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至今,海外兩大科技巨頭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
首先是特斯拉。
根據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 X 上的帖子,下周將安排會議重點討論人工智能 / 自動駕駛、擎天柱人形機器人和汽車生產。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9 月 15 日披露的文件,馬斯克于 9 月 12 日以每股平均價 389.281 美元增持 256.87 萬股普通股股份,價值約為 10 億美元。此舉提振了 A 股人形機器人板塊的市場信心。
其次是 OpenAI。
據《連線》9 月 15 日報道,OpenAI 正加速其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投入,或通過組建一支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的新團隊,押注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關鍵一步。
OpenAI 近期已聘請多位在人形機器人控制算法領域擁有專長的研究人員。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的招聘目標明確指向人形機器人項目。
OpenAI 的動作向市場傳遞出一個信號:僅靠軟件和數據,OpenAI 可能不足以實現終極 AI 目標。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 股三大指數集體收紅,其中,上證指數上漲 0.04%,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 0.45%、0.68%。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 23414 億元,較昨日放量 640 億元。
整個市場有 3629 只個股上漲,1689 只個股下跌,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為上漲 0.71%。
大市方面,上證指數今天探底回升,盤中最低靠近達哥最近兩天提及的 3833 點的短期支撐位。
此外,從上證指數 30 分鐘 K 線圖來看,3820 點附近也有較強的支撐。
雖然指數整體仍呈震蕩態勢,但由于市場有主線板塊的輪動,所以在操作上的策略是積極進取。
這里達哥想說的是,積極進取的目標是主線板塊,不是低位板塊,不是所有板塊。
4 月以來,雖然市場呈現出一定的慢牛特征,但行情是結構性的,賺錢效應主要集中在 AI 硬件、創新藥、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等板塊上,而這些板塊就是達哥多次提及的牛市 " 幾朵金花 "。
以白酒、食品飲料這種傳統藍籌板塊為例,如果在這些板塊上積極進取,一旦追漲,很容易讓賬戶市值來回震蕩,從而錯過行情。
板塊方面,人形機器人方向大幅上漲,涉及的概念板塊減速器、人形機器人、PEEK 材料的漲幅,分別位居概念板塊漲幅榜的第一、第二、第九位。
人形機器人方向領漲,主要是受馬斯克增持特斯拉股份、OpenAI 悄然加速布局機器人領域的消息影響。此外,特斯拉 Gen3 機器人定型漸近,也對板塊的市場預期有積極影響。
人形機器人方向內部,特斯拉機器人產業鏈的個股漲幅更大。
華鑫證券指出,今年四季度機器人主線行情仍然由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引領,關鍵節點在于 Optimus Gen3 發布,其優秀產品力有望充分提振明年機器人量產預期,板塊進入新品發布 & 量產指引雙重催化帶來的上升行情。
產業鏈方面,東方證券表示,隨著特斯拉推出新一代靈巧手,靈巧手行業的自由度和功能等指標有望再次升級,看好靈巧手產業鏈景氣度上升。
AI 方面,谷歌股價隔夜跳空上漲 4.49%,總市值突破 3 萬億美元大關。
谷歌股價近期連續上漲,既與美國聯邦法院的裁定結果有關,也與公司云業務與 AI 預期增強有關。市場消化谷歌云業務強勁增長及 AI 基礎設施地位的長期利好,進一步推高估值。
谷歌也在積極介入算力爭奪戰。今年 7 月,OpenAI 宣布已將谷歌云納入其核心基礎設施供應商列表,為 ChatGPT、API 服務及后續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提供算力支持。這一合作打破了微軟作為 OpenAI 獨家云供應商的局面。
此外,谷歌也在加快 TPU 部署步伐,與英偉達在 AI 芯片領域競爭升級。
今天盤中," 易中天 " 一度下跌超 3%,午后資金回流,跌幅大幅收窄。
上周,達哥重點強調了 AI 硬件核心分支的二線個股會有較強的補漲需求。
就截至目前的情況來看,多只二線個股的表現還不錯。比如滬電股份、景旺電子、東山精密、生益電子、生益科技、劍橋科技、方正科技、華工科技、中科曙光,在最近三個交易日均創下了本輪新高。
其他板塊方面,上周四,證券板塊大漲,重塑市場信心。今天,在以 " 易中天 " 為代表的 AI 硬件走低之際,又是證券板塊站出來穩定信心。
對于券商股而言,可以關注證券板塊指數 60 日均線附近的支撐情況。
北京時間本周四凌晨,美聯儲將作出利率決定,這對受益于美聯儲降息方向的板塊有所影響。有色板塊就是其中之一。
有色板塊近期連續上漲,達哥認為,要提防資金在短期策略上的提前兌現。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本周市場震蕩或震蕩向上是大概率事件,若大盤回調,可關注 3833 點、3820 點附近的支撐情況。
板塊方面,中短期重視 AI 產業鏈(AI 硬件為主)、人形機器人、創新藥、智能駕駛、固態電池等牛市的 " 幾朵金花 "。在調整到位的情況下,可積極進取。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 道達號 "。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