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 P7+ 在去年底上市后,月銷在 7000 輛上下,算是小鵬在 MONA M03 后的另一個爆款。
但就是這個大爆款,最近卻遇到了大量車主反饋,說車子的轉向系統有問題。
具體表現在,車子的方向盤變得異常沉重,幾乎打不動,同時車機里彈出 " 轉向助力系統異常 " 的提示。
一輛在快速路上出問題的 P7+
根據車主們的反饋,轉向失靈的核心原因,是這款車的轉向機接插件防水有缺陷,長期使用可能會進水,導致轉向機短路失效。
要是在路上失靈了,可能出什么事那是真不敢想。。。
就這么嚴重的一個事情,小鵬的 4S 店是怎么解決的呢?他們選擇在接插件外圍打一圈膠,以起到隔水密封作用。
小鵬這次打的膠分為三種,一種是出現問題,去 4S 店修的時候給打的,這主要是較早一批車主。
另一種是問題被發現后,新車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在轉向機上打好膠了,我們同事阿偉是今年 3 月底提車的,他的車就是自帶了膠。
有很多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文,4S 店會在保養的時候送你一項底盤整備服務,這個 " 整備服務 " 其實就是給線束打膠。
好嘛,出了事你不告訴我,就只是找個借口,再趁機把問題給堵掉,這換誰來能不生氣?
真不好說,哥們。
根據新浪科技的報道,有車主查了,店里打的膠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線束防水密封,但并非專門的線束防水密封膠,在防水性能、耐候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
咱網上沖浪的時候,就看到有車主發現打過的膠水掉了一塊。
脖子哥也去咨詢了一位修車多年的老師傅馬哥,他告訴我這種接插件,把電線接入端子后,里面都會再打上防水膠,P7+ 這個問題可能是這個防水膠沒有或者沒起作用。
所以,就有了接下來讓老車主們更生氣的這個事。
如果大家都是一視同仁地打膠也就算了,結果老車主們發現,最近新生產的 P7+ 不再打膠了,而換了一個新的總成。原來白色的接插件,已經變成了黑色。
但為啥不直接給車主們換件呢?答案也顯而易見:光是從車上拆個轉向機,就可以讓維修師傅拆到頭大。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僅得動方向盤、轉向柱,還要拆前輪,動懸掛,費老勁兒了。
有些換了轉向機的車主曬出的維修清單里就寫得很清楚,換件需要更換轉向器總成,這一項得花 4.4 個工時。
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小鵬搞出了讓車主們無比憤怒的操作。
至于車質網上,最早是從今年 5 月份開始,就開始有車主投訴轉向故障。
有的早期車主想換件,要多次溝通,甚至是投訴之后才答應換。
但是哥們,轉向失靈這個事指不定是要出人命的啊。。。他們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對有問題的批次產品,進行主動召回。
說到這兒,大家可能就發現一個華點了。
咱們汽車市場搞了這么多年,不單單是小鵬,還有一堆比這個問題更嚴重的,比如隔壁那個誰誰,鎖了半天功率,最后還是只能把老車主的車拉回去換電池。結果事情都鬧到這個地步了,也沒見他們發個召回公告。
反觀國外市場,車企召回其實還挺常見的,多的時候一天甚至能刷到三四個車企的召回新聞。難道是國外車企更在意消費者?
記不記得那個日系車機油增多的問題?在國外就召回,在國內被各種投訴,但死活不召回,最終熬到了監管介入,才放棄頭鐵。
能搞出這種抽象新聞,還是國內對車企不召回的處罰力度不夠。
我們現在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是 2012 年通過的,里面對車企不召回的處罰,基本是在 100 萬以下,遠不如美國和歐盟那邊罰得狠。
說白了,還是得罰到肉疼,車企們才知道主動召回的重要性。所以脖子哥的建議是加大力度,最起碼在這種可能危及生命的故障上,一定要保證車企做出妥善的處理。
最后再回到這次小鵬的問題。
這兩天陸陸續續的,開始有一些車主被店里主動聯系,換了轉向機,還給了積分補償。這是好事兒。
但還有很多包括我同事阿偉在內的車主,現在還沒個說法。打膠恐怕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希望小鵬能直面問題,積極解決。
畢竟哥們也才剛走起來,想要勢頭能保持得久一點,不真誠恐怕真不行。
撰文: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