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 AI 的手機,未來一定會被淘汰,這一點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IDC 報告預測稱,2025 年中國新一代 AI 手機出貨量將達到 1.18 億臺,同比增長 59.8%,整體市場占比 40.7%。作為 " 最卷 " 的中國市場,從去年年初開始,各大手機廠商就相繼宣布大力布局 AI 手機。
從現有的產品來看,旗艦機因為其端側性能的溢出,AI 功能已經成了基礎必備,區別在于是端側還是云側。不僅如此,作為品牌走量的千元機市場,手機廠商們也開始推出 AI 千元機產品。日前,榮耀就和京東聯合定制了大屏 AI 手機榮耀暢玩 70 Plus,側邊配備實體 AI 鍵,搭載第三代驍龍 6s 處理器,內置 7000mAh,售價 1299 元,部分版本部享京東補貼立減 100 元,部分地區可享國補,最終到手價 1019.15 元。
談及為何要通過 C2M(反向定制)模式與榮耀聯手推出定制機,京東 3C 數碼事業群手機事業二部負責人謝易對作者表示,此次主打的大屏和 AI 的特性,也是基于大量的用戶評價、站內外的一些熱點跟蹤,以及平臺收到的投訴、售后反應等,翻閱了大量的數據才分析出來的需求。
在他看來,AI 其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而是能給不同人群以便捷的生活體驗。" 相對來說,年輕人對于 AI 的使用,包括手機的使用會便捷或者是熟悉一些。但是,老年人普遍都會存在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障礙,這個時候就應該 AI 來去輔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手機。"
對比年輕人與老年人的需求差異,現在很多產品性能過剩,普通用戶用起來反而覺得復雜。在交流中,謝易不止一次強調稱,大屏 AI 手機的核心理念就是讓生活更便捷:操控便捷、出行便捷、居家便捷。比如 AI 鍵的設計,可以一鍵清理手機、一鍵喚起乘車碼、用 AI 去下單外賣等。
" 想通過這款產品讓 AI 功能真正幫用戶減負,讓操作更簡單、體驗更順暢。我們認為,AI 語音要能識別各地方言,不論是廣東話、還是東北話,這樣才能保障全國各地的用戶都能享受到 AI 帶來的便捷性。"
不過,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當下的手機市場面臨著創新匱乏的問題,這點連蘋果也不例外,一些產品為了數據和參數好看,堆砌各種硬件,但實際的體驗則大打折扣。對此,榮耀中國區副總裁、榮耀中國區電商部部長李云鵬認為,一部好的 AI 手機,首先要懂得消費者,要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并不是無限疊加硬件,讓消費者付出額外的成本。
而這不僅僅是對手機終端廠商提出的要求,也是整個產業鏈的挑戰,包括京東這樣的渠道平臺。謝易也表示了認同,稱 " 無限的疊加并不是水平,最優質的調教以及在消費場景以及消費硬件之間搭建橋梁才是硬實力。"
其實,每一次新技術在產業的應用,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產業變革期,也是終端品牌實現超越或者拉開差距的一次機遇。從現有的 AI 手機市場來看,為了能夠滿足用戶的高期望,手機廠商在自研的同時,也在與大模型廠商進行合作。但中間的融合與調教,以及如何處理用戶的隱私數據,亦是一道難題。
李云鵬指出,AI 本身來講這個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如何能夠服務好消費人群?如何讓消費者能夠放心地使用?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困難。
"AI 的服務需要有底層的感知技術,需要時刻地了解到用戶的一些行為細節,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又能夠最大化地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用本地化端側的芯片算力來實現更多的 AI 的服務,而不是簡單地將所有的數用戶數據上傳到云端。"
只是,端側 AI 的應用以及端到端的打通,單獨靠一兩家企業是做不成的,這涉及到的是整個互聯網生態業務的聯動。另外,現在常被提及的智能體、AGI 也是一樣,需要從硬件到軟件到用戶來一塊綜合完成,是一個非常長的產業鏈去實現服務的結果。
" 所以本身 AI 來講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難題,也是生態難題和倫理難題。它一定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當務之急是要‘讓 AI 能解決問題’,只有讓 AI 落地生根,讓用戶日常使用起來,才能真正釋放 AI 的潛力。" 李云鵬說道。(本文首發于鈦媒體 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