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發了二季度財報,入股的哥幾個怕是已經樂壞了吧?
今年二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 84.4 億元,同比增長 17.9%,調整后凈利潤 26.4 億元,同比增長 33.0%。其中,核心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 26.4%。
財報剛出爐,騰訊音樂的股價就被拉到了歷史新高。華爾街的那幫分析師,估計計算器都要按冒煙了,包括花旗、巴萊克銀行在內的幾家機構,連夜上調了騰訊音樂的美股目標價。
要我說,騰訊音樂今年真是順得讓人眼紅了。
從年初到現在,騰訊音樂的股價一路走高,漲幅都超過了 125%。
比如月活跌了,但 ARPPU(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卻漲了。
這就很有意思了,人變少了,心思野了,但騰訊音樂的錢袋子反而越來越鼓了?
咱們先來看第一個" 奇怪 "的地方。
財報里寫得明明白白,騰訊音樂二季度的在線音樂月活同比下降了 3.2%,還剩下 5.53 億。
但另外一邊,付費用戶卻變多了,而且 1.24 億的付費用戶里,ARPPU(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不多不少,也比去年同期多了 1 塊錢。
這 1 塊錢乍一看是不多,但大伙兒想想啊,1.24 億的付費用戶,每人每月多掏 1 塊錢,一年下來騰訊音樂差不多能多 15 億的營收。
畢竟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早就不是為了獨家版權打得你死我活、不計成本拉人頭的時候了。平臺各有所長,現在又不讓搞版權壟斷,那用戶天然就會被分流。
所以,攔不住月活下滑,還不如想辦法讓留下來的用戶多掏錢。
那么問題來了,憑啥用戶能心甘情愿多掏這一塊錢,甚至更多?
答案其實就擺在明面上,二季度騰訊音樂的 SVIP 超級會員人數已經突破了 1500 萬。
以 QQ 音樂為例,SVIP 就是豪華綠鉆的 Pro Max 版,為了讓這些超級會員們覺得這錢花得值、花得爽,QQ 音樂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騰訊音樂的高管明確提到了,他們在推廣 " 以藝術家為中心的特權 "。
這么說吧,SVIP 的賣點不只是歌曲版權,更像是一種離偶像更近的特權。
你以為開了豪華綠鉆就能暢聽偶像的數字專輯,那就想得太簡單了。
市場把數字專輯包裝成了一種,獨立于會員體系的商品概念,跟你說這玩意兒本來是需要付費的,不過你開通 SVIP 就可以免費聽。
你相信之后就會發現,SVIP 確實能免費聽一些數字專輯,但其實,大部分數字專輯因為版權方強制要求,都需要另外付費購買。
當然,數字專輯的吸引力可能還不夠大,但如果是你有錢,也不一定能搶到的偶像演唱會門票呢?
5 月 G-DRAGON 權志龍在澳門的演唱會,場場爆滿,原價兩千的門票在黃牛手里炒到了上萬。
結果你轉頭發現在 QQ 音樂里,有一個權志龍演唱會搶先購的機會,只要你開通 SVIP,不光有機會買原價票,還能見到喜歡了很多年的偶像。
不過也需要付出一點代價,因為 QQ 音樂會把 SVIP 年卡跟演唱會門票,捆綁銷售。
而且不光這些,SVIP 的特權也滲透在一些細節里。
就比如,為了滿足粉絲給偶像打榜的勝負欲,QQ 音樂搞了個 " 樂迷勛章 "。
世超研究了半天,發現這個樂迷值,需要每天做任務才能獲得,哪位歌手的樂迷值越高,排名就越靠前。
普通用戶當然也可以打榜,但同樣是做任務,氪金的 SVIP,就能拿到超級加倍的樂迷值。
還有 6 月底上線,能跟偶像聊天的 Bubble 泡泡,QQ 音樂也見縫插針推出了開通一個月 SVIP,贈送一個月 Bubble 聊天的活動。。。
可以說,QQ 音樂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還是能戳中不少粉絲的點。
當然,如果你只是奔著杜比全景聲、臻品母帶來的,也只有 SVIP 能滿足你。
根據花旗的數據,騰訊音樂二季度的訂閱收入和非訂閱收入,分別增長 17% 和 47%。
雖說騰訊音樂現在想提純用戶,但內容供給也沒松懈過,今年又收購喜馬拉雅、入股韓國 SM 娛樂,基本盤穩如老狗。
就是吧,也抵不住二季度的非訂閱收入(主要由廣告、線下演唱會還有藝人周邊組成)實在太突出了。
廣告怎么增長的,咱們白嫖黨再清楚不過了。
再說線下演唱會,就拿權志龍那場澳門演唱會為例,騰訊音樂不光能給 SVIP 開快速通道,它自己就是主辦方。
除了權志龍,騰訊音樂還給薛凱琪、袁婭維和 GAI 周延等歌手也辦過演唱會,看起來還想在這塊繼續做大做強。
結合前面咱們說的粉絲經濟,這些非訂閱業務,其實更像是討好用戶、留住用戶的手段。
梳理到這,騰訊音樂的增長故事應該很清晰了:
世超覺著,無非就是給 " 有什么可聽 " 和 " 為啥要留在這里聽 " 這兩個問題,都找到了新答案。
不過,沙里淘金聽起來性感,活兒可不好干。
先不論隔壁網易云音樂的各種圈子、社區文化,還有汽水音樂帶來的流量沖擊,網上那些 " 變相撈錢,吃相難看 " 的聲音,也不少。
或許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既不是誰誰誰的狂熱粉絲,對音質也沒有那么高的要求,一開始,也不過是想安靜地聽會兒歌而已。
撰文: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