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華》收視率繼續看漲,已成為央八年冠種子選手,第三天收視率峰值就破 3。
不得不承認,劇情是央視八套觀眾喜歡的那個類型,婆媳矛盾的沖突點,一開始就留住了很多觀眾。褚韶華嫁到陳家第二天,陳家婆婆要豎威風,立下馬威,讓媳婦做早飯卻把糖藏了起來。好在韶華留了一手,直接端出南瓜餅酒釀圓子水果粥,反手一句:" 偷糖的人會死于非命 ",嚇得惡婆婆魂飛魄散,臉色煞白。
劇情看得觀眾上頭的同時,不由得讓人發現了另外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所謂貼著老戲骨標簽的李勤勤,演技是不是有些過于夸張?五官亂飛,一驚一乍,兩個眉毛一高一低,好像還有一些醫美的痕跡,看起來眼周肌肉都怪怪的。她的表現讓人們不得不反思,觀眾往往對于老戲骨的濾鏡是不是過深了?演員不是只要年齡到了,就會自動成為老戲骨。
刻板印象與現實不符,老戲骨標簽未必靈
最近這幾年,好像一說某某劇里面有些年齡大的,人們很眼熟的演員,自然而然地就將對方稱其為 " 老戲骨 "。
就像是前段時間剛剛成為央視八套年度亞軍的《生萬物》,很多觀眾就是被林永健、遲蓬等老戲骨的優秀演技留住的。他們生活化的表演,不管是遇到需要大反應的肢體語言還是微小的表情,總是能夠演出觀眾們理想的感覺。也必須肯定一個事實,很多劇都是硬靠著真正的老戲骨抬著,才讓觀眾們能夠堅持看下去的。最后刻板印象里就總覺得年齡大一點的這些演員多多少少都會比年輕的演員們演技更扎實,更好一點。
不過,刻板印象卻并非與現實每一次都能夠相吻合。《灼灼韶華》一樣打出了老戲骨的這個標簽,陳老板一出場很多觀眾就覺得穩了,畢竟丁勇岱這兩年已成為央視電視劇冠軍的 " 爹 "。只是,這個劇中飾演陳老板太太的李勤勤,演技卻并不是讓人覺得信服的。
盡管說過去的她也有過很多經典的影視劇作品,像是《女人不哭》、《大宅門》、《京華煙云》,也完全做到了,即便是觀眾叫不出她的名字,卻也能夠記住她的臉。然而,并不是曾經演出過經典的好角色,就意味著一定是演技好,或許是真的當年吃到了時代和人設的紅利。
演技表現是唯一準則,惡婆婆讓人不舒服
遇到不如之前影視劇作品當中有著功底很扎實的編劇和頂級導演的把控,就給了演員一個負擔,需要他們把本來 60 分的人物往 80 分上面拉一拉。李勤勤很顯然沒這個能耐。
就目前為止,她出演的惡婆婆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不是那種討厭這個角色本身的不舒服,而是她演的讓人不舒服。
一個惡婆婆理應要做到讓觀眾痛恨,讓觀眾代入到女主角的視角,有著無限的憤恨情緒。可截止到目前,李勤勤的表現,只能覺得很難評。
兩個兒子在同一天娶妻,大兒子的媳婦兒是從兩家多年前就訂好婚,但是家道中落的窮姑娘,另外一個是自己的娘家侄女。惡婆婆的標準之一,就是要偏心眼兒。劇情設計了多處橋段,需要讓李勤勤表現出讓人極為厭惡的情節。
新婚頭一天,婆婆偷偷把糖藏起來,不讓兒媳婦做出公公喜歡吃甜食的早餐,結果反被抓包。這過程中,李勤勤兩個眉毛呈現出鐘表指向 11:10 的樣子,把自己整個臉上的五官調動靈活得好像是漫畫人物一樣。就算說這是話劇的演法,也沒見過什么話劇上面的人需要五官表情豐富到這個地步。所有的反應、動作、表情都是大聲喝斥,一驚一乍。
做個比喻來說,真正老戲骨拿出來好的表演,就是讓觀眾感受到像是秋褲扎進襪子里的窩心,李勤勤的表演就像,是鞋子里面硌了一粒沙子的難受。
唯資歷論要行業反思,戲骨不按年齡發展
不管哪行,資歷都是頂重要的事,見識得越多,經歷越豐厚,當然是好事。娛樂圈現在看見演員只要看見年齡上去了,就把化到老戲骨的行列里,是不是有一點太草率了?
看著幾個曾經在二十多年前有著代表作的配角演員上了年齡,就自動升級至老戲骨。劇方就能夠舉著旗子興高采烈宣傳這部劇是有著老戲骨加盟,這還不如流量詐騙。戲骨不是按年齡論的,不是年齡大了就自然會成為戲骨
慢慢地,觀眾會對所謂的這些老戲骨漸漸失去濾鏡,在經歷了被流量創飛之后,我們又一次被這些所謂的老戲骨挫傷。人們會逐漸恢復理智,不管年齡大小,不管流量高低,只要能夠帶來細膩真實的表演,觀眾才會真正認可。真正的戲骨不在乎年齡,他們會深入每個角色,把每個角色都演出來生動和不同之處,從來都不是靠著資歷和固有的套路敷衍觀眾。
李勤勤這次的表演,也該給行業宣傳口徑以及觀眾提了個醒。演技好不好,不由年齡說了算。老戲骨是因為戲骨變老了,而不是老了就會成為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