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中國臺灣地區 " 軍備局 " 在網絡節目 " 國防在線 " 上發布了 105mm 輪式戰車的最新型號—— D3 原型車。
這是 " 獵豹計劃(Project Cheetah)" 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加強中國臺灣地區武裝的武器裝備自主和快速反應能力。該計劃于 2019 年啟動,首批生產了兩輛原型車,分別為 D1 和 D2,由 " 軍備局 "、" 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NCSIST)"、202 工廠(系統集成和彈藥)、209 工廠(底盤)和 " 軍事科學院 " 合作研制。原型車制造階段實現了高度的本土化,約 89% 的零部件在本土生產。
2024 年 6 月,采用 " 云豹 " 系列(CM-32/33/34)新型 8 × 8 底盤的 D2 原型車亮相,配備了改進型液氣懸架,以提高操控性和機動性。炮塔內安裝一門 105mm 線膛炮,可使用與 M60A3 和 CM-11" 勇虎 " 坦克通用的彈藥,輔助武器為一挺 7.62 × 51mm 并列機槍和一座安裝 12.7 × 99mm 機槍的遙控武器站(RCWS)。遙控武器站還兼作車長周視觀瞄鏡,提供 " 獵 - 殲 " 作戰能力。
D2 原型車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時,可在 2000 米距離上擊穿 500mm 厚的裝甲,預計炮管壽命為 800~1000 發。具備行進間和復雜地形射擊能力,配備煙霧彈發射器和改進型光電觀瞄系統,可實現全天候作戰。
與前代型號相比,D3 采用了多項顯著改進。車高從之前的 3.3 米降低到 3 米以下,懸掛系統和整體平衡性得到了改進,炮塔位置似乎更加靠后,以改善重量分布和整體底盤平衡。采用的是第二代云豹 M2 底盤,取代了前代型號的老式底盤,并解決了之前存在的穩定性問題。重新設計的炮塔對裝甲布局進行了優化,新的側視鏡提高了車組的態勢感知能力。
" 獵豹 "D3 仍然采用一門 105mm 低后坐力線膛炮,并配備電動伺服系統,確保精確射擊能力。最高公路行駛速度超過 100 千米 / 小時,續航里程 500 千米,使其無需加油即可快速部署至全島,這對于跨區域增援任務至關重要。
" 軍備局 " 計劃下個月在臺北 " 航空航天與國防科技展覽會 " 上向公眾展示 D3 原型車。此次展覽將提供一個機會,以評估該車的技術進步,以及其滿足日益復雜的安全環境下,現代軍隊作戰需求的能力。
從戰術和作戰角度來看," 獵豹 "D3 的設計目標是在中國臺灣地區面對潛在沖突時,在非對稱分層防御理論中發揮關鍵作用。與在中國臺灣地區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復雜環境中難以部署、隱蔽的主戰坦克不同,采用輪式底盤的 D3 具有高機動性、快速轉移和快速反應的能力。它非常適合 " 打了就跑 " 戰術,能夠為步兵和機械化部隊提供機動直射支援火力。緊湊外形增強了在對抗環境中的生存能力,而升級后的火力使其能夠打擊包括登陸部隊、輕型裝甲車和防御工事等各種目標。
" 獵豹 "D3 以分散部署的方式進行部署,可以充當機動 " 滅火隊 ",增援受威脅區域,尤其是在快速應對兩棲登陸至關重要的沿海防御戰略中。這輛新型裝甲車輛體現了中國臺灣地區希望充分利用輪式裝甲車輛的戰術優勢,包括更快的重新部署速度,比履帶式車輛更低的使用成本,以及在各種地形上有效作戰的能力。盡管進行了這些改進,中國臺灣地區武裝仍對 105mm 線膛炮的火力表示擔憂,暗示需要升級到 120mm 滑膛炮才能滿足當前針對區域威脅的殺傷力標準。
" 獵豹 "D3 的亮相正值臺灣海峽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宣稱對臺灣擁有主權,不排除使用武力實現統一的可能性。而中國臺灣地區加快了武器更新換代的速度,高度重視自主研發和非對稱作戰能力。D3 原型車體現了這一戰略,提供了一種本土生產、機動靈活且經濟高效的裝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