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通社快訊 9 月 11 日至 9 月 14 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稱 " 泰達汽車論壇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在 " 高層峰會 " 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重慶長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賀剛發表題為 " 聚焦硬核科技 以安全創新引領產業未來 " 的演講。
賀剛表示,產品邊界被打破,汽車企業不再是局限于整車制造,而是向出行服務商、生態運營商轉型,無人載具、機器人、外骨骼等等新興的智能體正在成為產業鏈的新成員。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感謝組委會的邀請以及在座各位一直以來對于長安汽車的關心,剛剛葉總工程師講到了 7 月 29 日我們新長安的成立,我也是第一次代表新長安在泰達論壇上做一個發言。
剛剛楊總已經分享了整個智能化包括電池新能源這塊的規劃,所以我選擇的課題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拓展產業以及關于未來的一些思考。
首先也是給大家報告一下我們的情況:根據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國務院、國資委、重慶市政府精心安排組織下,我們新集團在 7 月 29 日成立,擁有 143 家控股子公司,從業人員 14.5 萬人,資產總額 3087 億元,其核心的資產主要是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汽車銷售、金融、物流服務、摩托車業務等。
新央企、新長安,我們堅持全球化的布局、國際化的標準,市場化的機制以及專業化的能力和體系化的管理原則,堅定不移推進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的北斗天樞計劃、全球化的海納百川計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希望走出一條路來。
下面主要是圍繞智能化領域—— " 聚焦硬核科技 以安全創新引領產業未來 " 這一主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些思考和實踐。
2017 年我們就預判新能源開啟了新汽車時代的序幕,數字新汽車必將成為真正的未來,未來的汽車就是可進化的智能汽車機器人,所以我們也毅然決然的向智能低碳出行的科技公司轉型,把 AI 大模型等全新要素加入到汽車里面快速融合,帶來新一輪革命。汽車產業的智能化技術已經成為了關鍵競爭要素,而安全是整個智能化的目標和底線。
我們在今年長安汽車第五屆科技生態大會上發布了 " 新長安、新安全 " 的天樞智能這樣一個品牌,也將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安全的智能解決出行方案,我們主要是圍繞著組合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三大領域,應用了端到端的交互式組合輔助駕駛以及多模態的 AI 大模型、分布式變驅、線控底盤等 62 個核心技術,96 個功能場景,8 項行業首發技術。
要實現天樞智能的承諾,關鍵在于技術的持續創新突破,我們認為未來數字技術以及產品只是智能化下半場的入場券,沒有這個入場券連后面競爭的機會都沒有,但是要成為未來真正的競爭者,要有持續的競爭力。進入產業變革的決賽圈,必須跳出汽車這個在地上走的單一產品的思路,去打造一個更廣闊的出行生態。
回顧歷史,人類的每次出行方式的改變都是圍繞著一個核心目標,我們要走的更遠、更快、更安全。而面對未來,我們判斷出行方式將會改變,現有的只是在地面上的二維方式,會逐漸走向上天入海、頂天立地、縱橫無邊的泛出行大生態。
我們也依托人工智能與智能科技來驅動智能化和無人化的變革。目前涉足了十項未來智能化產業,整合了多種交通方式和相關服務,為人類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比如說大家可以看到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做了幾個 demo,比如早上 7 點的時候你的 AI 管家,也許是你的鬧鐘、手表、手機或家里的鏡子,只要是 AI 產品把你叫醒并且同時根據你的需求調度你的車輛,在樓下接你,同時如果遇到堵車還可以呼叫遠程的低空無人機進行接駕,主要起到安全、省時、省心、舒心的一個效果。
未來的出行方式其實不再只是三年前的一個概念,這張圖講了一個邏輯,主要的邏輯包含了一個大腦即一個 Agent,以及相應的骨架、對應的基座。其中有一個私人 Agent 和公用 Agent,比如中間這個私人的 Agent 這就是一個靈魂,如果大家看過《鋼鐵俠》,它里面的賈維斯是無處不在的,可以在你的盔甲里、手表里、辦公室里,無處不在,而所有的私人物品就是你的靈魂載體可以在手表上,也可以在手機上。
同時有一些公用 Agent,比如說京東有一個 Agent,可以用我的 Agent 跟它的 Agent 握手,比如說幫我訂一個餐,我的 Agent 就直接在京東上訂餐送到我家里,是我的 Agent 幫我自己做結算,我授權給它。同時這個 Agent 還跟所有家庭用品聯系,比如說快遞小哥到門口的時候,也許快遞小哥是個機器人,我可以為他開門且把東西收下再把門關上等等。
講了第一個以后再講一下靈魂,我們涉及到的靈魂,這些靈魂載體不只是給自己的,也給公用的,這里涉及到了相應的同根同源技術產品,比如說大家知道目前組合輔助駕駛車子的 L3 目前只是駕駛輔助,在 L3 方面目前我們也是快速的跟進國家的要求,爭取快速的拿下相應的牌照,這樣一些產品在物流車上在北京、江蘇、上海很多地方已經在試運行了。同時無人農機在內蒙古、東北已經開始試運行,Robobus、Robotaxi、無人清掃車、無人巡邏車包括飛行汽車等等這些同根同源技術的產品鋪天蓋地的在試運行了,這就是我們目前所有產品已經全部列下來了,大家可以參考。
而且這樣一些產品也不是說相互之間做隔離的,它會用私人的 Agent 和行業公用的 Agent 進行握手,進行實時的調度和結算。有了這樣一些東西以后,就需要第三塊拼圖了,其實就是整個高效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統,新能源基礎設施以及運營體系來運營它,否則的話可能在過程中出現沖突,也可能導致調度不利。
我把這些展現在上面,共同構建出一個可監控、可預測、可管理的安全生態底座。當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飛行汽車、Robobus、Robotaxi 出現在路上、空中、水里等,如何互相配合又不干擾,我們計劃構建一個覆蓋一切領域的立體交通網絡,交通工具將通過統一的身份認證以及隱私保護實現無縫協作,通過群體智能和數字孿生技術,實時監控整個網絡運行,及時識別路況和載具的潛在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們始終認為,這些科技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來進行推進的,主要是安全。目前來說,這些泛出行的產品都必須聚焦于安全,以安全為底座才能夠持續的發展,才能做下一次產業全面革新的基礎,所以我們會持續推動從單體設備的智能化到全系統的協作安全進行演進。
而科技創新正在推進我們產業邊界的重構,我們也看到了跨界的場景融合正在創造全新的體驗,低空飛行器與地面交通網絡形成立體接駁,AR 導航系統同步講述文化故事。同時跨產業的技術滲透同樣值得關注,乘用車的智能感知方案正在向無人運輸進行遷徙。包括目前的特種車輛已經搭載了高性能組合輔助駕駛方案,在惡劣的環境中安全作業,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正是這些場景和技術的變化帶來了全球汽車和出行產業格局的新特征,我總結有以下三點。
第一,產品邊界被打破,汽車企業不再是局限于整車制造,而是向出行服務商、生態運營商轉型,無人載具、機器人、外骨骼等等新興的智能體正在成為產業鏈的新成員。
第二,產品價值重心上移,硬件群利潤趨于透明,軟件、數據等成為主要的價值來源,組合輔助駕駛服務、遠程運維、算法 OTA 升級等構成可持續的收入流。
第三,區域化的市場特征凸顯,智慧出行具有城市墻的屬性,政策的支持、路權的開放,基礎設施成為關鍵。產業的融合不止是簡單的疊加,也有化學反應,將釋放出超乎我們想象的創新能量,讓產業煥發新活力,讓生活更加便捷美好。而產業創新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行業協同發力,結合全球的產品變革趨勢,以驅動產業安全創新為目標。
在此有一些建議。
一,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構建開放的創新體系。主要是強化研究投入,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底盤等關鍵領域的關鍵要素,建立跨行業的技術聯盟,推動共性技術平臺的共建共享,加速創新成果轉化。
二,深化政策協同機制,優化創新制度的環境。
三,創新商業模式與業態,拓展產業價值空間。從傳統的制造 + 服務的模式轉型,布局到出行服務、數據服務等新興領域,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未來已來,唯變不破。長安汽車將始終以引領汽車文化,造福人類生活為使命,以創新求變、開放包容、科學理性、百折不撓的精神奮勇向前,與全球合作伙伴以精準識變、快速應變、主動求變的方式進行推進。
科技長安,智慧伙伴。謝謝大家!
(圖 / 文 網通社 王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