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至 18 日,2025 年 " 鼓嶺緣 " 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動在福州、北京舉行。當兩國青少年的聲線如溪流交匯,帶著青春朝氣的歌聲輕輕叩開記憶的閘門——
1992 年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報紙上讀到一篇題為《啊!鼓嶺》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美國人加德納對中國福州 " 鼓嶺 " 兒時故園充滿眷念,渴望故地重游卻直到去世未能如愿的故事。
習近平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立即邀請加德納夫人訪問鼓嶺,幫助她完成了丈夫夢回故土的心愿。
2012 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生動講述了這段鼓嶺故事。此后,鼓嶺故事鼓舞著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跨越大洋架起一座座友誼橋梁。
2024 年 6 月,習近平主席在致 2024 年 " 鼓嶺緣 " 中美青年交流周的賀信中深情寫道:"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中美關系的未來在青年。"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友好事業的未來。中美友好由兩國人民共同締造,更需兩國青少年發展傳承。
"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語言,但音樂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 音樂將我們相連是多么美麗的事,讓我們看清彼此心意相通之處 "" 當我們一起合唱時,無需翻譯,歌聲本身就表達著最純粹的情感 "……
合唱周期間,兩國青少年一句句純真溫暖的感言,讓人想起習近平主席曾引述的艾奧瓦州老朋友的話 " 友誼是一件大事 "。
1985 年,32 歲的習近平第一次到訪美國,住在艾奧瓦州馬斯卡廷居民家中,熱情友好的美國人民給他留下了難忘印象。" 我還記得門牌號是邦尼街 2911 號。" 多年后,習近平主席回憶道。
" 我真切感受到了中美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真摯感情,這讓我對中美關系的未來抱有充分的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穿越風雨,人們愈來愈認同:中美關系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2023 年 11 月,習近平主席在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并發表演講時,宣布 " 中方未來 5 年愿邀請 5 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 "。
一年多來,有鼓嶺情緣跨越百年的傳承與發揚,中美青少年共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平頌》;有匹克球成為兩國青少年交流新紐帶,續寫 " 小球轉動大球 " 佳話;更有源源不斷的美國青少年走進中國城市與鄉村,感受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善、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 ……
一批批美國青少年飛越大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中國,用自己的耳朵傾聽中國,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中國,同中國朋友建立尊重、友誼與信任,也幫助消除偏見、誤解和隔閡。
" 最讓我感到神奇的是,我們和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竟能如此迅速建立緊密聯系。" 參加合唱周的一位美國少年這樣表達體會。
人民友好的大門一旦打開,就不會再被關上。兩國各界特別是青年一代攜手努力,中美人民友誼必將像鼓嶺上的千年柳杉一樣,茁壯成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