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0 日,百度發布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總營收 327 億元,百度核心營收 263 億元,歸屬百度核心凈利潤 74 億元,同比增長 35%。
值得關注的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和實踐正在顯著推動其業務的全面增長,為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財報數據顯示,百度涵蓋智能云在內的 AI 新業務收入增長強勁,首次超過 100 億元,同比增長 34%。
AI 商業化的全方位成功,證明百度從一開始便布局全棧 AI 這步棋,正在成為新的商業飛輪,不但推動蘿卜快跑和云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搜索業務的激進改版亦轉化為內生動能,讓百度 AI,撥云見日光,大步邁入收成期。
過去一段時間,大模型的軍備競賽,逐漸從 " 拼參數、卷硬件 " 慢慢向 " 拼場景、卷回報 " 轉檔,真正能從技術走向商業落地的選手,開始受到資本的側目和青睞。
百度正是其中的一員。歷經 AI 改造升級后的云和無人駕駛,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百度智能云,不但營收成規模,增速更開啟了狂飆模式。在爆棚 AI 的需求帶動之下,云業務率先搶下紅利,涵蓋智能云在內的 AI 新業務首次超過 100 億元。
云的高速增長,也離不開百度長期對企業與產業 AI 需求的精準洞察,以及多輪投入實踐尋找到的深耕經驗。
這 ? 趨勢在招投標市場則更為明顯。最新數據顯示,2025 上半年我國 ? 模型相關項 ? 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中標項 ? 累計達 1810 個,? 額突破 64 億元,中標項 ? 數超 2024 全年,市場需求持續釋放。
在這個過程中,百度智能云的表現尤為突出,以 48 個中標項 ? 和 5.1 億元中標 ? 額,穩居 " 雙第 ?",并在 ? 融、能源、政務、制造等重點 ? 業中持續領跑;而第三方分析機構 IDC 發布的《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4》也顯示,百度智能云已經連續六年砍下第 ?。
經過深刻的需求挖掘,如今的百度智能云已經明確業界對于大模型平臺的期待:既要門檻夠低,具有性價比實現人人可用,又要適配可拓展式的場景。而云業務的解題思路則是,開發模型工具鏈,降低上手門檻,搭建出一套 " 樂高式 " 高靈活、高兼容的平臺,再加上業界所需的 MCP 服務,滿足不同企業的多樣化、深層次需求。
如果說云是跑得夠快、趨向成熟的增長極,那么無人駕駛則是更具未來想象空間的新引擎。
今年,加速出海是蘿卜快跑的主線任務,在第一季度完成多個海外拓展任務后,第二季度繼續刷新紀錄,目前蘿卜快跑足跡覆蓋全球 16 座城市。
繼出海迪拜、阿布扎比之后,蘿卜快跑又牽手 Uber 和 Lyft,將進入亞洲、中東和歐洲市場。和兩大出行平臺的合作,也印證著蘿卜快跑的商業模式更加豐富。
在歐洲,蘿卜快跑通過 Lyft 平臺提供 ?? 駕駛出 ? 服務,計劃于 2026 年率先在德國和英國部署蘿 ? 快跑第六代 ?? 車,并在歐洲市場逐步擴 ? 規模 ? 數千輛,實現 ?? 駕駛規模化落地;在亞洲和中東地區,蘿 ? 快跑與 Uber 建 ?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數千輛蘿卜快跑 ?? 駕駛汽車將接 ?Uber 全球出 ?? 絡。
例如在 8?14?,蘿 ? 快跑獲批在 ? 港島南區指定路段進 ??? 駕駛車輛道路測試,這也是繼今年 4? 擴區并開啟機場島 ? 規模載 ? 測試、6? 在東涌進 ? 道路測試后的又 ? 延伸。
與此同時季度內,蘿 ? 快跑的服務量也實現激增,Q2 蘿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 220 萬,同比增長 148%,累計出行服務次數超 1400 萬,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蘿卜快跑還在探索新的商業合作,落地模式更為豐富。在歐洲,蘿卜快跑通過 Lyft 平臺提供 ?? 駕駛出 ? 服務,計劃于 2026 年率先在德國和英國部署蘿 ? 快跑第六代 ?? 車,并在歐洲市場逐步擴 ? 規模 ? 數千輛,實現 ?? 駕駛規模化落地;在亞洲和中東地區,蘿 ? 快跑與 Uber 建 ? 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數千輛蘿卜快跑 ?? 駕駛汽車將接 ?Uber 全球出 ?? 絡。
在國內,蘿卜快跑也不遑多讓。7?26?,在 2025 世界 ?? 智能 ? 會(WAIC)上,蘿 ? 快跑 ? 選本年度中國 ?? 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并為本屆 WAIC 提供 L4 級 ? 動駕駛接駁服務。同時,上海新 ? 批智能 ? 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正式發放,蘿 ? 快跑 ? 批獲準。此次頒發示范運營牌照后,? 戶可以在 ? 橋、花 ?、世博等浦東新區重要功能 ? 區,享受到 ? 動駕駛帶來的創新體驗。
可以看見,蘿卜快跑在海內外地段的大規模擴張,率先吹響了 Robotaxi 量產比拼的號角,在這場無人駕駛戰役中搶得先手。
全棧 AI 構建競爭壁壘
百度在第二季度中能如愿拿到正向增長,靠的是百度的 AI 戰略,從一開始便篤定構造全棧布局。
作為國內最早投身 AI 研發的企業之一,如今的百度從算力、框架、模型到應用,正構建起一個完整的 AI 生態。
在算 ? 層 ?,昆侖芯 + 百舸 AI 異構計算平臺,可提供 ? 性能、? 性價 ? 的算 ?? 撐。今年,百度還成功點亮了昆侖芯三萬卡集群,可同時承載多個千億參數 ? 模型全量訓練,? 持 1000 個企業同時做百億參數的 ? 模型精調。百舸 AI 異構計算平臺具備穩定、極速、? 效的特點,向上能夠適配各類主流模型,運 ? 穩定,向下 ? 持 ? 云多芯,全 ? 兼容包括昆侖芯在內的各種主流國產芯 ?,能夠最 ? 化釋放性能,提供算力 ? 撐。
在框架層,飛槳作為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平臺,成為國內外多個行業的技術基礎,飛槳框架具備高靈活性,能夠支持大規模的訓推任務。5?20?,飛槳團隊發布 PaddleOCR 3.0 并對外開源,全 ? 適配飛槳框架 3.0 正式版,賦能開發者輕松應 ?? 字識別和 ? 檔解析技術,快速落地 AI 應 ?。
在模型側,百度構建了以文心大模型為核心的模型體系,并持續推動 AI 能力雙手入泥,向千行百業落地。
6 月,百度 ??? 模型 4.5 系列宣布開源,實現框架層、模型層 " 雙層開源 "。6?6?,國際權威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 IDC 發布的《中國基礎 ? 模型產品綜合評估報告,2025》顯示,??? 模型在 8 項核 ? 評估維度中斬獲 7 項最 ? 分,成為本次評估中唯 ? 獲得 7 項滿分的 ? 模型。據統計,半年以來,百度已連發 15 款模型,且仍在持續迭代,推理模型有望在本月底面世。
模型的演進也重構了百度的基礎業務,推動搜索迎來 10 年來最大改版,從搜索框、搜索結果頁到搜索 ? 態全 ?? 新。如今,傳統基于鏈接的結果正逐漸被結構化、智能化和多模式的 AI 答案所取代,第二季度財報顯示,7 月,移動搜索結果頁中 AI 生成內容的占比從 4 月的 35% 迅速提升至 64%。
模型的進化也為 AI 普惠化和產業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例如百度智能云依托千帆 ? 模型平臺,正在為千行百業提供覆蓋模型調 ?、模型開發、應 ? 開發到數據智能的全流程、? 站式 AI 服務。千帆平臺還配備完善的 ? 具鏈、企業級 MCP 服務及百度獨有組件,助 ? 企業 ? 效構建與部署 ? 模型應 ?。
有了算力、框架、模型作為底座,百度上新應用源源不斷。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成為 AI 時代的 " 超級生產力 ",GenFlow2.0 支持同時調用超 100 個專家智能體;秒噠讓 ? 程序員 ? 戶也能快速構建復雜應 ?,實現 "3 分鐘 ? 成 +1? 時迭代 " 的極致開發體驗,? 成智能表單、H5 邀請函及個 ? 博客 ? 站等;百度慧播星發布的新 ? 代數字 ? 技術,曾 ? 撐羅永浩數字 ? 直播間創下超 5500 萬 GMV,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預計將于 10? 向全 ? 業開放。
自此,百度已成功布局了一個龐大的 AI 全棧矩陣,算力疊加模型決定了內生能力,持續造血,框架負責打好平臺生態基礎,應用矩陣決定了分發質量并帶來優質流量和收入,各節點環環相扣、相互疊加,最終推動 AI 應用落地,實現商業正循環。
全棧 AI 帶來更強 " 魯棒性 "
從全球 AI 的市場格局來看,谷歌如同百度一般,一直堅持走全棧 AI 布局的路徑,并已經充分驗證了全棧能力的 " 魯棒性 ":不僅能搶灘新興 AI 市場,也能守住搜索市場大本營。
自踏入 AI 時代以來,谷歌便展現了其全棧實力,涵蓋 AI 基礎設施、世界級研究、模型與工具三個核心層面。這種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的全棧式布局,確保了谷歌在 AI 競爭中的差異化優勢,根據其最新的財報數據,盡管面臨 ChatGPT 等 AI 產品的競爭威脅,谷歌核心搜索業務仍展現出強韌性。
相比之下,不少被視作主流的 AI 平臺廣告變現仍處于較為初期的階段,且廣告系統基建、與廣告主之間的商業生態均還未搭建和完善,可以說,正是谷歌的全棧布局為自身掙來了寶貴的時間窗口,后發先至。
目前,百度對搜索的改造也堪稱激進和徹底,從通 ? 化到個性化,從 ? 具化到內容化,從信息獲取到任務完成,努 ? 拓寬搜索的能 ? 邊界。
其背后的底氣也正是源于全棧布局,從算 ?、框架、模型到應 ? 四層布局,讓 AI 層層有 ?,推動 AI 應 ? 落地。
過去,市場急于驗證,在 AI 上那些天文數字般的全棧式投入,是否能轉化成源源不斷的現金奶牛。隨著百度、谷歌等 AI 大廠這一季度的業績發布,市場對全棧 AI 的擔心逐漸轉變為了振奮,以及前所未有的確定性。
這也讓一直堅持重投入 AI 的百度,從 PC 搜索跨越至 AI 時代,并以更成熟的姿態征戰 AI 主場。
(責任編輯:康嘉林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