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溫度紀,作者|之希,編輯|路子甲
趕上夏季暴雨,正是外賣騎手李蘭心搶單的好時候。
下雨天單量多,單價補貼也高,三個小時就能賺到平時一天的收入。
然而每次接單時,李蘭心都不敢太過興奮,比起掙錢,她更害怕路上發生的意外。去年 8 月,她曾在雨天摔成右踝粉碎性骨折,平臺以她是 " 眾包騎手 " 為由拒賠,手術費加鋼板費一繳,半年白干。沒有社保,她就像失去了外殼的寄居蟹,隨時暴露在危險中。
川流涌動的城市中,像她這樣的基層勞動者,隨處可見:工地上忙碌的泥瓦匠、寫字樓里的保潔阿姨、家政公司的保姆、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外賣騎手……數以億計的他們,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社保參保率不足 30%。
但近期,最高法明確,從 9 月 1 日起,任何協商不交社保的協議均屬無效,所有用人單位必須要為員工繳納社保。" 全民社保 " 一旦落地,以法律剛性終結了社保繳納的灰色地帶,用更堅實的司法兜底保護了基層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沒有社保的勞動者,在風險中 " 裸奔 "
招聘信息上繳納五險的承諾,對北上廣深的白領來說,是一份正經工作的保障底線,但對于生活在四線城市的李蘭心而言,卻是一份體面工作才有的高規格待遇。
在全國基層勞動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擁有完整社保?參保率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低。
根據人社部統計數據,到 2024 年底,全國就業人口為 7.34 億,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只有 3.04 億人,失業保險則更低,只有 2.46 億人,根據這個數據推算,全國擁有完整社保的人最多只有 2.46 億人,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 33.5%。
李蘭心和她身邊的朋友們,便是這 " 有勞動沒保障 " 的大多數。他們擁有相似的畫像:出身基層,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比如餐飲店雇員、工地民工、流水線工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如果頭腦靈活或有一技之長,便會創業開店,做個體經營的工商戶。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超過 2.4 億人,43 歲的李蘭心是其中之一。
2021 年,她經營的餐飲店倒閉后,便轉行成為眾包外賣騎手。清晨八點出門,她就忙著在各個外賣平臺搶單。風里來,雨里去,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卻始終沒有社保。
年輕時,她總覺得離退休還早,想等將來收入提高了再買社保,可一晃過了四十歲,生活并未如期步入上坡路。中年離異,帶著 9 歲的女兒生活,每月的開銷除了贍養父母、繳納輔導班費用,所剩無幾。
" 我不是沒想過未來長遠保障,但一想到父母的基礎病、孩子以后的花銷,社保得自己花錢買,就只敢把錢存起來。"
李蘭心并非個例," 我國新業態從業人員就業與社會保障 ( 2022 ) " 課題組調查顯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 8400 萬人,整體社會保險的參保率較低,每人平均參保的社會保險險種只有 1.46 個。其中,超過 60% 的即時配送騎手沒有參保基本養老保險,38% 以上未參保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的整體參保占比甚至低至 22%。
即便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行參保,他們大多也只會給自己購買最低檔的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一旦現金流緊張,隨時可能中斷。
三年前,母親因為乳腺癌去世,刺激了 25 歲的袁浦 " 未雨綢繆 ",自費繳納社保。她在縣城奶茶店打工,每個月的收入只有 4000 多元。迫于經濟壓力,只能購買最低檔的養老和醫療保險。
參保率低,保障水平低,基層勞動者的生活如同危船,經不起一點風浪。
幾乎每天,李蘭心都會在眾包騎手群里看到意外事故的消息、剮蹭、摔傷是家常便飯,每天 3 元的商業意外險是她僅有的保障。因為和平臺沒有明確的勞動關系合同約定,像她這樣的眾包騎手,發生事故時很難獲得工傷賠償。" 我們算是兼職,不歸站點管理,出了事受了傷找不到老板負責,只能自己承擔醫藥費。"
比從天而降的意外更難避開的,其實是長年累月工作中積累的職業病。
跑了四年多外賣,李蘭心每天只能等高峰期過后,才在路邊匆匆將就兩口。上個月體檢,她查出了慢性胃病。每天在奶茶店里站立 10 個小時,袁浦的小腿出現靜脈曲張。在家政公司做保潔的劉鳳,每天彎腰擦地,患上腰椎疾病。她沒有工傷保險,活血化淤的膏藥是她唯一的鎧甲。
在風險中 " 裸奔 " 的他們,只能一邊加速努力奔跑,一邊祈禱,明天意外不會來臨。
放棄社保的勞動者,被迫 " 自由 "
學校登記家長職業時,李蘭心會讓女兒填寫上:自由職業者。她覺得,這樣的稱呼要比送外賣的,更體面一些。
但在基層,所謂自由自愿大多時候是無奈之選。無論是李蘭心還是劉鳳,他們都明白社保對于未來生活的保障有多重要,可捉襟見肘的日常開支,迫使他們不得不低頭妥協。不簽勞動合同,或是簽訂 " 放棄社保協議 ",以每月多拿幾百元補助的形式,代替繳納社保,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默許的潛規則。
自從中專畢業進入社會,袁浦前前后后換了十多份工作。她進勞保鞋廠打過工,在服裝店做過銷售,還在餐飲后廚做過學徒……換來換去,沒有一家雇主為她繳納過社保,有些甚至連正規勞動合同也沒簽。她的父親在工地做泥瓦工,跟著包工頭接活,大多也都是現金一次性結算。袁浦對此習以為常:" 縣城打工,不講勞動法。"
有些基層勞動者甚至擔心,如果要求簽訂勞動合同,或許會讓自己在就業市場上處于不利地位。
劉鳳便是如此,她今年 52 歲,只有小學學歷,在大城市能找到的工作不多。應聘保潔成功后,見公司沒提勞動合同的事,她也不好意思再開口。
除此之外,像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關系認定,也被平臺有意模糊。
為了降低成本,一些用工平臺通過層層外包或是讓勞動者注冊為 " 個體戶 " 的方式,這個過程自然有重重的考量,但結果是勞動關系不明確,導致繳納社保遲遲無法落實。
28 歲的張磊,曾是北京某外賣站點的專送騎手。雖然被界定為靈活就業人員,但在他看來,自己和在公司上班的正式員工并沒有什么區別。張磊嚴格服從站點管理,每天早上九點五十就會準時報到,參加騎手晨會。盡管跑單工作時間彈性靈活,但每天在線時長要求在九小時以上,平臺還考核準時率、滿意度。" 即便這樣,我也不能像那些坐辦公室的白領一樣有社保可拿。"
如果想給自己多一些保障,自費繳納社保的高昂的費用,也會將大量基層勞動者攔在門外。
去年,張磊悄悄算過一筆賬,如果自己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職工社保,按照最低檔次繳費,每月也至少需要繳納 1882.02 元保險費,一年需要繳納 22584.24 元。而自己一個月跑單的收入,除去吃住,也只剩六千不到,還不如將這筆錢節省下來。
何況現行城鄉社保轉移較為困難,這也讓許多基層勞動者在繳納社保時顧慮重重。
基層勞動者流動性大,四海漂泊,工作變換頻繁。張磊的站點,隔三差五就會有新人加入。" 因為跑外賣門檻低,好上手,很多人只是拿這份工作當作過渡,等找到新出路時,就會離開。" 考慮到當地繳納的社保,跨地區遷移有一定難度。因此,這些基層勞動者索性放棄繳納社保,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
即將落地的社保新規,托住基層尊嚴
對于基層勞動者來說,社保不僅意味著一份未來長遠的保障,同時也關系著尊嚴和底氣。
李蘭心所在的四線小城,大家削尖了腦袋往體制內擠,只為找到一份有五險一金的 " 高配 " 工作。
她對比周圍朋友的案例,解釋說:" 同樣一份月入五千的工作,如果有五險一金,到手收入可能會少一些,可是面對未來的底氣卻完全不同。就像我侄女在銀行工作,有生育保險,不僅不用為產檢、生孩子的錢發愁,還能在休產假的時候拿到補貼。如果換做那些普通的打工女孩,就不得不動用家里的積蓄了。"
社保是一份給基層勞動者兜底的保障,和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8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明確,9 月 1 日起,所有用人單位,包括個體工商戶、小微餐飲店,必須依法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這 " 五險 ",任何 " 協商放棄 " 或 " 自愿不繳 " 的協議,一律無效。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繳納社保,勞動者可以請求解除勞動合同,并且要求經濟補償。
以往,只有簽訂勞動合同、人身隸屬明確的全日制正式員工才享有社保,但從 9 月 1 日起,即便是勞務派遣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用人單位也同樣需要為他們繳納社保。這些靈活就業勞動者 " 有勞動沒保障 " 的日子將被徹底改寫。
這讓李蘭心的生活多了一點盼頭:" 要是平臺能夠為我交社保,我只需要負擔一部分費用,我自己的負擔要小得多。" 保潔阿姨劉鳳也吃下了定心丸,如果家政公司為自己繳納社保,她不必再擔心因為意外工傷、疾病一夜返貧。
而對于張磊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社保落實給了他們留在大城市闖蕩的勇氣。
曾經他在北京漂泊,一直找不到歸屬感,覺得自己無法在這里扎根。直到今年,他成為京東的一名全職騎手,和平臺簽了勞動合同,有了五險一金保障。連續的社保繳納年限,就像城市的通行證,未來他還有可能享受積分落戶、子女入學積分等政策優惠。
這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多了幾分憧憬:" 雖然在北京買房不太可能,但拼一拼,也許以后也能在這里積分落戶,讓孩子接受北京的教育。"
當然,全民社保的新規也讓一些個體戶、餐飲企業感受到了壓力。社保成本占工資總額的 25%-30%,過去五千元招聘一個店員,如今,每月要額外支出一千多元的社保費用。
新規發布后,袁浦明顯感覺到了奶茶店老板的愁容,何況縣城茶飲生意逐漸飽和,經營不易。
不過,袁浦并不擔心自己會因此丟掉工作," 我之前以靈活就業者的身份參加了失業保險。就算暫時失業,依然還有一份收入保障。如果 9 月新規落地,老板給我交社保,我每個月在社保上的支出,會比之前自費參保要少很多。"
短期來看,企業成本或許因此提高,然而,從長遠來看,當基層勞動者有了長期保障,減少了養老、醫療方面的經濟負擔,降低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不安,消費意愿也會隨之增強。同時,通過社保進行收入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了社會公平與和諧。
張磊正是佐證,以前他省吃儉用不敢消費,生怕路上一場交通事故,會花光自己大半年積蓄。有了五險一金之后,他的精神狀態放松了不少,上個月還破天荒買了燒烤設備,和朋友一起去公園野炊。" 我比之前舍得花錢,也比之前體驗到了更多生活的樂趣。"
* 注:本文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