市。
徠芬的電動牙刷發布前,有員工看到老葉在辦公室試用,旁邊的研發問他感受如何,老葉搖了搖頭," 還是不夠好 "。
葉洪新對產品細節扣得很細,小到充電器是磁吸還是 Type C 口、方頭還是圓頭都要親自決策。他還會經常翻看互聯網上的差評,督促產品經理完善產品細節,并質問后者 " 我都看到了,你沒有看到嗎?"
前員工歐陽評價,老葉有比較強烈的蘋果執念。這種執念不僅體現在對產品本身的打磨上,還延伸到了產品包裝設計和官網頁面布局上。甚至,徠芬的官網上還直接放了其產品與蘋果設備同框的照片。
這種精益求精的產品精神,賦予了徠芬產品獨特的魅力。2023 年徠芬發布了具有獨創性的掃振一體電動牙刷,首創「60 ° 掃振模式」,首月銷量 13.5 萬支。
但過分執著于細節,也導致了徠芬上新品很慢。
以不久前發布的新品剃須刀為例,此前雷峰網在文章《徠芬剃須刀 4 年磨一劍,「蘋果式執念」為何成了致命傷?》中提到,該產品前前后后打磨了四年,中間多次計劃上市,但內部覺得產品還不夠好,發布時間反復延期。加上產品外觀設計過早泄露,導致友商搶先推出了同類產品,使得自己陷入了被動局面。
同時,堅持機身采用 CNC(數控加工)一體成型工藝,也帶來了產品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產品發布后嚴重缺貨。
節奏慢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嚴重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度沉溺于細節,那么在一些宏觀方向上就可能會缺乏把控。
不完美的管理者
互聯網行業有句話叫做,普通的產品經理把產品當產品,優秀的產品經理把公司當產品。除了對于產品的執著,葉洪新還有一點跟早期的張峻彬也很像,就是不喜歡做管理。
一名接近徠芬的投資人告訴雷峰網," 老葉更喜歡產品經理這個角色,不喜歡做公司。他需要一個人幫他,但徠芬缺少一個 2 號位,一直在找,可遇不可求。"(近兩年徠芬高管變動頻發,添加本文作者微信 Yolanda_Zuu 探討徠芬的管理難題。)
在大眾印象中,徠芬一直是一家非常善于營銷的公司,但事實上,徠芬在營銷上吃過很大的虧。
以電動牙刷為例,掃振一體原本是徠芬的創新亮點,理應可以憑借差異化俘獲一批用戶,但專利保護上的疏忽讓 Usmile 得以快速跟進。同時,徠芬在刷頭添加金屬片配重,也被競爭對手解讀為 " 打牙 ",被投流后大量發酵,極大地影響了用戶認知和品牌形象。
此外,葉洪新在直播間心直口快的發言也經常被競爭對手逐幀剪輯后,向市監局投訴虛假宣傳,迫使徠芬耗費了大量營銷費用應對。
徠芬曾經從蔚來招攬了一位叫做 Candie 的營銷總監,負責公司的整體營銷。2024 年 618,Candie 主導策劃了 「暴風行動」,計劃斥資五千萬邀請孫一文、羅永浩、佘詩曼等明星直播帶貨。
當時徠芬內部包括道長在內的幾位老員工都表示反對,但葉洪新信心十足,希望能借此一戰打敗 Usmile,直接向供應商預訂了 200 萬套牙刷零部件,僅包裝費就備貨 30 萬。
當時,一方面抖音的平臺流量紅利已經消退,另一方面,抖音開始主打價格力,將流量往價格更低的白牌傾斜,導致品牌和頭部主播的投流 ROI 開始下滑。最終,除羅永浩外,多數主播的 ROI 都慘不忍睹,最差的近乎為 0。
「暴風行動」不僅耗費巨額資金,導致供應鏈庫存積壓,間接造成牙刷線的虧損,還讓包括道長在內的不少老員工失望離開。而 Candie 作為此次計劃的主導者,也因為成績不達預期最后黯然離開。
「暴風行動」的失利,不僅反映出了徠芬對于平臺流量轉向的遲鈍,也暴露出了徠芬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前員工斯斯認為,徠芬在供應鏈上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即堅持產品要在自己的工廠生產。葉洪新做這個決定的初衷是希望通過自建工廠來降低成本,從而讓利給消費者。
必須承認,這個策略最初的確是有效的。投資人嘉鴻告訴雷峰網,依托每年至少 500 萬臺的出貨量,東莞工廠建起的吹風機生產線給徠芬帶來了 20% 的毛利提升。
但這個策略在新品類上正在失效,甚至帶來了巨大的反向作用。
歐陽表示,他幫徠芬在寶安石巖工廠的牙刷生產線算過一筆賬:目前電動牙刷的出貨量還不足實現自建供應鏈的規模效應,工廠空置率高,導致每臺牙刷均攤制造費用高達幾十元,而一支牙刷的 BOM 表成本不過 100 元。2024 年全年,徠芬牙刷產品線凈虧損 8000 萬,其中就有自建工廠造成的損失。
困局:小家電市場長不出巨頭
作為企業創始人,葉洪新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倘若將徠芬的困境完全歸結于此,對葉洪新也是不公允的。
事實上,徠芬所遭遇的增長瓶頸和一系列連鎖反應,更多是小家電這個行業的特殊屬性決定的。
小家電品類的營收上限天然有限。
以徠芬賴以起家的高速吹風機為例,GfK 中怡康數據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國內吹風機品類累計零售額達 92 億元。據此推算,2024 年,國內吹風機市場全年零售額大約在 120 億元。
此外,GfK 中怡康數據還顯示,2024 年一季度高速吹風機已經占據新品電吹風市場近 70% 的份額。由此可以估算,2024 年,國內高速吹風機市場全年零售額大約在 84 億元。
徠芬 2024 年高速吹風機品類的營收在 30 億元左右,已經占據了 35% 以上的市場份額,繼續上探的空間有限。
更加糟糕的是,徠芬向上空間有限,向下也「無險可依」。
資深消費類投資人高豐告訴雷峰網,吹風機這個品類研發深度不夠,就吹風和加熱兩個功能,就算讓喬布斯來做,他也想不出花來。
這就決定了高速吹風機這個品類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價格戰。
2021 年,徠芬橫空出世時,將高速吹風機的價格從 3000 元打到了 599 元,以「戴森平替」的身份從戴森手中搶走了大片市場份額。如今「徠芬平替」們也在用同樣的方式,從徠芬手中攻城略地。
過去幾年,高速吹風機的核心部件——高速馬達,成本價已經從近百元,快速下探到了十幾元。對應的,高速吹風機的整體價格也下探到了 99 元。
有業者認為,徠芬當初就應該把高速吹風機的價格直接打到 99 元,而不是到 249 后就不再往下降了,這樣才能徹底堵死跟隨者們進攻路線。但這樣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增量不增收。
總而言之,高速吹風機單一品類,已經很難支撐徠芬實現更大的營收規模,于是擴充品類就成了擺在徠芬面前的唯一選擇。
但這條道路同樣危機四伏。
繼高速吹風機之后,徠芬陸續推出了電動牙刷、電動剃須刀。除了這些已經浮出水面的,據說徠芬內部還規劃了卷發棒、人體工學椅甚至大家電等產品。
投資人張加告訴雷峰網," 電動牙刷和電動剃須刀這兩個品類和高速吹風機類似,核心技術就一個電機,技術創新的空間太小。而且每個品類里面都有小龍頭,這些企業能夠走到今天,誰都不是吃素的。而且別人是在防守,比你進攻更容易。相當于別人已經把戰壕都挖好了,端著槍,就等著你沖過來。"
另一名投資人直言:做小家電的公司,當一個品類增量下降時,自然會順著個護品類去拓展,就像素士一樣。同樣,素士犯過的錯誤徠芬也都會再犯一次。
素士早年靠馬達技術成功切入電動牙刷市場,其首款聲波電動牙刷,成功在 48 小時內售罄 10 萬支。靠電動牙刷崛起后,素士先后拓展了剃須刀、吹風機、鼻毛剪和沖牙器等品類。
品類擴張帶來的問題是,企業資源和目標不夠聚焦,一旦業務出現問題,內部想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換一個業務做。最后的結果就是,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沒做好。
素士在 2021 年曾實現了 1.2 億元的凈利潤,但 2022 年凈利潤不增反降,只有 3000 萬元。同年,素士中止 IPO,并將口腔之外的業務全部裁撤,重新聚焦到主業。
另一小家電品牌小熊電器也曾在 2021 年出現過增長頹勢,凈利潤下滑 33.81%。之后管理層及時調整戰略,縮減了 30% 的 SKU,加大力度做精簡產品,才在 2022 年實現業績回升。
寫在最后
徠芬今天所遭遇的困境,是小家電品類天花板有限、平臺流量機制轉向和企業自身戰術失誤共同導致的結果。
類似的困境,素士等個護小家電賽道的新勢力也曾遇到過。關于如何沖破小家電單一品類天花板有限的 " 宿命 ",素士們沒能找到答案。
徠芬能否在經歷短暫的低谷后,重新找回增速,為行業闖出一條 " 逆天改命 " 之路?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本文作者長期關注個護產品、AI 硬件和創新 3C,關于個護江湖更多精彩故事,歡迎添加微信 Yolanda_Zuu 交流分享。
注:文中歐陽、張加、嘉鴻、王露、斯斯、高豐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