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培育的第二曲線,算力業務布局時間并不長,去年經營獲得較大突破。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0447.11%、以及超 40% 的毛利率,不僅 " 成色 " 誘人,而且已具備了未來增量的潛質。
在持續推進算力業務的同時,公司對調味品主業同樣重視,先后涉足復合調味品等領域,已打造出松茸鮮、蠔油等新品,甚至進入到水飲領域。
從單一味精產品到調味品類矩陣,再跨界新興的算力業務,蓮花控股正在褪掉 " 味精大王 " 的標簽。
2024 年,是蓮花控股涉足算力服務業務第二年,不僅斬獲豐厚的收入,還保持著高毛利率水平。不過,發生虧損的局面,還是讓人很意外。
這一狀況,經去年年報中披露后,業內外議論紛紛。上交所馬上對其下發年報信披監管問詢函。
7 月 4 日,公司對上述問詢函進行了回復。4 天后,會計師事務所中興財光華對算力服務業務虧損細節核查完畢,并披露相關核查意見。
2024 年,蓮花控股算力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8064.34 萬元,同比增長 10447.11%,毛利率 42.45%,但凈利潤虧損 1455.74 萬元。
據公告,去年,公司算力服務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算力租賃,營業成本主要是服務器的折舊費。
其二,期內財務費用較高。算力服務業務通過孫公司蓮花紫星運營,其資金來源主要通過外部融資;
數據顯示,2023 年末至 2024 年末,公司共發生外部借款 50938.46 萬元(不含提前歸還借款)。2024 年財務費用為 2613.24 萬元,其中利息費用 2628.04 萬元,借款年化利率 5.35% 至 7.50%。
第三,期內產生資產減值損失 1125.68 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 13.96%。
中興財光華認為,公司資金主要靠銀行貸款,過高的利息支出和設備出租存在空檔,導致未實現盈利,年末計提固定資產減值進一步擴大了損失,所以有較高毛利率仍然虧損。
盡管如此,算力業務依然有較大的空間。據東吳證券研報,截至今年 3 月,蓮花控股算力服務器租賃業務訂單金額 16 億元以上。
據悉,公司算力業務聚焦央國企、科技企業以及大 B 端等客戶群體。去年,其服務器已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等多個經濟區域。
結合現有算力設備和市場出租情況,蓮花控股預計未來 5 年累計產生現金流入 6.10 億元,固定投資回收期約 4.86 年。
但調味品主業仍是其賴以生存的基本盤。
有細心人已發現,在持續推進算力業務的同時,公司正在調味品品類上下功夫。已不再局限于以味精為主的氨基酸調味品,陸續推出以松茸鮮為主的復合調味品、以小龍蝦調味料為代表的新型復合調味品、醬酒醋料酒等液態調味品和面粉及面制品,甚至還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水飲產品,初步形成了多品類矩陣雛形。
不過,在目前收入結構中,氨基酸調味品對公司收入貢獻比重依然較大。
2024 年,味精等氨基酸調味品收入約 19.30 億元,同比增長 18.91%,所占收入比重為 72.94%。
在復合調味品中,市場表現比較好的產品是松茸鮮。2022 年,公司成立新零售業務部門,加大松茸鮮在線上推廣力度并持續放量。去年,松茸鮮拉動公司復合調味品業務同比增長 33.67%,達到 3.43 億元。今年一季度,該業務收入繼續大增 72.32% 至約 1.09 億元。
與此同時,蓮花控股 " 味精大王 " 的江湖地位進一步鞏固。據東吳證券研報,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味精市場占有率達 37.2%,較上年增加 8.3 個百分點。
2024 年,蓮花控股交出近年來最漂亮的一張成績單,營業收入實現 26.46 億元、歸母凈利潤 2.0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5.98% 和 55.92%。
這說明,在國厚系的苦心經營下,公司產品和品牌再次受到市場青睞,業績得以持續向好。
蓮花控股前身是上世紀 80 年代初成立的周口味精廠,基于產業基礎和原料優勢做大,1998 年登陸資本市場。
不過,公司的主力產品味精,一直受到味精致癌等謠言影響,銷售逐漸萎縮。
2003 年,公司發生上市以來首次歸母凈利潤虧損,虧損規模高達 1.45 億元。隨后便是人事動蕩,以及數次易主。
因連年虧損、資不抵債,2018 年走到退市邊緣。生死關口,白衣騎士出現。
2019 年,公司順利完成債務重組,控股股東變為蕪湖蓮泰,其背后則是民營 AMC 國厚資產。國厚系上場后,重新梳理考核指標、完善內控風險機制,成功化解退市危機,逐步引領企業走上正軌。并在 2022 年提出,到十四五期間實現 50 億元營收、200 億市值的目標。
在國厚系執掌之下,蓮花控股加強對味精產品的科普和品牌形象的修復。
2023 年 9 月,公司借助國貨熱度進一步消除大眾對品牌和產品的誤解,一時被推上熱搜,大量消費者涌進直播間野性消費。
接住了這一潑天流量,40 歲的蓮花控股,終于回到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