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劉潤 Author 點這里關注→
責編 | 柒 排版 | 拾零
第 9112 篇深度好文:3048 字 | 8 分鐘閱讀
宏觀趨勢
筆記君說:
這次的社保新規,不是什么大變化。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從 9 月 1 號起,任何協商不交社保的協議均屬無效。
或者用大白話說:以后不交不行了。
為什么這次大家的似乎情緒很大?因為這個政策,給了大家一種 " 山雨欲來 " 的感覺。
沒錯。
強制全民社保,大概率只是一個開始。
一、現實中," 不交社保 " 的有不少
一個有些奇怪的問題:為什么要特地強調 " 不交不行 "?難道之前不是這樣嗎?
沒錯,之前還真有可能不交。
現實社會,存在著大量 " 不交社保 " 的灰色地帶。
每個月 2000 的社保成本。員工和小老板一商量,干脆不交了。你多拿 1000,我少交 1000。都有好處。你可能要問,這合法嗎?嚴格來說,不太合法。
但這就像一個 " 潛規則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地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之后,也許不行了。企業不準省,員工也不準多拿,該多少就是多少。
說白了,這就是國家在強制每個人做一個均衡。
二、社保的本質,
是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做均衡
想理解這件事,你必須透徹理解社保的本質。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兩項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短期利益,就是你當下的生活、收入。長期利益,是你未來退休、生病、失業后的保障。
社保的本質,是國家強制你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做均衡。拿出你一部分當前的收入,換取未來的收益。
那么,這筆 " 均衡 ",究竟有多少?我們一起來算筆賬。
三、公司付了 13270 元,
員工到手 8152.5 元
問你一個問題。當公司給一位員工開出 10000 元的月薪時,員工實際到手了多少?公司實際支付了多少?
以上海為例,計算細則是這樣的:稅前工資是 10000 元 / 月。個人繳納部分,養老保險是 8%,800 元。醫療保險 2%,200 元。失業保險 0.5%,50 元。公積金按 7% 算,為 700 元。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總共為 1750 元。如果再算上個人所得稅 97.5 元,你到手 8152.5 元。
別忘了,五險一金還有企業繳納的部分。養老保險是 16%,醫療保險(含生育)是 9%,失業保險是 0.5%,工傷保險按 0.2% 算(每個行業標準不同),公積金按 7% 算。所以企業為你交的五險一金是 3270 元。這也意味著,企業雇你的總成本是 13270 元。
或者你可以不看上面那些計算,簡單記住一個結論:當企業付了 13270 元時,員工實際到手的是 8152.5 元。
好。算清楚了小賬,也就能看懂背后的大賬。
四、人口結構變化的壓力,
最先體現在社保上
這筆大賬,叫人口結構。
去年年終演講上,我給大家看過一張圖,是日本和中國人口結構趨勢對比。
中國這塊 " 三明治 ",看上去是不是跟日本的很像?
這個三明治,也在變得越來越小。底層越來越薄,中間越來越少,但頂層越來越厚。
想想看,三明治是不是上下都是面包,中間是肉餅、蔬菜之類。最好吃的永遠是中間的肉餅。而現在,肉餅越來越薄,上面的面包越來越厚。這塊三明治肯定沒以前好吃。
三明治在縮水,也是在說,我們的社會在變老。
你看,我們大多數人還得靠看圖表,才意識到老齡化問題的嚴重。其實這股變化,早就體現在社保上。
社保做的,無非就是把 " 肉餅 " 加厚。用延遲退休、提高繳費年限等方式,拉高那根代表成人的 " 紅線 "。
畢竟,養頂層老人,還得靠中間的成人。
五、社保的底層邏輯,
是今天的年輕人養今天的老人
很多人會說,我以后老了自己養自己,我交的社保不就用來干這個的。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解。
社保的底層邏輯,是今天的年輕人養今天的老人,明天的年輕人養明天的老人。
要知道,直到 1997 年,我國才正式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距離今天還不到 30 年。這也意味著,里面有個歷史遺留問題。那就是很多現在領養老金的老人,是沒有交過社保的。這也就意味著,現在年輕人交的社保,給了這部分老人。
但現實是,年輕人相對總人口的比例,越來越低。
人口問題里有個概念,叫 " 老年人口撫養比 "。指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與勞動人口的比率。誰是勞動人口,正在上班或者創業的你。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 年,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大約是 22.8%。也就是說,全國 9 億工作的人,養活 2 億老年人。
那 5 年后?10 年后呢?大概率這個數字會越來越高。
還能怎么辦?只能在養老金模式上下功夫。
六、全世界養老金兩大主流模式:
" 現收現付制 " 和 " 基金積累制 "
全世界的養老金模式,主要分兩種:" 現收現付制 ",和 " 基金積累制 "。
" 現收現付制 ",就像是 " 傳送帶 "。
左邊,你給社保交錢。右邊,退休的人直接取走。好處就是,不用等資本積累,現收現發。缺點就是,如果年輕人少了或者不交了,可能就完蛋了。
" 基金積累制 ",就像是 " 儲蓄罐 "。
你交社保的錢,直接存進了專門的養老賬戶。退休后把罐子一摔,不光有本金,還有利息。不過,會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
基本養老金,是 " 現收現付 "。個人養老賬戶,又像是 " 基金積累 " 的儲蓄罐。
聽上去,好像挺不錯。只不過,這個融合模式繼承了優點,但該有的問題還是會有。不然我們也就不用討論社保了。
說到底,這個不完美的社保制度,是國家在給我們兜底。
七、找不到完美的養老制度,
只有合適的 " 風險組合 "
你有想過為什么國家要兜底呢?
因為任何國家都無法承擔老年人大規模貧困的后果。
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社會,有大量的老年人。沒有社會保障,也就沒有養老金。他們會遇到什么?貧困、疾病、流離失所。最終帶來的只會是社會動蕩。所以社保就是一筆必須要花的錢。
強制社保,就是將難預估的 " 事后救助 ",變成了可控的 " 事前籌資 "。
比如德國,是 " 現收現付制 ",因為撫養比下降,不斷提高養老金繳費率和退休年齡,爭議聲從沒斷過。比如新加坡,要求全民強制儲蓄,功能還涵括了住房和醫保,但也對個人儲蓄提出更高的要求。
你看,全世界都找不到一個完美的養老制度。大家都是在不斷探索中,找到合適的 " 風險組合 "。
從個人角度看,也許生個娃,就像在社保的公域外,建了個私域。
當然,這個項目一旦上線,就沒法下架了。
最后的話
全民社保,有人叫好,有人諷刺。還有人說 " 不是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 "。然而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社會變老,是房間里的大象。是所有人都沒法避開的大問題。你可以生氣這不是我造成的,卻絕對沒法忽視它的存在。
因為,它一定會在未來,逐漸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比如,你是企業家。現在你的員工到手 1 萬元,你付 1 萬 5。未來你想讓員工到手 1 萬,你可能要付 2 萬。你的成本結構還支撐得住嗎?
比如,你是員工。現在你每個月到手 1 萬元,公司要付 1 萬 5。未來你還想到手 1 萬,公司要付出 2 萬。你的職場競爭力還夠嗎?
比如,你是創業者。現在你的小團隊每月薪資 10 萬,你付 15 萬。未來你還想維持 10 萬,你可能要付 20 萬。你的現金流還吃得消嗎?
還是那句話。
全民社保,很可能只是個開始。
你做好準備了嗎?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