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訊光業績近兩年呈現 " 爆發式 " 增長,從 2023 年虧損 152 萬飆升至 2024 年盈利過億,營收從 1.56 億元爆發增長至 5.09 億元,同比增長 226%。安捷訊同屬光通信行業,公司稱此次收購旨在整合資源,強化光通信布局,提升交付能力與行業地位。
實際上,這已是光庫科技近兩年的第三筆重要資本運作。此前,公司已斥資 1.56 億元(溢價 1192%)收購上海拜安實業(以下簡稱 " 拜安實業 "),并豪擲約 1700 萬美元拿下捷普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武漢捷普 ")100% 股權。從普通現金收購走到重大資產重組,光庫科技擴張步伐越邁越大。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公司高舉并購大旗、業績預喜之際,前五大股東中就有三位原始股東默契地集體拋出了減持計劃。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 8 月 13 日收盤,光庫科技連續兩個交易日 20CM 漲停,報 79.30 元 / 股。
重組標的業績 " 三級跳 "
光庫科技此次鎖定的標的安捷訊,是一家曾掛牌新三板、深耕光無源器件的老兵。預案顯示,公司擬向張關明等 6 名交易對手,以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的組合方式,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安捷訊 100% 股權,同時配套融資不超過 35 名特定投資者。
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格為 37.45 元 / 股,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 60 個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 80%。該發行價格為三個定價基準日最低的一個,相較于當前股價 79.30 元 / 股打了 4.4 折。
重組標的的核心看點在于其 " 逆襲 " 表現。一方面是營收的飆漲,從 2023 年的 1.56 億元,火箭般躥升至 2024 年的 5.09 億元,2025 年 Q1 也達 1.27 億元。筆者翻閱了安捷訊 2018 年的財報數據,彼時公司的營收為 1.26 億元,也就是說公司摘牌后的五年間,其營收僅增長 3000 萬,但 2024 年營收實現倍數級增長。
安捷訊是一家專注于光通信領域光無源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產品為無需外部能源驅動的光無源器件。
從行業的視角看,據 IDC 預測,2024 年中國無源光局域網(POL)市場增長 13.1%,市場容量達到 20.3 億元。行業整體增速為兩位數,安捷訊卻能實現三位數的同比增長,大幅領先行業。
對于此次收購的原因,公司官方解釋稱:旨在拓寬產品技術圖譜,快速形成規模化制造能力,構建更完善的產品矩陣,提升客戶覆蓋與交付能力,最終鞏固其在光通信領域的龍頭地位。
同時,安捷訊與公司同處光通信領域,在技術路線、生產工藝、下游客戶等方面存在協同效應,雙方可以共享相關資源,實現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截至預案日,由于本次交易相關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標的資產的評估值與最終交易價格仍是未知數,本次交易也暫未簽訂明確的業績補償協議。
兩年三筆收購,股東們卻攜手 " 撤退 "
光庫科技自身是一家 2017 年登陸創業板的光器件核心供應商,產品覆蓋光纖激光器、光通訊及激光雷達模塊。
近年來,公司業績呈現穩步向上趨勢。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實現營收 6.42 億、7.10 億、9.99 億元,凈利潤為 1.18 億、0.60 億、0.72 億元。公司半年報再度預喜,2025 上半年預計盈利 4856 萬 -5463 萬,同比大增 60%-80%,顯示良好勢頭。
驅動業績增長的核心策略,除了有市場需求增長,也有極其頻繁的資本運作因素。
筆者注意到,光庫科技近兩年頻繁進行并購。2024 年 1 月,光庫科技以 1.56 億元收購拜安實業 52% 股權。標的凈資產僅約 2340 萬,評估值卻高達 3.025 億,溢價率驚人地達到 1192.56%。公司強調其在激光雷達光源模塊等領域的協同效應。
今年并購再加碼,6 月,光庫科技以 "1700 萬美元 + 交割時標的公司的凈現金-標的公司承擔的交易費用 " 為對價,收購武漢捷普 100% 股權。目標指向后者在光有源 / 無源器件制造及封裝方面的能力與客戶資源。
與此同時,光庫科技還在 2023 年進行定增擴產,成功募資 1.8 億元,其中 1.26 億投入泰國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 2.15 億),規劃新增光通訊及激光光源模塊年產能 284 萬件。
密集資本運作勾勒出光庫科技通過外延并購快速整合產業鏈、做大做強的清晰路徑,野心勃勃。
在公司基本面看似向好、資本運作頻繁的當口,核心股東群體步調一致的減持行為,無疑向市場傳遞了一個謹慎甚至略帶疑慮的信號。這是對公司高溢價、連環并購策略的擔憂?還是對標的整合前景的不確定?抑或單純的財務安排?無論原因如何,股東 " 用腳投票 " 的舉動,為光庫科技雄心勃勃的擴張藍圖,蒙上了一層現實的陰影。(本文首發鈦媒體 App,作者 | 周健,編輯 | 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