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游戲價值論
8 月 10 日,《逆水寒手游》官方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其 AI 劇組模式是基于雷火自研伏羲智能引擎開發,并未授權給任何非雷火旗下自研游戲使用。同時強調畫骨畫皮難畫心,低劣的抄襲意味著更低的品質和更多的 bug。
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很多玩家都明白是在內涵網易旗下另一款武俠游戲《燕云十六聲》。事情起因要追溯到 8 月 8 日《燕云十六聲》新賽季更新了一個 AI 動捕玩法「戲樂模式」,逆水寒玩家質疑燕云「抄襲」并進行聲討,在小紅書平臺,燕云官方相關圖文被憤怒的玩家沖了 11 萬條。
但事情到這就結束了嗎?8 月 12 日下午,《逆水寒手游》官方再次發文回應,稱其 AI 玩法是其玩家幫助下完善的,并強調他們歡迎并樂見整個游戲行業擁抱 AI,探索其無限可能——前提是:銘記源頭,尊敬玩家。
網易的「世子之爭」
盡管都是網易游戲旗下,但這兩款游戲分屬不同的事業群旗下的工作室。《逆水寒手游》來自于雷火事業群旗下的雷火事業部的祝融工作室,而《燕云十六聲》則是屬于互動娛樂事業群旗下的 Everstone 工作室。
在這里,用「世子之爭」來描述這兩者的關系或許再合適不過。兩大事業群都是獨立的組織架構,技術并不互通,互不相關,屬于相互賽馬競爭的關系。
這也是網易做游戲的一大特色——內部賽馬,競爭上崗。在游戲價值論整理網易游戲的組織架構時就發現,僅討論互動娛樂事業群的各大事業部,理清這些事業部并不容易。原因很簡單,做出成績的工作室可以晉升成事業部,而成績一般的事業部甚至會面臨被裁撤的風險,這就導致這些年事業部一直在變動。
例如海神事業部是由前夢幻事業部成員成立,而海神事業部旗下開發出《率土之濱》的 G10 工作室獨立成為第十事業部,推出《陰陽師》和《哈利波特 · 魔法覺醒》后的 Zen 工作室獨立成為 Zen 事業部(現更名為陰陽師事業部)。
坊間傳聞,網易內部項目組晉升工作室的標準是「旗下游戲流水累計達到 10 億」,工作室晉升事業部的標準是「旗下全部游戲流水累計達到 20 億」。后來網易的晉升門檻變成了 20 億、50 億。
當然有晉升的事業部,也有被裁撤的事業部。推出《燕云十六聲》的水滴事業部和推出《第五人格》的 Joker 事業部均是從神跡事業部內部獨立出來。但據說神跡事業部由于負責人離職導致事業部被裁撤。
僅從這些事業部的誕生與結束也可以看到,在網易內部,各個工作室曾經有過不小的自主權。想要獲得更多資源或者說完成晉升,就要依靠手里的產品獲得不錯的成績。同一事業群內部還好,盡管也有競爭,但各個事業部之間存在著一些的歷史淵源,部分技術還是流通的。并且盡管工作室升級后會成立新的事業部,但事實上部分產品的研運依然停留在之前的事業部。
但到了兩大事業群之間,就更像兩個獨立的個體互不相關,平常也是暗暗較勁。如果兩者都踏入同一個賽道并且平分秋色,那競爭就會浮出水面。
平分秋色還是后來居上?
在燕云正式上線前,《燕云十六聲》就以「武俠開放世界游戲」被人熟知。不過早在 2023 年,《逆水寒手游》還未上線時,其就在簡介中提到「聚集于打造細膩宏大的武俠開放世界」。
據相關數據測算,《逆水寒手游》的首月流水超過了 20 億元。官方在 QA 中也提到「賺了不少錢」。網易 2023 年 Q3 財報中也提到《逆水寒手游》實現強勁的收入和用戶增長,注冊玩家數量超過 5000 萬。
回到《燕云十六聲》,如果說《逆水寒手游》的口號是要「顛覆 MMO 的內核」,那么燕云的口號就更進一步——「武俠游戲,只有燕云和其他」。實際上,燕云的游戲模式也更為顛覆,將單人模式與多人模式分開設置,通過單人模式的高品質內容留下玩家,并且引導玩家去游玩多人模式或者說一些 MMO 的玩法。
盡管在燕云上線前多數玩家對這個「黃毛」并不看好,但上線后憑借不錯的質量實現口碑逆轉。據 GameLook 預估,《燕云十六聲》首月全平臺流水在 7-10 億元左右。網易 2025 年 Q4 財報顯示,《燕云十六聲》端游在中國上線后,四天內下載量突破 300 萬次,其手游上線后,蟬聯 iOS 下載榜第一位約兩周。手游的成功發行推動了雙端玩家總數在兩周內突破 1500 萬。
對比來看,盡管上線后初期表現是《逆水寒手游》更勝一籌,但是目前來看《燕云十六聲》和《逆水寒手游》是不分伯仲的。
根據 SensorTower 發布的 2025 年 7 月中國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燕云十六聲》第 17,《逆水寒手游》第 18。縱觀 1-6 月的手游收入排行榜,《逆水寒手游》和《燕云十六聲》也是位次相近,交替上下。
其實之前,網易的《明日之后》和《七日世界》也有類似的「營銷行為」。事情起源于《七日世界》預熱視頻有不少與《明日之后》高度相似的元素。這視頻引來了《明日之后》的官號,在評論區回復「連這都偷?」。不過這兩款產品是親兄弟,均出自奇點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