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新城作為臨港新片區主城區,擔負著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和上海經濟發展增長極的重任,也是年輕人干事創業的熱土。記者從 5 月 9 日舉行的 " 媒體看新城 " 南匯新城專場采訪中獲悉,2024 年,南匯新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4230 億元,占全市比重的 10% 以上;工業投資連續 3 年超過 400 億元;全年人才引進落戶 4.3 萬人,已連續 5 年獲評 " 最佳引才城市 "。
據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正偉介紹,為推動新城發展再上新的臺階,今年初制定的《2025 年南匯新城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將開展 26 項重點工作,并聚焦 42 個重大項目推進新城建設,總投資額達 2567 億元。
用硬核產業向年輕人遞出邀請函
產業是新城發展最重要的根基,南匯新城以制度創新、場景開放、生態聚合為核心持續構建產業生態,同時,聚焦特色產業園區打造,推進新興產業發展。
坐擁一線湖景的滴水湖 AI 創新港著力培育人工智能產業,已入駐寧德時代、中科創達等 270 余家企業,今年還將推出數字創客基地,邀請數字游民、數字創客 " 拎包入住 ";繼外灘、陸家嘴后的上海金融 " 第三極 " ——滴水湖金融灣著力培育跨境離岸金融、新型國際貿易、航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已入駐 26 家國內外知名再保險機構,累計登記保費超過 1200 億元;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發力國際數據業務,已率先實施跨境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推動出臺再保險、航運和商貿 3 個領域數據出境 " 負面清單 ",并加快布局 " 來數加工 "、" 中數外算 " 等業務。
" 前沿產業、未來產業的星辰大海是南匯新城發給年輕人的邀請函。" 楊正偉介紹,今年,南匯新城將圍繞產業發展布局舉辦 100 場人才招聘活動,新增就業崗位不少于 3 萬個。
依托 " 產業森林 ",南匯新城逐漸生長出 " 創新雨林 ",而濃厚的科技創新生態則是最適宜的 " 雨露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二級調研員王佩華表示,新片區構建了覆蓋 " 基礎創新 - 應用創新 - 成果轉化 - 企業培育 " 的全鏈條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5 家高能級實驗室、3 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能為基礎研究提供技術賦能,13 家科創平臺、6 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能為創新加速提供技術熟化和產品中試,9 家創新聯合體、1 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為產品落地提供場景驗證、生態共建。同時,一批高質量孵化器、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科創驛站提供超過 10 萬平方米的低成本創業空間,為創業火花從技術萌芽到產業落地全周期賦能。
從個人到家庭,解奮斗者后顧之憂
打造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首選地,除了追夢舞臺之外,南匯新城也致力于為奮斗的年輕人提供全方位保障,解決后顧之憂。
" 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擁抱青年是南匯新城引才留才的重中之重。"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群工作部部長蔣靜說,錨定 " 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 " 城市定位,南匯新城統籌落戶、就業、培育、安居、服務全鏈條舉措,打好青年人才政策組合拳。比如,對初來乍到的就業創業人才提供過渡性免費住宿,為前來實習的大學生提供每月最高 5000 元的實習補貼;實施人才引進區域專項政策,支持重點單位符合條件人才直接落戶。
家門口的好學校、高品質醫療健康保障是年輕家庭最重要的牽掛。過去 5 年,南匯新城累計開辦 33 所優質基礎教育學校。今年計劃新開辦上海滴水湖學校、華師大二附中浦東臨港實驗學校等 10 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市六醫院臨港院區二期擴建項目今年將竣工投用,浦東醫院臨港院區加快建設,進一步導入婦產科、兒科資源,加強對年輕人的就醫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