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ZAKER 合作
      差評 昨天

      小米開孔機蓋是 4.2 萬的智商稅?我覺得那倒未必。。

      以下文章來源于差評汽車部 ,作者脖子哥

      Oh no,脖子哥我好像吃回旋鏢了。

      前段時間咱們不是寫了 SU7 Ultra 的挖孔碳纖維機蓋產量低嘛,當時大伙都認為它的機蓋是完完全全打通的異形件,加工難度極高,難產也是應該的。

      參考邁凱倫 W1 前機蓋各種風道設計

      結果,這幾天小米開始陸續交付之后,車主們 " 驚奇 " 的發現,軍兒,你這不對啊。

      SU7 Ultra 的碳纖維前機蓋乍一看就是純純的裝飾,表面碩大的風道,實際上下面只有一個小小的通風口連接到艙內。而前機艙與前保險杠的進氣口也隔開了,沒有連通。

      通風口蓋板

      SU7 Ultra 選裝碳纖維機蓋后內部結構

      一些車主在機蓋上攤上紙巾,拿鼓風機吹風道,紙巾紋絲不動;往風道里噴煙霧,機艙里依然沒啥動靜。在這些簡單的測試里,起碼肉眼可見的貫穿風道是不存在的。

      難道,車主們花 4 萬 2 買的碳纖維機蓋,除了整車減重 1.3 kg 之外,就一點別的作用沒有,純純心情件?

      而當初宣傳的時候,SU7 Ultra 的碳纖維機蓋可是說 " 完全復刻了 SU7 Ultra 原型車,采用了相同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

      大伙可就指望著原型車那夸張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呢,現在多少有些讓人失望了。

      于是,這幾天的輿論炸了。

      不過咱們回過頭來認真看看,這塊機蓋你要說完全不值,那倒也不至于,功能性也是屬于一個 " 如有 " 的狀態。

      反正咱們都是吃瓜群眾,接下來一起看看這挖孔機蓋到底有啥用。

      一般來說,這種夸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我們以前都是在燃油超跑上見得多。

      而它們之所以搞這么帥,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就是萬物都得卷的散熱

      內燃機如其名,汽油在發動機缸體內不斷燃燒推動活塞工作,燃燒室的溫度破千那都是輕輕松松,即使有發動機罩著,我們的家用小車整個發動機艙內也能達到 8、90 ℃ 的高溫。

      而超跑那一個個大 V8、大 V10 的就更夸張了,據說布加迪威龍的 W16 發動機,散發的熱量相當于 100 個普通家庭的供暖,當初他們在測試的時候,差點連自家廠子都給燒了。。

      所以,燃油車尤其是超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散熱的機會,而這種前機蓋的通風口可以利用文丘里效應(收窄出口增加流速),提高散熱效率,自然承擔了部分散熱的功能,保時捷 992 GT3 R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992 GT3 RS 不像一般超跑那樣在側面加上兩個散熱器,而是將它們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中央散熱器,所以整個車頭幾乎都是散熱的進氣口。

      空氣流經散熱器后,再通過機蓋上方兩個相對較小的通風口,將熱空氣壓縮后快速排出去,提高散熱效率。

      不過,只是保時捷 992 GT3 RS 傾向于提高散熱效率,其實前機蓋通風口還有別的作用,那就是增加下壓力。

      這玩意在飛機上叫 S-duct(S 型管道),在車上最早應用的話還得追溯到上世紀 80 年代的蓮花賽車,對,還是那個玩空氣動力學的蓮花。

      眾所周知,流速越快壓強越小,一輛汽車快速行駛的時候,上方的表面積比起下方平整的底盤必然更大,上面快下面慢,車頭的壓強差會形成一個升力。

      所以,如果工程師沒設計好的話,那就是勒芒賽車名場面,跟飛機一樣直接起飛。。。

      本事故車手人沒事,大伙笑的時候不扣功德。

      相信大家理解了,賽車前面的下壓力至關重要,當時科林 · 查普曼設計的蓮花 80 在車頭鼻端的地方設計了專門的 S 型管道引導空氣流動,兩邊還裝上了鼻翼封住側面。

      當賽車快速行駛的時候,破開的空氣能從 S-duct 流走,盡可能地將汽車底部抽真空,利用壓強差將車子牢牢壓在地面,過彎就像走在軌道上一樣,也就是大伙說的地面效應。

      手稿里 1、2、3 的地方就是 S-duct。

      不過,S-duct 雖然能夠增加下壓力,但是同時也會增加風阻。所以,近些年來的 F1 賽車運用 S-duct 都非常謹慎,像邁凱倫的 MP4-31 賽車的 S-duct 就不是特別明顯。

      但 S-duct 放在量產車上,就像博士回去讀本科,降維打擊。

      2018 年,法拉利 488 Pista 首次在量產車上應用了 S-duct。

      根據他們自己的解釋,在開孔之后,488 Pista 的下壓力比起 488 GTB 增加了 18%,阻力僅僅增加 2%。

      對于既要兼顧性能,又要兼顧外觀的量產車來說,S-duct 的作用毋庸置疑了。

      那么講完開孔機蓋的兩個作用,咱們再回到小米身上,SU7 Ultra 的風道如果沒打通,能不能實現這些功能呢?

      理論上來說,可以,但效果嘛,現在眾說紛紜,沒法量化。

      根據懂車帝對小米 SU7 Ultra 的拆解,我們可以看到,SU7 Ultra 的底盤前半部分是幾乎完全密封的。

      而小米之前 " 答網友問 " 欄目時公開了一張內部熱管理圖,SU7 的蒸發箱風扇直接就往前電機和電池吹,熱量堆積在前機艙,只能從剎車處散逸,所以那兩個開孔還真有點作用。

      再留意 SU7 Ultra 上這個蓋板的設計,與保時捷、法拉利等形成文丘里效應的開孔不同,小米是先窄后寬,流速并不會加快。

      所以,小米這個地方的散熱并不是靠撞風和冷卻風扇主動式的導流,更多的是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機蓋上方的空氣快速流動,氣壓變低,而機艙內部的氣流相對平穩,通過上下的壓強差,把里面的熱空氣 " 抽 " 出去

      先窄后寬的設計,也能避免內部空氣被吸出時過快,與原來的平穩氣流(層流)相撞,形成亂流(湍流),影響原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網上流傳的這張熱成像圖也似乎證明了這兩個孔確實在散熱。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猜測,實際上能散多少熱,抽氣的速度能不能達到提供下壓力的程度,小米官方現在沒有提供具體的數據。

      而且我們也得正視小米 SU7 Ultra 和法拉利、保時捷的差距,它們那種能夠加快空氣流速給引擎提供更低溫清潔的進氣、通風口 " 鱗片 " 與 DRS 尾翼聯動。。。。。。

      確實是人家多年賽場打拼沉淀之后的結晶,一時半會兒難以追及。

      最后咱們再回到事件本身吧,小米這次引起的輿論風波,一定程度上是因為 SU7 Ultra 的定位與此前的宣傳發生了錯位。

      一直以來,小米主打守正出奇,尊重汽車行業,一條一條賽道啃,注重性能的品牌形象逐步樹立起來。而 50 多萬的 SU7 Ultra 性價比也確實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但是順風局打多了,無論官方本身是否膨脹,粉絲、消費者早已在 SU7 Ultra 上寄予了更多的情緒價值。

      它不再是一臺純粹可街可賽的汽車,更是一個象征著小米汽車性能的圖騰,尤其當它價格還不是那么遙不可及的時候。。。

      所以,盡管雷總疊過不少的甲,說過低風阻的輪轂、更加實用的前備箱,續航也拉到了 630km,后面的直播也勸大家慎選開孔機蓋,但作用不大。

      工程上的風阻、碰撞測試、成本,已經不是大伙所關注的了。反而是某一瞬間的期望落差,導致現在輿論的失控。

      咳咳,就在脖子哥還在趕 2359 的時候,小米官方剛剛出來回應了,未交付的訂單都可以改回鋁制前艙蓋,已提車和截止到 5 月 10 日仍未改配的用戶則會贈送 2 萬積分,希望車主們這下能舒心一點吧。

      但要我說,賽道種下的果還得賽道來解,趕緊把 SU7 Ultra 量產版的紐北成績端出來,那時才能真正服眾吧。

      撰文:浩森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av福利一区二区三巨|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极品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