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ZAKER 合作
      文匯 14分鐘前

      清詞彩箋兩相宜

      清詞,既指清代之詞,又兼 " 清詞麗句 " 之意。文學史上,到了清代,詞學迎來 " 中興 "。1948 年龍榆生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是有清一代詞的一流選本。箋紙則是一個清雅的書寫載體,趙珩先生以彩箋書錄這些名作,于是有了《彀外堂錄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不久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谷卿與北京燕山出版社原總編輯趙珩在首都圖書館春明簃對談,在介紹清詞與彩箋的發展歷程之外,還談及為何會出現清詞中興這一現象。趙珩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傳承流淌其中,文化不滅,民族不滅。

      《彀外堂錄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北京燕山出版社,2025)

      清代將詞從 " 艷科 " 的地位解放出來,變雅變莊重

      谷卿: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是晚近文學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詞選,與《唐宋名家詞選》并稱為龍先生詞選的 " 雙璧 "。民國時期的學者特別喜歡提 " 近三百年 ",像梁啟超有《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也有同名的著作,類似例子還有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到,文學和學術在清末民初進入到學者自覺進行總結的時代,他們能夠對距離他們最近的歷史時期——清代的學術史和文學史展開恰當的評價和歷史定位,這是很了不起的。

      就清詞而言,在文學史上有一個詞來形容,叫 " 中興 "。詞的發展歷程,可說是興于唐,流行于五代,盛于兩宋,衰于元、明,但是到清代又迎來了它的中興。

      民國時期有四位很具聲望的詞學家,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他們都出生在 1901 至 1903 年之間。其中龍榆生精于詞律,也勤于編纂,除了我們說的詞選的 " 雙璧 ",他還主編有《詞學季刊》,在當時影響非常大,可以視為一個詞學的中心。

      我們每個人的閱讀精力都非常有限,怎樣以最快的速度去接觸一個時間段或是一位作家的文學作品,把握其基本狀況,最關鍵的途徑就是閱讀選集。歷代都有大作家、大學者或自發地或有組織地去編纂選集,像《詩經》《文選》都是重要的文學選集,關于它們都有專門的學問。編選集也叫 " 操選政 ",從中也可見一種文化權力。據說元代楊維楨要做當世的詩選,每天晚上到他家去拜訪的詩人都踏破了門檻,可見操選政之人有極大的影響力。

      現在我們一說到唐詩宋詞,大家腦海里可能蹦出來的首先就是《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所謂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選本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一個啟蒙的作用。每一種選本都體現了選家的意愿和理想,很多名家的詩文詞選也會體現藝術思想和學術思想,同時反映時代背景,有些還會發明和標舉一些重要觀念,比如我們熟悉的 " 婉約 / 豪放 " 二分,就是明代張綖在《詩余圖譜》里提出來的。

      詞學理論著作也對人們關于詞的認識有很大影響。南宋時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詞學著作,張炎的《詞源》,里面就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評判標準,張炎說:" 詞要清空,不要質實 "," 清空 " 就是像姜夔的詞那樣," 野云孤飛,去留無跡 "," 質實 " 則是一種 " 密麗 " 的感覺,像吳文英的詞在張炎看來就是 " 拆碎七寶樓臺,不成片段 ",都是一些堆砌的東西,他認為這種風格是不值得肯定和學習的。其實 " 清空 " 不僅僅是一種風格,它在創作技法上也是有章可循的,也就是意象不要出現得太密集,要多用虛詞。

      清代詞學跟兩宋比起來,更豐富而集大成。清詞相對于前代一個比較重要的變化是,詞不再被視為 " 艷科 "。唐五代時期,詞的主要功能是娛賓遣興,像今天各類酒局、聚會之上,請人唱上一首,有時候因為什么話題和緣故,會新作一首詞填進舊譜舊曲。但是,隨著 " 舊譜凋零 ",詞經歷了 " 徒詩化 " 的過程,即使南宋人去看唐五代北宋的詞,也大多只能讀不能唱了。詞脫離了它生長的原生環境,事實上也是一個雅化的過程,它的功能、內容、風格更多元了,這在清代達到巔峰。雅化久了,一些詞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常州詞派追求的 " 寄托 ",他們認為雅詞是會有也要有政治隱喻、憂患意識的,張惠言、周濟就做了很多理論工作,有點像宋儒解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明明是寫愛情,但一定要賦予它一些重大主題思想。這樣的過程,固然讓詞這種文體變得莊重、有尊嚴了,但同時也導致它喪失了活力。

      趙珩書錄宋琬《蝶戀花 · 旅月懷人》

      趙珩:清詞的選本,龍榆生這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可以說數量多且精,像張伯駒、黃君坦合選的《清詞選》選詞就很少,龍榆生這部有五百多首,從風格來看也是比較全面。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是從明末清初開始選起。像陳子龍、李雯這些早期的云間派詞人,選了不少,這些人里有很多都死在抗清斗爭之中,于是后來云間派也很快就消亡了。清初詞人中除了像王夫之這類 " 遺民 " 之外,另一類所謂 " 貳臣 ",如吳偉業、曹溶等,他們的詞也被選了一些。到了清中葉,詞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像浙西詞派的朱彝尊,還有后來的厲鶚等,都是大名家,龍榆生選的也多一些。云間、浙西、廣陵幾大詞派的中堅都是南方人,我們看整段詞學史,有成就和影響的幾乎都是南方人,只有少數如晚清的鄭文焯是北方人,他是遼寧鐵嶺人。這是因為詞在韻律等各方面的要求非常嚴苛,跟方言(古語、古音)也有密切的關系,北方方言可能確實是很難表現和發揮。

      我是很不贊同把詞分成婉約與豪放派的,這是很生硬地把詞分成兩類,尤其清詞,更不好簡簡單單以此來區分。比方說大家都很喜歡納蘭性德,他的《飲水詞》成就很高,一般認為納蘭詞好像都是纏綿一路,其實他有很多邊塞詞也寫得非常好,和盛唐的高適、岑參的那種邊塞詩還不一樣,別具一格。

      清末也有很多著名的詞人,像蔣春霖、譚獻、文廷式、鄭文焯、朱祖謀等等,一直到最晚的況周頤、王國維,這兩人各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詞學理論著作。一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一是況周頤的《蕙風詞話》。不太熟悉詞的人也會聽說過王國維所謂做人做學問的 " 三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探索、開始,無限的悵惘,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接下來一句就是 "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有關;第二重境界引的是柳永《鳳棲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服都寬了,說明人瘦了,這體現一種努力、進取;第三重境界是辛棄疾《青玉案》里的句子,"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艱苦的階段,猛回頭,最后終于找到了想要的東西,得到了無上正覺。

      整個清詞和清人的詞論,都有高明之處。這些詞人的作品都有很強的影響力。可以說,繼唐五代宋以后,詞學經過了元明的衰微,到了清代重新崛起。清代近三百年是滿人統治,為什么在這三百年中,中國傳統學術包括考據學、經學發展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階段?我想,這些開創性的發展或是高度繼承性的發展,內在的動力就是文化的承傳,文化不滅,國家不亡。一種文化只要還在繼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會滅亡的。

      彀外堂用箋

      在箋紙上留下今天這個時代使用的痕跡

      趙珩:彩箋,一說起于魏晉南北朝,一說由唐代女詩人薛濤所創。據傳薛濤跟著父親逃難,從中原到了四川,住在成都的浣花溪畔,溪畔有很多桃樹,每年春末,桃花落在溪水上,水面變成粉紅色,她用宣紙在水里染,于是就有了桃花染箋。但實際上桃花瓣是染不了箋的。這是一個美好的傳說。當時真正使用的是木槿樹的樹皮,浣花溪兩岸有很多木槿樹,以樹皮煮水,就能染色,制成紅箋。

      明代中后期,木刻版畫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時代。木刻版也用到了箋紙上,像山水、花鳥、人物、博古、書影等等,都被作為一個淡淡的底紋,印在箋紙上。這樣的箋紙就成為中國書法創作的一個載體,成為一種雅玩,也是中國的文房四寶 " 筆墨紙硯 " 里 " 紙 " 的一個分支。箋紙不大,可以寫一些詩詞,或是一些短短的問候如函札等等,既傳達了對于收信人的情感、思念,也呈現了寄信人自己的美學追求。尤其寫上詩詞,那就更覺得雅——詩詞本身就是很美的文字,附著在箋紙上,就變成了從形式到內容都很完美的一個整體。

      所以文人都喜歡用箋紙來創作,箋紙在明清時代都是很受重視的,坊間也都在刻印一些箋紙。到清代中晚期,箋紙的內容形式都非常豐富,因此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和鄭振鐸就收集了像清秘閣、松竹齋、榮寶齋等各處所印的箋紙,到三十年代編成《北平箋譜》。

      今天收藏箋紙的人不少,包括很多年輕人都很喜歡。這是讓人高興的事,這樣一項很重要的文化遺產,還是受到珍愛的。但我希望大家不僅僅是把箋紙作為一種收藏品,而應該作為一種利用品,在今天這個高科技發展迅猛、現代化通訊極為便利的情況下,能夠保留一些原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心態,真正發揮箋紙的作用,在箋紙上留下一些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利用的痕跡,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榮寶齋制張大千梅蘭竹木版水印詩箋

      1979 年趙清閣為施蟄存畫箋,近年據以制成木版水印箋紙

      由箋紙看到文物的流轉,及學者之間的交游

      谷卿:《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借助西方理論對中國古典資源進行闡釋和研究的重要成果,但他對于 " 三境界 " 的描述,仍可看出一種傳統的敘述方法和意識,他是借前人之口來表達一種境界和風格。因為每個人去讀詞句,可能都有不同的感想和反應,他用文學語言來給它定位,就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表達。

      剛才趙先生說到王國維所言最后一重境界時,用了一個詞 " 無上正覺 ",這是佛家的話語,實際上我們看整部《人間詞話》也充滿了悲憫情懷。王國維對于李后主、宋徽宗這樣的藝術上的奇才、政治上的失敗者,抱有極大的同情,稱他們為 " 赤子 ",他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從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價值立場。

      況周頤的《蕙風詞話》里有一句話很動人,是討論何為 " 詞心 ",他說:

      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此風雨江山之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

      那些超越于日常的、直指人心的東西,那些不被外界所牽繞羈絆的、亙古不變的東西,是真正可貴的、真正值得追索的,那便是詞人之心,是詞的真精神。

      所以通過這些詞話,包括詞選,其實都可以看到學者和詩人們內心的理想,既是文學的理想,也是人生的理想。

      另外,我們看一些文學作品和選本的時候,也要注意到它的編選背景,它一定是跟編者、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環境相關的。比如說今天我們熟悉的陸游的形象,就是經過幾種選本編選之后固定下來的,當中最重要的是南宋時期兩個選本,一是羅椅編的,一是劉辰翁編的,他們各側重于陸游的一部分風格的作品。羅椅喜歡的是那種很閑適的、鄉居主題的作品,劉辰翁選擇的多是憂國豪壯之類,他們各自塑造了陸游的一個側面。

      趙珩: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包括辛棄疾那么所謂豪放的代表人物,也有很多寫田園生活的,像 "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谷卿:剛才提到的現代詞學名家夏承燾先生,就有一首絕句專詠辛棄疾:" 青兕詞壇一老兵,偶能側媚亦移情。好風只在朱闌角,自有千門萬戶聲。" 講的就是辛棄疾的這種多面性。

      所以說選本是我們初入門時的一個學習抓手,通過若干首作品,我們可以很快地大致了解一個人的最高水平和基本面貌,它是一個摸瓜的藤,接下來可以通過藤再去讀這位作者的全集。

      剛才趙先生講到清代不光是文學的中興,也是經史學術的中興。我們常說乾嘉考據是學術史上的一個高峰,梁啟超談近三百年的學術也說金石之學終于蔚為大宗,確實如此。從箋紙這個小小的對象中也能觀察到一些跡象。現在能看到很多清代民國時期金石家參與制作的箋紙,這其實反映了近世金石古器物的頻繁出土,以及文人學者對它們的重視,還有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故宮博物院老院長、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馬衡對當時新發現的漢石經開展研究的同時,自己就曾制作過一些石經殘件摹本的箋紙,特別有意思。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很多他寫給王國維研討學問的書信,當然關注內容和書法是一方面,如果再留心一點看看他用的箋紙,會發現他非常有意識地在選用特別的箋紙。那時很多學者像葉昌熾、羅振玉、褚德彝等等,也兼收藏家的身份,他們都會把自己認為最值得珍視、最值得跟朋友分享的藏品制成箋紙。

      從這些有意思的箋紙出發,我們仿佛回到了歷史現場,看到文物的發現和流轉,以及近現代乃至當代學者之間的交游和學緣。從學術史、藝術社會史的角度來看這些箋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視角。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韩国美女vip福利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模大胆|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