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廠,作者 | 董溫淑,編輯 | 高宇雷
9 月 11 日,影石創新上市后首次業績說明會如期舉辦。
而在此前三天,大疆全景無人機新品諜照曝光。這與影石推出全景無人機品牌 " 影翎 Antigravity" 距離不足一個月。至此,兩家公司已經在無人機、全景相機、運動相機、手持云臺四條產品線上展開對壘。
在影石創新的首次業績說明會上,其與大疆的競爭關系也成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但影石管理層在這次說明會上顯得格外低調保守,僅以文字形式回復少數問題。
在 " 如何看待大疆也提出全景無人機產品 " 的問題下," 董事長劉靖康 " 回復道:" 優秀的競爭者,能夠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也將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成長。" 而對無人機市場競爭策略、定價、預計出貨量級等問題避而不答。
無論正面回應與否,影石與大疆,都成了彼此當下無法回避的關鍵詞。
9 月 11 日,影石創新股價下午收于每股 318.13 元,漲幅為 0.2%,總市值為 1275.7 億元。
影石大疆多條產品線 " 硬碰硬 "
按照時間線梳理,影石是率先向大疆發起正面競爭的那一個。
7 月 23 日,影視創新宣布公司已開展無人機布局,計劃推出兩大品牌,分別是自有品牌以及與第三方聯合孵化的影翎 Antigravity。7 月 29 日,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英文名 "JK")發布朋友圈,首次論及入局原因——既從公司發展出發,又因為無人機市場存在未被滿足的客戶痛點、存在增量空間。
同時他透露,這個決策發生于 5 年前,那時 " 我們就預想過這個 move 會刺激 DJI 做全景相機‘抄家’ "。
8 月 14 日晚間,影翎 Antigravity 旗下首款全景無人機亮相,官宣開啟全球公測,并預計于 2026 年 1 月正式發售。
公眾視野中,大疆的 " 抄家 " 動作來得快速而迅猛,7 月 31 日,僅在影石官宣入局無人機一星期后,首款旗艦級全景相機 DJI Osmo 360 登場亮相。
不僅產品定位直接對標影石創新于 2025 年 4 月推出的旗艦級全景相機 Insta360 X5,大疆全景相機的定價策略也值得玩味。
DJI Osmo 360 裸機定價 2999 元,暢拍套裝定價 3799 元(主相機、1.2m 隱形自拍桿、1950mAh 電池 *2 等配件)。相較之下,Insta360 X5 裸機首發定價 3798 元,全能套餐定價 4498 元(主相機、1.14m 隱形自拍桿、額外電池、多功能充電管家等配件)。
而在 DJI Osmo 360 首發當天夜間,Insta360 X5 就做出應對,官宣 Insta360 X5 裸機降價 500 元至 3298 元,全能套餐也降價至 3998 元。
據稱大疆首款全景無人機產品或將融合無人機以及全景相機 Osmo 360 的產品優勢:機身采用與 Avata 系列類似的全包槳臂設計;影像方面支持 8K60fps、10bit D-LogM;支持 1 英寸全景影像傳感器。
此外該產品或將兼容大疆主流的 O4 圖傳技術、雙目及激光雷達避障技術。
至此,兩家企業的招數還未出完。大疆海淀區某門店銷售告訴「電廠」,9 月初該門店接獲通知,大疆將發布未知新品,目前在盲訂階段。
據市場消息,該款新品或為小型化模塊化運動相機 Osmo Nano。在談及新品是否對標影石新產品時,該位銷售表示不便直接談及友商,但 " 價格、外觀、性能優勢非常明顯 "。
此外兩家公司在銷售渠道建設方面同樣迎來一場正面對壘。
影石四面出擊,市場仍存質疑
至此,影石與大疆在產品及渠道、供應鏈等核心能力上陷入全面對標,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競爭將持續升級。
由于遭遇地緣外力因素,大疆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遇阻,成為影石入局無人機市場的重要競爭優勢。但截至 2024 年,大疆在無人機市場仍保持著占據 70%-85% 全球份額的成績,在北美、歐洲、亞洲等主要市場處于絕對壟斷地位。無論是創新能力、品牌建設,抑或渠道建設,作為后來者的影石壓力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大疆的產品研發實力已經得到市場驗證,對影石 " 大本營 " 全景相機設備市場的狙擊,同樣可能將影石拖入另一場熱戰。
以 DJI Osmo 360 為例,作為開山之作,盡管大疆在全景相機售后鏈條、軟件適配等方面仍與發展多年的影石存在差距,其已經在嘗試通過產品力補足弱項。
比如當下 DJI Osmo 360 暫不提供類似 Insta360 X5 的可自行拆換鏡頭設計。但前者采用的兩顆魚眼鏡頭表面經過多層鍍膜加硬處理、具備一定的防刮耐磨能力,官方稱可抵御日常使用中的輕微磕碰,希望以此降低鏡頭損壞和更換頻率。
作為一款亮相僅月余的新產品,在 Reddit 等社媒平臺可以看到不少用戶將其與 Insta360 X5 進行直接對比,也收獲了大量認可與好評。
就像美國連線雜志所說," 這款產品(DJI Osmo 360)的最大優勢是一英寸方形雙傳感器,這在業界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肯定這是影石主導地位的真正挑戰者。"
上市前夕在接受媒體人衛詩婕采訪時,劉靖康談及在公司上市后會持續加大創新方面的投入,但在面臨風險大的決策時:" 我們需要規劃更多的新業務來提供高利潤對沖風險。我們會做更精細的計劃。"
但這句話邏輯難以閉環的部分在于,規劃新業務本身就會一定程度上導致利潤承壓,這已體現在影石上市后的首份財報中。
根據影石創新上市后首份財報,2025 年上半年營收 36.7 億元,同比增加 51.17%;歸母凈利潤為約 5.2 億元,同比增加 0.25%;歸母扣非凈利潤為 4.92 億元,同比增加 0.06%,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收增速。
在業績溝通會上,影石創新董事會秘書厲揚回復「電廠」稱:" 凈利潤增速低于營收增速的原因主要系公司持續加大戰略投入,聚焦新項目孵化、核心技術控制點構建及品牌價值提升……公司正處于戰略投入期,通過加大市場拓展和技術創新力度來鞏固行業地位。"
但在戰略投入期將持續多久、其與大疆的對壘態勢終局如何,均屬未知。雙方的 " 子彈 " 還將持續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