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趕碳號認為,在光伏、儲能企業當中,鮮有像固德威這樣在業務戰略、市場戰略、研發和產品戰略上接連犯錯的:
在市場戰略上,完美錯過海外儲能市場行情:最近歐洲儲能爆單,但是一直深耕歐洲的固德威已經提前收縮了海外儲能戰線;
在業務戰略上,專挑不賺錢的業務:固德威最近已將業務重心轉至國內分布式市場,但就像儲能是最高毛利板塊一樣,國內分布式這塊業務恰恰是公司毛利率最低的,固德威對于 136 號文幾乎就沒有任何預判;
至于公司的產品戰略、研發戰略乃至組織戰略,都乏善可陳。
趕碳號很好奇,一家企業可以犯錯,但能做到每一步都走錯,其實也是一件不容的事。固德威,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固德威落成不久的這座辦公大樓,離不開 IPO 這場資本盛宴。
最近儲能賽道有點熱。
海外儲能需求激增帶動了市場情緒,二級市場開始反彈,儲能板塊股票紛紛飄紅,布局儲能領域的逆變器企業也在其中受益。隨著半年報出爐,行業開始回暖跡象,但 " 萬花叢中一點綠 ",在逆變器的上市企業中,唯一虧損的仍是固德威。
此前,固德威是 2024 年 A 股逆變器板塊中唯一虧損的企業。2025 年上半年,固德威實現營收 40.86 億,歸母凈利潤虧損 1660 萬。值得慶幸的是一季度虧損了 2803 萬,也就是說,二季度公司賺了 1100 多萬。
不過對于固德威的股民來說,這種業績很難讓人滿意,和德業、錦浪、艾羅相比都拿不出手。當然,人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企業也一樣。但 2023 年固德威的凈利潤還超 8 億,僅次于陽光電源,短短兩年之后,固德威就變成了唯一虧損,也很難讓人接受。
凡事有因,成事需緣。固德威的現狀源于哪些操作?未來固德威又有哪些戰略布局呢?趕碳號試作淺析。
光伏是出口 " 新三樣 " 之一,大家都在爭奪海外的高利潤市場,但這幾年固德威卻一直在反向操作。
在固德威 2023 年的年報中,海外收入為 43.29 億,占比 58.88%、2024 年突降為 19.99 億,占比 29.67%。在半年報中,固德威并沒有公開每個板塊的營收狀況,但在風險提示中提及 "2025 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達 25.62%"。也就是說過去兩年時間,海外市場迅速跌落。
其官方解釋為:歐洲 2023 年高補貼透支需求,2024 年進入去庫存周期,疊加貿易壁壘(如歐盟《凈零工業法案》),逆變器及電池訂單銳減。
這確實是行業背景,但導致海外營收占比快速下降還有原因,那就是固德威在干國內戶用光伏,而且是 " 大干特干 ",數據顯示,固德威 2024 年戶用分布式干了近 960MW,今年上半年戶用系統實現銷量約 0.65GW,同增 50%+。
這一點從與越秀的合作上看更為直接,截至目前,越秀租賃已簽署的平臺合作商超過 70 家,其中與海爾、東方日升、晶科等大廠的戰略合作金額均超過 50 億元,與固德威旗的戶用光伏業務合作規模更是高達 100 億元。
戶用雖然數據好看,但盈利的擔子還是逆變器在挑。24 年報顯示,固德威在戶用系統的主營利潤為 4.3 億元,毛利率只有 14.11%。逆變器板塊雖然在走下坡路,但 2024 年的毛利率也有 19.78%,占比不足三成的海外營收仍貢獻了總利潤的半壁江山。
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在半年報中固德威談及 " 戶用分布式 " 的部分也只寥寥幾筆。但筆者認為在前六個月中,戶用的重要性或許遠大于篇幅中占比。首先是 " 搶裝潮 " 帶來的戶用業務高速增長,而其逆變器一定用自家產品,這也是固德威 " 戶用逆變器第一 " 的由來。
但搶裝也意味著透支,531 之后的分布式光伏,尤其是戶用租賃形式該何去何從,大家都只能意會。但作為固德威的 " 老鄉 ",東吳證券自然要幫幫場子,這兩年內,固德威的股價從百元左右到現在幾乎折半,但東吳證券發了七篇研報,評級都為 " 買入 "。
東吳證券在最新的研報中表示,"2025 年戶用系統穩健增長。全年我們預計出貨 1gw+,同比略增。" 筆者想提醒的是,不能以上半年的趨勢來預測下半年的裝機,同時去年戶用 14% 的毛利率還是結合組件成本下降的背景,隨著組件回暖且分布式 " 綠色 " 區域的減少,利潤空間會進一步縮小。
12 億的研發投入,何時開花結果?
在東吳證券的研報中,隨著海外戶儲市場復蘇,固德威下半年業績翻紅是大概率事件,其預計固德威 2025-2027 年歸母凈利潤 2.7/5.0/7.0 億元,同比 +529%/+89%/+40%。
但筆者在意的是固德威在市場的 " 統治力 " 還有多少?眾所周知,逆變器行業是重研發的賽道,而海外市場作為高利潤來源,產品的更新迭代更快。尤其是儲能逆變器利潤高,競爭也更激烈。
在研發投入上,全行業,除了陽光電源就固德威最高,最近三年都是行業第二。2024 年,固德威研發費用高達 5.51 億元,即使虧損,固德威今年上半年也投入了 2.9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0.88%。
在最新的在研 22 個項目,預計總規模是 11.9 億元,具體是怎么分的呢?見下圖:
以最近火爆的澳洲市場為例,7 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正式推出 23 億的戶儲補貼。這對于目前戶儲存量滲透率僅 7% 的澳洲市場而言,無疑是點燃了市場需求,而固德威一直重點布局澳洲市場。
根據 SunWiz 的報告,2024 年澳洲戶儲市場排名前三的品牌分別是陽光電源、沃太能源和固德威。但黑馬思格新能源在澳洲市場異軍突起,從去年 10 月份拿到澳大利亞市場準入的 CEC 列名到拿下第一僅花費了 6 個月時間,固德威也因此跌出前三。
當然固德威也采取了類似 " 返點 " 的措施:安裝商每采購 1 個 Lynx F 系列或 Lynx U 系列電池模塊,都可以領取 $50 的獎勵。但筆者查詢了資深澳洲安裝商 solarquotes 的網站,發現在相似規格下,固德威的售價明顯斷檔,12.8kwh 的產品售價為 $3876,作為對比,陽光電源 16kwh 的產品售價 $6200,14kwh 的特斯拉更是賣到了 $8650。
這種售價差距下的利潤可想而知,不過澳洲的政府補貼預計 2030 年結束,固德威眾多研發項目也會在今年完成,屆時我們也期待有改變行業格局的高毛利新品出現。
" 源網荷儲智 " 愿景,如何兌現?
其實在固德威的研發中,最吸引人是綜合能源管理 WE 平臺,不僅是在研項目中金額最大的,而且承載了固德威 " 源網荷儲智 " 的愿景。如果加上配套的監控平臺,總共有 3.5 億元的投入。
為什么固德威會押注能源平臺呢?或許與十年前往事有關。
2015 年下半年,美國光伏發電運營商 SunEdison 擬 19 億美元收購住宅太陽能系統公司 VivintSolar。在當時,固德威的對標企業就是 Vivint。在美國僅有 6 萬個家庭光伏系統的公司,資本市場竟然給出了這么高的估值。這大大刺激了固德威的創始人黃敏。
在行業媒體的報道中,2020 年后,黃敏在業內率先提出 " 源網荷儲智 " 的理念,同時也為了貫徹這個理念,近幾年固德威大力開拓了光電建材、智慧能源、昱德子公司(戶用系統)等業務,直到 2024 年 10 月,空氣源熱泵工廠投產,固德威的 " 源網荷儲智 " 終于形成了閉環。
在固德威大廈的揭幕盛典中,黃敏認為,光伏產業正式邁入了全新的 2.0 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就是要把現有的能源系統全面電力電子化,并通過能源互聯網和層層的微電網建設,逐步形成一個能源互聯網體系。
毫無疑問,這是資本市場最想聽的故事,也是黃敏最想實現的愿景。從這點出發,固德威入局戶用光伏,研發能源平臺一切都是有的放矢。但是 " 源網荷儲智 " 如今也不是陌生概念了,不僅技術層面上有難點,更難的在于生態協同。
客觀來講,固德威因 " 源網荷儲智 " 的多業務布局,在資本市場有關于新能源的利好基本都能湊上。但凡事都有利弊,也因此,固德威需要面對多維的競爭對手。
綜合能源管理平臺的難點就在于此,首先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的核心需要適配,而在儲能柜里智能電表也要預留線路,而且平臺需要大量的用戶基數才不斷完善。
那作為逆變器對手,陽光電源、華為、錦浪不會主動去適配固德威的系統,儲能領域,科華、海博思創都是深耕多年,固德威還自研儲能電池,也很難配合。至于用戶基數,正泰、天合也有自己的戶用平臺系統。尷尬點在于固德威雖然產業布局多,但沒有在單一領域有絕對的號召力來做生態協同。
平心而論,現在大多新能源企業大多已經上市,都會講 " 源網荷儲智 " 的故事,都有撐下去的資本。說形象點,固德威花 3.3 億建的大廈固然氣派,但禾邁耗資 10 億起高樓的操作也堪稱豪邁。如果僅憑自己下場做完每個環節就能完成 " 源網荷儲智 " 的終極目標,行業出清也不會舉步維艱。
不過話說回來,固德威的愿景是值得肯定的,子曰 " 知不可為而為之 ",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趕碳號也希望在綜合能源管理 WE 平臺完成之時,固德威能給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煥然一新的氣象。
寫在最后
早在 2022 年 6 月,趕碳號就在關注固德威——《風光人物丨固德威黃敏,777 倍市盈率的光伏圈神話》。現在看,神話終究只是神話。
在組織戰略上,固德威近期變動不斷。曾任職隆基綠能,現任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的王英歌是焦點人物,在對外采訪中,他也是主要的受訪對象,對于企業戰略布局頗有見識,在個人視頻號上分享了很多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德威發布半年報的第二天,王英歌在視頻號講到 " 壞戰略提出了大量的目標,而沒有談到多少實際的政策或者行動。認為只要有目標就足夠了,還提出一些相互沖突,甚至完全不具可行性的戰略目標。"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商業戰略的殘酷性在于 : 其成效必須經由時間檢驗,而當你得到明確反饋時,往往已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