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廠,作者 | 何暢,編輯 | 高宇雷
京東對外賣業務的投入在其最新財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8 月 14 日,京東發布 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總收入為 3567 億元,同比增長 22.4%,為近三年以來最快增幅;但經營利潤變成了經營虧損,為 9 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經營利潤和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9 億元、74 億元,同比均出現大幅下滑。
在疊加 618 大促和國補政策效應的第二季度,京東的收入漲了,利潤卻降了,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已經寫在了財報里——對于新業務的戰略投入增加,而這里的 " 新業務 ",主要是指外賣。
從收入結構來看,零售板塊收入的增長,依然是京東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零售、物流、新業務三個板塊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 20.6%、16.6%、198.8% ——新業務收入雖然成倍增長,但基數較低。具體到收入占比最大的零售板塊,商品收入為 2824 億元,同比增長 20.7%。其中,大頭的帶電品類表現突出,收入同比增長 23.4%;日用百貨品類的增速為 16.9%,增速有所加快,但遜色于前者。
接下來,隨著國補政策的延續,至少在 2025 年內,京東的零售板塊,特別是帶電品類都將繼續接住這一波紅利。當然,由于國補是從 2024 年 8 月起逐步落地,去年基數較高,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速有待觀察。
不過,許冉認為,國補是一個政策性機遇,但 " 從來都不是京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她稱,京東為帶電品類設立了明確的市場占有率提升策略,會圍繞產品、價格、服務等方面發揮供應鏈能力、規模優勢以及全渠道的優勢。
國補與外賣都是分析師非常關注的話題,前者的推進關系到京東的收入,后者的投入影響著京東的利潤。這一季度,京東對外賣業務加大了投入,4 月 11 日起上線的百億補貼策略,通過 " 全民補貼 + 爆品直降 " 機制吸引消費者,由此拉開了用戶爭奪戰的序幕。至此,京東在商家、騎手、用戶三端均已布局并有所動作。
從數據來看,618 大促期間,京東外賣業務日單量突破 2500 萬單,入駐品質商家超過 150 萬家。截至第二季度末,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 15 萬人。
另外,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和購物頻次均實現超過 40% 的同比增長,季度活躍用戶數實現了連續 7 個季度的同比雙位數增長,這可以理解為 618 大促、國補、外賣業務的共同作用。
商品收入之外,包括物流、廣告及傭金在內的服務收入取得了 29.1% 的同比增長。其中,傭金及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21.3%,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34.3% ——考慮到京東物流同一時期的收入變化往往波動不大,不排除是大力發展外賣業務帶來的結果。
從財報可見,京東在核心主營業務賺到的錢,最后還是被吐了出來,留給亟需投入的新業務。2025 年第二季度,零售、物流板塊的營業成本和經營費用雖然也出現了一定上漲,但都不如新業務來得猛烈。這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虧損擴大。2025 年第一季度,新業務的運營虧損為 13.27 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 2 倍,而到第二季度,這個數字是 147.8 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 21 倍。
在外賣和即時零售領域,京東需要面對的對手,一個份額領先,一個財大氣粗。5 月,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入局,直接燒起補貼,原本只有美團與京東劍拔弩張的戰場變得更加熱鬧。這場外賣之戰也導致京東的費用暴漲,同期營銷開支同比增長 127.6%,在收入中的占比從 4.1% 增長至 7.6%,在第一季度的基礎上畫出了陡峭的上揚軌跡。
當暑假的周末都被美團和淘寶閃購的優惠券占領,一些用戶開始疑惑京東在做什么。對此,許冉再次強調,外賣和即時零售是 " 京東很重要的長期戰略方向 ",深植于京東整體業務生態。隨著行業競爭加劇," 我們認為這些過度競爭的行為并沒有產生模式的創新,也沒能給行業帶來增量價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行業的價格體系,也給商家帶來了很多困擾,因此它是不可持續的 "。
這也相當于為暑期京東不再大手筆補貼給出了解釋。許冉還透露,后續會針對不同地域、用戶群體釋放更加精細的促銷策略,而規模效率帶動的履約效率提升、系統能力提升,都將帶動外賣業務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換句話說,燒錢行為不可持續,京東準備長期靜觀其變。
除了外賣,京東還有一些其他方向的新動作:以京東 MALL 和七鮮美食 MALL 為代表的線下業態、推出七鮮小廚以 " 菜品合伙人 " 模式入局餐飲供應鏈、在沙特阿拉伯啟動配送業務、布局酒旅市場,甚至是收購其他零售品牌等。頻繁多點出擊,背后都是資源的消耗,成果如何,尚不明確。
另外,自 2017 年全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京東體系的研發投入已累計超過 1500 億元。截至第二季度,京東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近 1700 億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京東體系人員(包括兼職員工和實習生,以及關聯公司的人員)總數約為 90 萬人——這是一個遠超騰訊、阿里巴巴的數字。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十二個月,京東生態系統的人力資源總支出(包括自有員工和外部人員)達到了 136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