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列車制動系統,俗稱 " 剎車 " 系統,被譽為地鐵列車的 " 安全之翼 ",它由多個高度復雜、精密且功能強大的子系統綜合組成。近日,3 條軌道交通制動系統智能化造修產線正在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加快建設,今后,無論成都地鐵的普通線路列車或是市域(郊)鐵路列車的制動系統在 " 家門口 " 即可獲得專業、高效的 " 全身體檢 " 與修復。
" 這就像我們的汽車跑了一定公里數或時間必須保養一樣,列車制動系統的深度檢修(如架修、大修)有明確的行業標準,通常架修不超過 6 年或 80 萬公里,大修不超過 12 年或 160 萬公里。" 鐵科(成都)軌道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鐵科成都裝備公司 ")總經理王鵬飛介紹,過去這些 " 大保養 " 通常是把車輛關鍵系統逐一拆卸下來,分別送回原生產廠家或車輛主機制造工廠,僅一列 6 節編組的列車就有超 80 類系統部件需要拆卸運輸,整個檢修耗時費力且成本較高?,F在,在本地建成檢修產線,能大幅壓縮檢修周期,顯著降低運維成本,并極大提升運營安全的自主可控水平。
據悉,2024 年 10 月成都軌道集團引進國內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龍頭代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成立鐵科成都裝備公司,共同推動軌道交通制動系統西南區域裝備制造平臺建設,填補本地軌道交通關鍵裝備造修能力空白。
目前,鐵科成都裝備公司已建成城軌制動輔助控制產品檢修、城軌踏面制動單元檢修 2 條產線,具備主流地鐵車輛采用的 " 踏面制動 " 方式的深度檢修能力。正全力推進城軌制動夾鉗單元造修產線建設,適用于更高速度(120 公里 / 小時)線路的 " 夾鉗制動 " 方式的造修能力。產線建成后,年檢修能力達 4800 套,充分滿足成都多制式、多速度等級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需求。
此次鐵科成都裝備公司軌道交通制動系統造修平臺建設,是成都軌道集團助力成都市軌道交通裝備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它不僅有效填補了本地車輛核心子系統(制動系統)深度檢修與制造的空白,更與成都已有的車輛牽引系統檢修線、轉向架檢修線等形成協同效應。
" 這意味著成都已基本覆蓋了包括牽引、制動在內的車輛全生命周期核心檢修能力,‘整車 + 轉向架 + 大部件’檢修產業核心布局基本成型。" 成都軌道產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向上銜接了整車制造,向下服務了運營維護,有力推動了‘成都車 - 成都研 - 成都造 - 成都修 - 成都配套’全鏈條的貫通與升級。"
近年來,成都軌道集團以 " 數智化 " 新技術,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強軌道交通車輛維保核心能力。對標 " 立園滿園 " 行動要求,招引軌道交通維保產業鏈關鍵核心配套企業落戶建產線,打造國內城軌車輛智慧檢修合作標桿。截至目前已建成整車、轉向架、齒輪箱、空調等在內的 11 條專業檢修產線,整車檢修能力提升至 625 輛 / 年。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