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校園里充滿愜意,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里,不少師生們正飯后散步,小語種客座教授沙哈卜 · 奧莉佳 · 瓦西里耶夫娜,也喜歡飯后在校園里逛一逛。
"8 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外大的時候就被這里吸引了,這里的建筑歷史悠久,小語種專業也很強,所以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工作,希望把白俄的文化傳播到天津,也把天津的歷史、文化故事帶回白俄,架設交流‘橋梁’ ", 這位來白俄羅斯的文化傳播者,將天津當做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讓外語課堂生動、有趣
沙哈卜家庭四代人都從事教育工作。她家中的多位長輩是白俄羅斯教育功勛工作者,教授白俄羅斯語、俄語、德語這些語言。丈夫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任教,兒子在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任教,在來中國之前,她也曾在白俄羅斯的國立和私立大學工作過。
" 無論是中國老師還是白俄羅斯老師,他們對教育的熱愛都是相同的。" 沙哈卜說,自己會用心講好每一堂課。
在一節白俄語言課上,她的講桌前擺滿了白俄羅斯的民間手工藝品,她對學生說道," 它們是由稻草編制而成的家居裝飾品、帽子、玩具、首飾,這些白俄羅斯草編工藝技藝,已經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一種草編藝術品花型都有其寓意,是白俄羅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的本科生李佳音說," 跟著奧莉佳老師學習白俄羅斯語兩年了,感覺老師的課堂十分生動、有趣。" 李佳音高考報專業的時候主動選擇了小語種白俄羅斯語,但在學習過程中她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為要學好小語種并非易事," 從一開始的聽不懂,到后面逐漸適應,奧莉佳老師循循善誘,讓我們快樂的找到了小語種學習最佳狀態!"
通過文學傳播文化
2017 年,天津外國語大學設立白俄羅斯語本科專業,沙哈卜應邀到這里工作。
該專業是新設立的方方面面都要籌備,首要任務是準備教材。" 那段時間挺緊迫的,我和中國教師翻閱了大量的白俄羅斯語言、歷史、社會等方面的書籍,才籌備出了令我們滿意的第一批白俄羅斯語教材。"
沙哈卜認為,教學中的文化交流是重中之重,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播恰好是橋梁。在白俄羅斯,有一位著名人物雅庫布 · 科拉斯,他是經典新文學創始人和民族詩人,在白俄羅斯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沙哈卜來到天津外國語大學后,這里便成立了雅庫布 · 科拉斯中心,她擔任中心主任," 這些年我一直通過經典文學作品,來傳播白俄羅斯的文化、歷史,讓小語種語言學習更多元化。"
走進雅庫布 · 科拉斯中心,這里一側的墻面擺著書柜,里面整齊排列著這位白俄作家的書稿,其中還有他的手寫文稿復印件,更有由他家院子里樹葉制作而成的書簽," 通過這種多樣、近距離的接觸,中國學生可以多種方式了解異國文學。"
喜愛馮驥才先生的作品
沙哈卜不僅僅單向傳播文學作品,這些年,她也翻譯了眾多中國書籍并把它們推廣到白俄羅斯,這其中就包括《中國思想文化術語》等。不過,她更大的期待是翻譯天津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
" 我很喜歡馮驥才先生文字中的那種幽默感,其中很多都是天津人的俗語、俗話,通過看他的書可以了解天津百年的歷史,舊時老百姓的市井生活狀態,這些已經走過的時光被用筆觸記錄下來,讀者翻閱它們腦海中會像演電影一樣,進入那段已逝去的時光。" 沙哈卜說,在馮先生的作品中,自己最喜歡的是其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她喜歡里面各種人物的特別人生。
比如文中在寫泥人張時,寫到 " 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 一句話烘托出了泥人張手藝的高超、精湛。被書中文字吸引的沙哈卜,就會特意去古文化街上的泥人張店鋪里,實際看一看這些妙手之作,其中,她尤其喜愛體現童趣生活的泥人題材,他們穿著舊時的肚兜,有的一邊放鞭炮一邊捂著耳朵,有的坐在桌前背書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很是有趣,是一種生活的記錄," 讀過馮先生的文字后再看那些泥人的表情、動作,便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它們的眼神、表情都活靈活現。"
當然,在逛完古文化街泥人張店鋪后,她也會在這條街上品嘗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傳統風味小吃茶湯、熟梨糕、煎餅馃子,品嘗過滋味,她還會去詢問這些小吃背后的歷史故事," 我對天津感興趣,覺得它充滿魅力,這種魅力不僅僅是吃得好、玩兒的好,城市大氣美麗,更是其背后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因為喜愛天津,所以,沙哈卜也讓兩個女兒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讀書,在異國工作的她并不寂寞,家人們都選擇天津也說明了她們對這里的喜愛。同時,喜歡傳播兩國文化的沙哈卜,也希望中國朋友可以到白俄羅斯去實地看一看,轉一轉。
" 白俄羅斯人非常好客,性格也很善良,如果去那里玩兒,可以同時欣賞到現代建筑,以及許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白俄羅斯也有很多的美味佳肴,大家可以依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嘗試一下,感受不一樣的異國風情。" 當然,沙哈卜的推薦自然免不了帶上自己的偏愛," 如果有和我一樣喜歡人文歷史的朋友,還可以去劇院、博物館逛一逛,感受古典和民間的傳統藝術,那樣會對白俄羅斯有更深層的了解!"
(津云新聞記者 張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