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編輯 | 張佳儒
2022 年 8 月,扎克伯格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分享了一組照片。照片中,這位超級富豪正在與一位 3D 打印工程師交談,兩邊的桌子上則擺放著兩臺國產的 3D 打印機。近日,這個把產品擺到扎克伯格屋子里的 3D 打印機公司要上市了。
這家公司就是創想三維,近期其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成立于 2014 年的公司,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消費級 3D 打印機龍頭,2024 年營收高達 22.88 億元。它曾長期占據全球第一的位置,但在 2024 年這一地位被同行奪走。
招股書顯示,2023 年 12 月底,創想三維曾謀求 A 股上市,并接受了中金公司的 IPO 輔導。但在今年 8 月,創想三維終止了 A 股 IPO 輔導,選擇轉向港交所。此次赴港 IPO,創想三維能成功嗎?
老牌 3D 打印機龍頭沖刺 IPO
2014 年 4 月的深圳,一家名為博領達科技的公司正式成立,這正是創想三維的前身。在創業前線的深圳,這家初創公司并不起眼。當時沒人能想到,這家公司會在十余年后成為全球消費級 3D 打印機龍頭。
創想三維選擇消費級 3D 打印機這個方向,與四名創始人的工作經歷有關。資料顯示,創想三維陳春、劉輝林、敖丹軍與唐京科四名創始人均出生于 1989 年,創業之前均是 3D 打印行業從業者。
當時的 3D 打印機產品多為國外企業生產,每臺需要 2-3 萬元,操作復雜,且需要較高的維護成本。因此,消費級 3D 打印機國產化方向有著巨大潛力。在 2014 年深圳第一屆 3D 打印機展會上,四人一拍即合,一起湊了 30 萬元,決定自主研發消費級 3D 打印機。
創想三維的第一款產品 CR-i3,針對的是當時 3D 打印機組裝復雜的痛點。這款產品采用套件銷售,使用戶上手時間從原來的幾個小時縮短到 15 分鐘,上市后迅速獲得認可,拿下了第一個 300 臺的海外訂單。
2015 年,創想三維推出了 CR-7 和 CR-8 兩款產品。2016 年,創想三維推出了旗艦級產品—— CR10,這款產品以 500 美元的售價殺進海外市場,顛覆性的價格使其迅速成為爆款,推動 3D 打印機真正進入了消費級時代。
隨后,創想三維憑借多個爆款產品保持著快速發展。2020 年之后,全球 3D 打印機市場迅速爆發,創想三維迎來了快速發展。據招股書顯示,創想三維 2020-2024 年消費級 3D 打印機累計出貨量達 440 萬臺,排名全球第一,累計出貨量市場占有率高達 27.9%。
在 3D 打印機之外,創想三維近年來也進入了消費級 3D 掃描儀、消費級激光雕刻機賽道,這兩者均為 3D 打印機的協同工具。在 2024 年,創想三維在消費級 3D 掃描儀領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在消費級激光雕刻機領域排名全球第三。
近年來,創想三維保持著快速發展。2022-2024 年,其營收分別為 13.46 億元、18.83 億元和 22.88 億元,保持著快速增長,其歸母凈利潤也從 2022 年的 1.04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29 億元。
不過,在 2024 年,由于毛利率的小幅下滑,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的增加以及其他收入的減少,創想三維同期歸母凈利潤出現明顯下降,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 8875.7 萬元,凈利潤率由 2023 年的 6.8% 下降至 3.9%。
在發展過程中,創想三維也吸引了多個明星資本的投資。招股書顯示,在 2021 年 7 月,創想三維完成了 A 輪融資,募資金額達 5.08 億元,投后估值達 40 億元。此次融資中,創想三維引入了前海 FOF、深創投、騰訊創投、不惑創投等外部股東。IPO 前,前海 FOF 和深創投分別控制創想三維 5.81% 和 4.32% 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創想三維股權架構較為平均。創業初期,四名創始人各持有 25% 股權,在經歷多次股權變動后,IPO 前四名創始人中,陳春及唐京科各控制 21.31% 的股權,劉輝林和敖丹軍分別控制 19.67% 的股權,仍然較平均,四人合計控制 81.98% 的股權,并簽訂了一致行動協議。
在商業公司中,較平均的股權架構有利有弊。一方面,股權平均有利于充分發揮各股東積極性,科技公司中不乏股權較為平均的成功企業,如上市公司紐威股份、視源科技等。
但股權平均也有明顯的弊端,可能帶來公司管理問題,如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早期也曾因為股權平均帶來的決策混亂問題導致創業失敗。
在過往發展歷史中,創想三維較為平均的股權架構使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一架構的長期影響仍有待關注。
如果此次成功 IPO,創想三維將成為 " 消費級 3D 打印機第一股 "。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創想三維或有望重新超越競爭對手。
全球第一地位被奪
作為國內老牌消費級 3D 打印機龍頭,目前創想三維已經被發展迅猛的后來者超越。
創想三維曾在消費級 3D 打印機市場保持著長期的領先優勢,2020-2024 年累計出貨量數據和份額高達全球第一,但這一地位遭遇挑戰。
在 2024 年,創想三維 3D 打印機產品銷量為 72.06 萬件,較 2023 年的 87.07 萬件少了近 15 萬件。招股書中,創想三維將銷量下滑原因解釋為專注于相對高端的產品系列,但競爭加劇或許是更重要的原因。
近年來消費級 3D 打印機行業變化巨大,以拓竹科技為代表的后起之秀表現兇猛。在 2024 年,拓竹科技消費級 3D 打印機出貨量高達 120 萬臺,遠超創想三維的 70 萬臺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出貨量份額高達 29.0%,創想三維出貨量已經下滑至第二位。
同時,緊隨其后的同行也給創想三維較大的壓力。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智能派科技、縱維立方 2024 年出貨量分別為 55 萬臺和 50 萬臺,與創想三維已經十分接近。
在 3D 掃描儀、激光雕刻機賽道,創想三維也面臨著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2022-2024 年,創想三維 3D 掃描儀營收從 5323 萬元增長至 2.08 億元,激光雕刻機營收從 1256 萬元增長至 1.63 億元,為創想三維貢獻出了較大的營收增量。尤其在 2024 年,3D 掃描儀業務爆發,削弱了 3D 打印機業務增速放緩的影響。
在消費級 3D 掃描儀領域,2024 年創想三維已經成為全球第一,以出貨量計算市場占有率高達 37.7%。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創想三維的競爭對手實力也不容小覷,行業第二和第三名的兩家國產公司出貨量份額分別高達 29.6% 和 16.2%。
在消費級激光雕刻機領域,2024 年創想三維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份額為 5.7%,僅次于創客工場和原子智造,其中創客工場保持強大的龍頭優勢,出貨量市場份額高達 16.6%,且定位中高端,以 GMV 計算市場占有率高達 42.5%。
綜合來看,在三大產品領域,創想三維均有著強大的競爭對手。在 3D 打印機領域已被拓竹科技超越,在激光雕刻機領域屬于追趕者,在 3D 掃描儀領域則需要進一步鞏固領先優勢。
創想三維較低的研發費用率或將影響其長期競爭力。
2022-2024 年,創想三維研發開支分別為 8749.4 萬元、9627.1 萬元和 1.49 億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但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6.5%、5.1% 和 6.5%,這一水平遠低于同行企業。
目前,消費級 3D 打印機、掃描儀企業如拓竹科技、知象光電等均為非上市公司,公眾公司多為工業級 3D 企業,如鉑力特、思看科技、先臨三維等。
鉑力特主營金屬 3D 打印設備和定制化產品制造業務,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均在 15% 以上。思看科技主打產品為 3D 掃描儀,近三年研發費用率在 17% 以上。先臨三維同樣主打 3D 掃描儀,目前在新三板掛牌,正沖刺北交所 IPO,近年來研發費用率均超過 20%。
在被拓竹科技超越后,創想三維也在加大研發布局。此次赴港 IPO,創想三維募集資金最主要用途即是用于研發投資,招聘技術人才,升級研發設施,以加強技術能力。
具體來看,創想三維預計將在 2026-2028 年分別招聘約 105 名、約 175 名及約 70 名已在工業自動化硬件、AI 圖像處理算法等領域取得公認卓有成就的人才。
除此之外,創想三維募集資金另一大投資方向是海外用戶運營,即搭建和運營其創想云及 Nexbie。其中創想云是創想三維在 2019 年上線的 3D 打印模型庫,Nexbie 是 3D 打印成品的電商平臺,兩者是創想三維 3D 打印生態的重要構成部分。
對于創想三維來說,加強對創想云和 Nexbie 的運營也是對競爭對手的防御和反擊。近年來,拓竹科技上線與創想云類似的 MakerWorld,并對創作者進行激勵,目前 MakerWorld 已經成為全球最活躍的 3D 模型平臺,給創想云造成了較大挑戰。不過,拓竹科技目前尚未布局 3D 打印成品電商平臺。
綜合來看,在被競爭對手趕超之后,目前創想三維正在積極反擊,并在嘗試通過赴港 IPO 獲得資本助力。這個曾經的全球第一能否重回巔峰,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