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以來,央行推動降準、降息等系列金融政策落地。5 月 20 日,行授權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 1 年期 LPR 報價為 3%,5 年期以上 LPR 報價為 3.5%,較上月均下調 10 個基點;同日,國有六大行及招商銀行率先宣布年內首輪下調存款掛牌利率。活期利率下調 5 個基點至 0.05%;定期整存整取三個月期、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均下調 15 個基點,分別為 0.65%、0.85%、0.95%、1.05%;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下調 25 個基點,分別至 1.25% 和 1.3%。
在低利率政策周期下,銀行儲蓄的收益水平顯著收窄,高股息資產成為資金 " 避風港 "。Choice 數據顯示,從持倉總市值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躋身公募重倉股前 100 名,依次位列第 5 名、第 20 名、第 46 名、第 83 名、第 86 名、第 98 名。張坤、焦巍、勞杰男、姜誠等知名基金經理均有產品重倉其中。
焦巍旗下銀華富裕主題 2024 年三季度起重倉多只銀行股,截至年末持有 9 只銀行股。扭轉前三年連年虧損的頹勢,2024 年全年實現 10.34% 的正收益,近 4 億元的股利收益占總投資收益近 40%。自 2022 年起,焦巍以及勞杰男、姜誠等旗下重倉銀行股產品的股利收益對年度投資收益的貢獻率提升顯著。
作為寧波銀行的 " 忠實粉絲 ",朱少醒旗下富國天惠成長混合 ( LOF ) 2022 年 -2024 年投資收益分別虧損 30.94 億元、23.22 億元、21.12 億元,但股利收益仍逆勢保持增長態勢。此外,還有產品盡管存在風格偏離風險,仍選擇重倉銀行股,以同時獲取資本利得及穩定股利收益。
5 月 21 日,湘財證券發布研報《降息落地后銀行股投資思路》,建議重點關注三大思路:一是高股息策略持續占優:銀行板塊股息率仍大幅跑贏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及銀行理財收益;二是區域投資增長機會:逆周期調節中,建議關注具有區域經濟優勢的城農商行;三是被動配置機遇:銀行板塊作為重要指數成分股,將持續受益于被動投資資金流入。建議關注上證 50、滬深 300 等寬基指數中權重較大的頭部銀行股配置價值,包括主要國有大行、主要股份制銀行及地區頭部城商行。
859 只產品重倉招商銀行,張坤、焦巍在列
據 Choice 統計,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共持有招商銀行 15.86 億股,對應持倉總市值 686.68 億元。自去年三季度起,公募已連續 3 個季度增持招商銀行 A 股、H 股。一季度末,111 家公募機構旗下共計 859 只產品重倉招商銀行,持倉市值排名前五的依次是焦巍旗下銀華富裕主題、姜誠旗下中泰星元靈活配置、勞杰男旗下匯添富價值精選、張坤旗下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譚麗旗下嘉實價值精選。
據一季報,銀華富裕主題前十大重倉股有一半是銀行股,招商銀行是頭號重倉股,其余 4 家依次是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5 只銀行股持倉占比合計 29.16%。
自 2018 年 12 月由焦巍接手獨管后,銀華富裕主題多個季度十大重倉股中未見銀行股身影,財報披露的全部持倉也鮮少出現銀行股。直至 2024 年三季度,首次出現 4 只銀行股同時新進重倉股行列;截至 2024 年末,該產品共持有 9 只銀行股,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銀行 2 家國有大行,1 家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以及江蘇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上海銀行 6 家城商行。
自 2023 年三季度起,銀華富裕主題所有財報均談及紅利策略。在科技股大火的今年一季度,焦巍仍加大了紅利權重股的布局。他認為股票首先應該被看成有息債券,本質是公司商業模式穩定后的現金流分紅。
據 choice 數據,銀華富裕主題 A2021 年 -2023 年年度收益率分別 -4.06%、-23.97%、-20.47%,2024 年實現年度正收益,收益率為 10.34%。
另外,股利收益亦為投資收益提供了顯著支撐。據 2024 年年報,銀華富裕主題投資收益為 10.29 億元,其中股利收益近 4 億元。在 2022 年之前,該產品每年股利收益多低于 1 億元。雖然 2022 年、2023 年投資收益分別虧損 14.65 億元、18.41 億元,該產品股利收益依次增至 2.67 億元、3.04 億元。
勞杰男重倉國有大行,股利貢獻顯著
勞杰男于一季報指出,在長端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紅利型資產仍是組合基礎的底倉配置,組合考慮此類個股盈利的穩定性并結合股息回報進行優中選優,當前主要在國有大行上持倉相對較重。
截至一季度末,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位列匯添富價值精選十大重倉股。自 2023 年三季度起,這 3 只銀行股便同時躋身該產品十大重倉股之中。即使這只產品 2022 年 -2024 年的投資收益分別是 -23.41 億元、-13.49 億元、0.38 億元,對應的股利收益分別是 2.28 億元、2.21 億元、2.38 億元。
一季度小盤、成長風格表現領先,紅利風格整體跑輸,紅利質量表現優于紅利低波。年初紅利指數持續下行,直至 1 月中旬跟隨大盤企穩,僅銀行板塊有超額收益。3 月下旬,避險情緒下資金流向紅利資產,公用事業、銀行、交運等紅利股獲得超額。
除了匯添富價值精選,勞杰男在管的另外 2 只產品十大重倉股中,銀行股也占據多席。截至一季度末,中國銀行、上海銀行、農業銀行 A 股、農業銀行 H 股共計 4 只銀行股位列匯添富紅利增長十大重倉股;匯添富研究優選十大重倉股中也有 4 只銀行股,即農業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 H 股、中國銀行 A 股。同樣的,這 2 只產品近年來股利收益也在投資收益中貢獻頗多。
據天天基金,匯添富價值精選、匯添富研究優選、匯添富紅利增長近 2 年收益率分別是 11.29%、-0.69%、11.29%,在同類產品中分別排在前 30%、50%、15%。
截至一季度末,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分別是中泰星元靈活配置第四、第五大重倉股。歷史數據顯示,自 2022 年三季度起,招商銀行、工商銀行首度同時新進中泰星元靈活配置十大重倉股。這 2 只銀行股已經至少連續 12 個季度位列該產品十大重倉股。
近 3 年,中泰星元靈活配置的股利收益貢獻也較為顯著。據 2022 年 -2024 年年報數據,該產品投資收益分別是 2.32 億元、-3.65 億元、10.8 億元,對應的股利收益分別是 2.15 億元、2.64 億元、2.52 億元。
朱少醒連續 20 個季度重倉寧波銀行
除了招商銀行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也連續 3 個季度增持了寧波銀行。富國基金朱少醒就是擁躉者之一。
富國天惠成長混合 ( LOF ) 自 2005 年 11 月成立以來,一直由朱少醒獨立管理。成立前幾年,招商銀行頻繁現身十大重倉股行列。到了 2020 年三季度,寧波銀行首次躋身該產品十大重倉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寧波銀行已經連續 20 個季度位列富國天惠成長混合 ( LOF ) 十大重倉股。
2020 年 -2024 年年報數據顯示,富國天惠成長混合 ( LOF ) 的股利收益分別是 1.65 億元、4.77 億元、4.68 億元、4.96 元、5.98 億元,呈逐年遞增趨勢。而在此之前,該產品每年的股利收益均低于 1 億元。即使 2022 年 -2024 年投資收益分別虧損 30.94 億元、23.22 億元、21.12 億元,股利收益仍逆勢保持增長態勢。
朱少醒在一季報中指出,在當前估值下,紅利價值風格能找到較好投資機會,質量成長風格同樣具備很多投資機會。他曾談到,隨著國債收益率的持續創新低,穩定的分紅收益率變得更有吸引力,同時紅利價值風格的跑贏是防御思路的延續。
從調研熱情而言,寧波銀行依然受到機構關注。寧波銀行 4 月 17 日網絡會議,58 家公募旗下共計 101 位相關人員參與其中。在調研名單上,出現了富國基金朱少醒,交銀施羅德何帥、王崇;2 月 21 日,易方達王元春及其他 2 位同事一同奔赴寧波銀行的調研現場;1 月 3 日,富國基金孫彬一行 3 人也去往寧波銀行的現場會議,參與調研。
今年一季度,寧波銀行新進王元春旗下易方達瑞恒、易方達現代服務業十大重倉股。
被疑 " 風格漂移 ",也要重倉銀行股
還有一只產品,雖然是 " 智能 " 主題,但前十大重倉股中銀行股占九席。
截至一季度末,金信智能中國 2025 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平安、光大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持倉占比合計 58.4%。除了中國平安外,其余 9 只均為銀行股。
金信智能中國 2025 成立于 2016 年 7 月,2023 年 12 月增設 C 份額。該產品成立初期并未將銀行股納入重倉范疇,而自 2017 年起,銀行股便在重倉股中占據多席。甚至 2020 年四份季報披露的十大重倉股均是 " 清一色 " 銀行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A、C 類份額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 155.34%、38%,分別跑贏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127.02%、25.03%
成立后首份季報顯示,金信智能中國 2025 通過積極主動的分散化投資策略,重點投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提供智能化生產、設計與服務的企業。但之后多份定期報告明確提出在震蕩的市場中重點投資于低估值的金融板塊。據 2024 年年報,該產品全年看以電子、TMT 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和銀行為代表的高股息資產相對占優,但報告期內重點投資低估值、高股息的智慧金融板塊。
自紅利策略占優以來,該產品年度股利收益均大于股票收益、債券收益。2020 年 -2024 年,金信智能中國 2025 的投資收益分別是 0.04 億元、0.08 億元、0.15 億元,股利收益分別是 0.05 億元、0.07 億元、0.08 億元,對應的股票收益分別是 -0.01 億元、0.00 億元、0.06 億元。
今年一季度末,金信智能中國 2025A、C 類規模分別為 4.55 億元、1.26 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 132.52%、551.99%。從完整財報季看,截至此,該產品以 5.81 億元的合并規模,創下自成立以來的歷史峰值。自去年一季度以來,A 類份額已連增 5 個季度。
從持有人結構看,該產品 C 份額或已成為一只機構定制款產品。成立初期,C 類份額員工持有比例為 100%,2024 年中報、年報數據顯示,C 類份額機構持有比例均為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