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ZAKER 合作

      Z 世代“炒股心經”:一邊感受紅綠波動,一邊整理“生存手冊”

      當同齡人在朋友圈曬基金收益時,大學生小曾的股票賬戶單月虧損達到 8 萬元,賬戶收益率從 58% 跌至 -59%。在所持個股的連續跌停中,小曾第一次讀出 K 線圖背后的殘酷法則。

      近兩年來,在政策助力與行情推動下,新股民蜂擁開戶," 跑步 " 入市。很多 95 后、00 后的 Z 世代年輕人,成為入新股民。

      他們當中,除了小曾,還有在證券公司實習時初涉股市的冉冉,有從自詡 " 華爾街之狼 " 到回歸學術的小李,有從莽撞交易到尋求在不確定中錨定自己的李巖……

      就 "Z 世代股票投資與市場認知 " 的話題,我們在 95 后、00 后的投資者之間開展問卷調查。回收的 286 份有效問卷顯示,有 72% 的年輕人接觸股票投資僅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平安證券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的 2025 中國金融市場投資者洞見白皮書顯示,Z 世代投資者大量涌入,使得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30 歲以下的投資者的占比達到 30%,比 2024 年 9 月 24 日之前翻了倍。

      "Z 世代 " 不再是金融市場的 " 局外人 "。這些懷揣零花錢試水、在社交平臺獲取資訊的年輕投資者,帶著 " 賺第一桶金 " 的夢闖入市場,卻在宏觀微觀突變、個股陷阱和行情震動中體味欣喜、焦慮、幻滅、頓悟、蛻變……用真金白銀換來一堂堂投資認知課。

      從過于自信到實踐出真知

      " 我可是差一點進入網易第一屆大學生模擬炒股比賽華北前十名的人!"27 歲的小李驕傲地說。

      " 我很小的時候就和家長一起看電視上播放的股市收盤信息。我覺得花花綠綠的數字很有意思。" 小李回憶稱," 父親總說股市是國家經濟的晴雨表,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那些跳動的數字背后,似乎藏著解開財富密碼的鑰匙。"

      長大后,小李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對口領域專業,目前正在攻讀金融學博士。他的書架上擺著證券從業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期貨從業資格證,以及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CPA(注冊會計師)等證書。

      小李說,他當時一度覺得自己是 " 華爾街之狼 ",理論知識足以碾壓市場,炒股易如反掌。

      但現實卻是,在真金白銀的股票交易中,小李陷入大額虧損、小額盈利的怪圈。

      " 最痛苦的不是虧錢,而是發現自己所學的理論在現實情況面前多么不堪一擊。" 小李說。有一次,他仔細篩選出一只技術指標良好、財報堪稱完美的股票,堅定買入,信心滿滿。未料到趕上了央行降準的時點,市場資金迅速涌向金融板塊。小李買入的這只個股隨即從紅轉綠。那一刻,他慨嘆于 K 線分析敵不過宏觀變量。他開始反思:證券考試能教會自己規則,但實踐才能獲得真知。

      伴隨著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小李的選股邏輯經歷三次迭代。最初,他通過參考報紙上的新聞和交易所公布的信息選股;后來,自主研究和親朋好友的推薦,決定著他的投資;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提供者的增多,他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分析工具更多元。在這當中,新媒體薦股潮讓他產生警惕。" 抖音、小紅書上的炒股心經看似專業,實則多是幸存者偏差。被‘圈內大牛’割過韭菜后,我再也不信社交平臺上的相關消息。"

      前述問卷數據顯示,僅有 6% 的受訪者從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獲取投資信息——這正如小李選股邏輯的三次迭代:從傳統媒體到人際網絡,再到對新媒體薦股的審慎疏離,每一次都是 Z 世代投資者的認知進化。

      2015 年,A 股市場從指數創出新高到墜落轉熊,讓小李意識到,無論是 " 新股不敗 ",還是加杠桿追高,背后都隱含著風險。對市場心生敬畏的清醒認知,讓他在 2020 年疫情后不再盯盤交易。" 當學業與盯盤沖突時,我意識到股市帶來的情緒波動,遠不如埋首寫論文的狀態踏實 "。

      " 華爾街之狼 " 是電影濾鏡,現實中更多的是半夜焦慮的普通股民。" 我選擇回歸學術,是為了從實踐中提煉理論,或許這才是更適合我的投資之道。" 小李說。

      " 地天板 " 上的喜悲

      2024 年 11 月 20 日,在鄭州大學的一間實驗室里,小曾的手機屏幕映著兩組 " 刺眼 " 的數字:他將一只持股蘭生股份以 12.24 元 / 股的價格清倉,單日浮盈 3 萬元;半小時后,他逢低買入的另一只股票大千生態正在沖刺漲停。

      這個讀材料學的研三學生不會想到,當他次日以 30.24 元 / 股賣出大千生態、賬戶單月收益率飆升至 58% 時,命運已在 K 線圖的另一端埋下伏筆。

      " 利好股市的‘ 9 · 24 ’政策出臺后,11 月份的那段時間,A 股像加了催化劑的反應釜。例如深受市場關注的日出東方,連連斬獲漲停板。我泡在圖書館查的那些 K 線理論,突然在實盤里‘活’了過來——‘地天板三天兩現,地板價買就是撿錢’。論壇里的熱帖也總上演著這種神話。我專門挑連板股‘水下低吸’,有時單日盈虧能差出一輛代步車的錢。" 小曾說," ‘幾分鐘賺夠同學月薪’的快感,讓我把導師說的‘學術要嚴謹’全拋到了腦后。"

      轉折點出現在 11 月下旬的一個開盤時刻。小曾買入蘭生股份。在當時," 跌停前毫無征兆。" 他在復盤筆記里寫道。之后,當蘭生股份連續兩日跌停時,他執著于買入成本,直至虧損 1.3 萬元才割肉離場。

      " 割肉后我便慌了神,看某個‘老師’說常山北明是上一周期的龍頭,于是逆著趨勢買入常山北明,結果這一次虧得比蘭生股份那次還多。" 幾番操作下來,小曾單月虧損 8 萬元,賬戶收益率驟降至 -59%。這場從天堂到地獄的過山車之旅,讓他內心五味雜陳。

      單月 58% 的收益率曾讓小曾陷入典型的 " 過度自信陷阱 ",而在虧損 1.3 萬元那天,他 " 鍵盤上的手指一直在發抖 "。小曾的感受暗合行為金融學的 " 損失厭惡 " 理論——人們對損失的痛苦感是收益快感的 2.5 倍。

      當他在深夜復盤時才意識到,自己追逐的 " 地天板神話 " 背后,是無數跟風者在跌停板上的 " 血淚 "。

      " 現在我不再天天泡論壇看‘老師’薦股,自己的交易頻率降到了每周一次。" 在明媚的陽光下,他指著電腦屏幕上的籌碼分布圖說:" 以前總以為看懂量、價就能征服市場,現在才明白,K 線圖最該看懂的是人性。"

      在不確定中錨定自己

      在吉林某大學就讀非金融專業的大二學生李巖,最初的選股邏輯帶著年輕人的莽撞:看到科技行業利好消息就跟風殺入,甚至沒讀過個股的最新財報。" 就像拿著玩具槍上戰場。" 他自嘲道。

      2025 年 4 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掀起所謂的 " 對等關稅 " 大棒,A 股市場上資金的信心受到波及,股指大跌。

      李巖重倉的科技股成了重災區。他持有的兩只科技股從漲停板一路砸向跌停,分時圖劃出一道陡峭的斜線。李巖的掌心沁出冷汗:賬戶里近萬元的浮虧,相當于他三個月的生活費。課本里的 " 市場波動 " 突然具象成賬戶里跳動的紅綠色數字。

      割肉離場的那天,他在圖書館角落坐了一下午,嘴里默默地念著 " 當被鱷魚咬住時,要及時止損 "。

      轉機出現在黃金與軍工板塊的逆勢上揚。當他試探性買入黃金板塊與軍工板塊的個股后,賬戶虧損逐漸收窄了一半。" 那天我突然懂了什么叫‘危機中的對沖’。"

      李巖時常整理自己投資筆記上的 " 錯誤清單 "。

      " 要看清股東結構、不要盲目跟風、要重視行業周期…… "

      " 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市場滿是黑天鵝,要學會在不確定中錨定自己。"

      現在,李巖在股票投資上的年化收益率維持在 10% 左右。當被問及如何在盈虧中保持鎮定時,他指著電腦桌面上的天氣圖標說道:" 市場的不確定性就像天氣,我們無法阻止暴雨,但可以學會打傘。" 在他眼里,在政策與資金的交織博弈中,真正的錨點從來不是預測漲跌,而是建立屬于自己的投資邏輯。

      投資和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

      " 我想用數據驗證世界,而不是用試管觀察世界。"21 歲的冉冉,在悉尼大學經濟學與數據科學雙專業就讀的大二學生,曾是一名醫學生。從醫院實驗室到股票交易軟件,她的跨界經歷不僅是一次職業轉向,更是一場關于理性投資與自我認知的探索。

      2024 年寒假,冉冉在國內某證券公司的實習工位上點開 Excel 表格,將課堂上的 CAPM 模型和 Python 量化代碼套用到兩只醫藥股上。她堅信自己 " 科學選股 " 能戰勝市場。

      未料,醫藥集采政策亮相,部分醫藥股下跌。冉冉的持倉股一周內股價暴跌 18%,賬戶浮虧近千元。" 小紅書上都是日賺過萬的截圖,我卻連泡面都吃不起。" 深夜蜷縮在宿舍時,她第一次嘗到投資失意的苦澀。一周后,某創新藥企的研發突破讓她持有的一只醫藥股反彈,她含淚平倉。" 那一課教會我,在 A 股,數據和政策敏感度必須并存。"

      冉冉曾跟風買入某消費電子股后,因忙于其他事情,三個月后才登錄賬戶,這只股票竟因搭上 "AI 硬件潮 " 而股價暴漲 47%。" 我對著屏幕笑了十分鐘,這比我精心分析的標的賺得還多!"

      市場的教育并未停歇,她深入研究的新能源股因一則產能過剩傳聞連續陰跌。" 我以為自己能預測趨勢,結果連行業研報的潛臺詞都沒讀懂。" 冉冉說。

      她開始重新審視投資邏輯:過度依賴技術分析反而會陷入 " 聰明人陷阱 ",而政策風口下的 " 鈍感力 " 竟成了 " 保護神 "。她給自己定下三條鐵律—— 23 點后絕不看盤、屏蔽所有 " 內幕群 "、投資不超過積蓄的 10%。

      加入悉尼大學金融社團后,她在分析師校友的講座中領悟到機構思維:" 以前我只盯著個股財報,現在學會用碳中和政策反向篩選傳統能源股,用宏觀視角對沖微觀風險。"

      在社團分享會上,她將自己投資股票的經驗教訓濃縮成一份 "00 后生存手冊 ":某些大 V 可能是 " 鐮刀 ";政策文件比 K 線更值得研讀;長期主義需要時代嗅覺等。

      在冉冉的書架上,醫學教材與《A 股投資周期論》并肩而立。" ‘跨界’教會我最重要一課:投資和人生都沒有標準答案。" 她將每月打工收入的 8% 定投滬深 300 指數基金,余下的錢全部投入量化金融課程。" 比起預測明日漲跌,我更相信十年后的自己。" 冉冉說。

      當被問及 " 如果重來一次是否還會炒股 " 時,她眨了眨眼說:" 當然會!但我會更早明白,市場的震蕩永不停歇,而我們唯一能控制的,是站穩自己的雙腳。"

      上述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 73.78% 的 Z 世代投資者計劃未來一年 " 適當增加 " 股票投資,超過 72% 的受訪者認為心態的調節能力是投資中最重要的能力。

      無論是初入股市的 " 學費 ",還是輾轉獲得的 " 投資心經 ",都是年輕的投資者認知迭代的必經階梯。在 K 線起伏的浪潮里,那些正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方向的新生代,也正在慢慢領會市場的真諦。這不是預測漲跌的技巧,而是敬畏與理性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北京工商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報

      理性·建設性

      訂閱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十路熟女人妻一区二区 |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福利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清纯唯美经典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色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蜜臀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