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存,Memory,計算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用于儲存 CPU 運算時,CPU 與硬盤、光盤、U 盤外部存儲器交互的數據。可以說,任何一臺電腦缺少內存都無法運行起來。可你知道內存發展史么,今天簡單講解一下。
最早的內存可以追溯到 1951 年投入運行的 EDVAC 計算機(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離散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這是一臺馮 · 諾伊曼結構的計算機,也就是現代意義的計算機,我們今天所用的電腦都可以視為它的徒子徒孫。
不過用水銀延遲線制作的內存造型實在過于抽象了,相信大家看到它一定無法認出它是內存,而個人電腦上所用的內存條也是經過數十年發展才變成 今天的形態的。
在最初,個人電腦所用的內存是以 DIP 芯片的形式焊接在主板 DRAM 插座之上的,所以不存在內存條這一說法,而且初期只有 64KB 至 256KB,雖然無法與當今動輒數十上百 GB 內存相比,但是比起 EDVAC 已經是非常豪華了,能夠滿足當年處理器的需求。
到了 Intel 20286 處理器時代,內存條出現了,先是誕生了 SIPP(Single In-line Pin Package)內存條,但由于安裝太麻煩了,很快被 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s)內存條所代替。也許 SIMM 內存條看起來很粗糙,但它定義了現在內存基本形態——在一條狹長的 PCB 上布滿了內存芯片,其中一條長邊是連接主板的金手指,在安裝時內存以 90 ° 插入到主板。
SIMM
不過 SIMM 與現代內存條有一個顯著差別,它的金手指只有 1 面,直到為 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內存條,即 SDRAM 內存誕生,現代內存條才出現。SDRAM 不僅使用雙面金手指,增加了傳輸通道,將位寬提升到 64bit,而且實現了內存頻率與 CPU 外頻同步,大大提升了數據傳輸效率。
在 SDRAM 之后,就是我們熟悉的 DDR SDRAM(Dual Data Rate SDRAM),它能夠在時鐘周期的上升沿與下降沿各傳輸一次信號,實現了 SDRAM 雙倍速度,后來還衍生出 GDDR、LPDDR 多種類別。
時至今天,DDR SDRAM 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即大家常說的 DDR5,在其中發展歷程中,誕生了一項對 DIYer 非常有吸引力的技術—— Intel XMP 一鍵超頻技術。
在 2025 年,無論 Intel 還是 AMD 新一代平臺無不采用 DDR5 內存,目前市場上也有眾多品牌供消費者選擇,比如科賦(KLEVV)的 CRAS V RGB 內存。科賦是艾思科旗下的高階消費性品牌,主打 DRAM 內存條以及 NAND 存儲器,產品覆蓋電競內存條以及 SSD 固態硬盤,其產品先后榮獲 2015、2019、2021 及 2022 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而 CRAS V RGB 正是科賦的旗艦 DDR5 內存條,它帶有散熱馬甲,采用全域 RGB 燈設計,有 16GB、24GB、32GB 三種單條容量,支持 Intel XMP 3.0 以及 AMD EXPO 一鍵超頻技術,速度可到 8400MT/s,是市面性能最強的內存條之一,適合 DIYer 發燒友、游戲玩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