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9 月 10 日,備受矚目的 iPhone 17 系列手機正式發布,其中,iPhone 17 標準版今年帶來了許多的升級。起售價 5999 元,卻直接 256GB 存儲起步,還配備了 120Hz 高刷屏,可以說是牙膏 " 擠爆了 "。可隨著蘋果率先發布新款旗艦手機,小米、OPPO 等國產手機廠商也將于九、十月發布新款旗艦手機。按照以往的定價來看,國產旗艦如小米 16 Pro 起售價可能在 5000 元左右,16GB+512GB 版本價格可能在 5500 元左右。與國補后的 iPhone 17 差不多在同一價位。那么,以小米 16 Pro 為例的國產旗艦手機和 iPhone 17 應該選哪個?
如果仔細比對 iPhone 17 與國產新款旗艦的優劣勢,會發現有多方爆料稱下代國產旗艦的屏幕將支持 Real RGB OLED 技術。據 CNMO 了解,Real RGB OLED 顯示技術將于今年正式投產,且由國內供應商獨立研發。Real RGB OLED 技術是什么?這項技術有什么優勢?
除了新款旗艦手機外,各家新款耳機也都開始提上日程了。近日,華為新款耳夾式耳機 Freeclip 2 外觀圖片被曝光了。自 2023 年 12 月華為發布旗下首款耳夾式耳機以來,耳夾式耳機市場越來越熱鬧,相繼有漫步者、倍思等廠家推出耳夾式耳機。作為完全不同的一種形態,耳夾式耳機對比傳統入耳式耳機有什么優勢呢?
本期機情問答預告:
1. 同樣是 6000 元價位,買 iPhone 17 入門版還是等國產大杯 512GB 版?
2. 有爆料稱國產新旗艦將配備采 Real RGB 技術的屏幕,什么是 Real RGB?
3. 最近想嘗試耳夾式耳機,和入耳式耳機比有啥優勢嗎?
自 2018 年年末,機情問答欄目便計劃脫離 CNMO 欄目矩陣,準備向互動產品的方向延伸。依托于 2018 年 CNMO 內容 + 戰略的成功,在內容寬度及互動形式上,我們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為了引爆這種想象力,CNMO 機情問答欄目將升級成為第一片探索試驗田,讓用戶的聲音通過手機中國微博微信、手機中國論壇導入,形成由用戶主導的內容 + 互動閉環。機情問答欄目組將會以更專業、有趣的形式對網友們的問題進行定期反饋。
站在 5000-6000 元檔位的價格十字路口上, 一邊是科技巨頭蘋果的新款手機—— iPhone 17 256GB 版本;另一邊則是國產的頂配旗艦——以小米 16 Pro 為代表的新款 512GB 大杯機型,它提供了近乎翻倍的存儲空間和堆料到極致的硬件。從紙面參數上,這兩款手機各有優勢。
據 CNMO 了解,iPhone 17 搭載了 A19 芯片,性能較上一代提升約 20%,能夠流暢運行大型游戲和應用。屏幕方面,iPhone 17 終于補足了高刷新率的遺憾,支持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戶外峰值亮度達 3000 尼特。影像系統也有顯著升級:4800 萬像素主攝 +4800 萬像素超廣角組合,顯著提升了超廣角片的成像質量,彌補了前代產品的短板。續航方面,iPhone 17 視頻播放最長可達 30 小時,支持 40W 有線快充和 15W 無線充電。
結合多方爆料,小米 16 Pro 作為國產旗艦的代表之一,搭載高通第二代驍龍 8 至尊版移動平臺。散熱方面,小米 16 Pro 采用了 3D 打印鏤空金屬中框的散熱黑科技,比傳統中框散熱效率提升 35%。屏幕方面,小米 16 Pro 將采用 2K 純直屏設計。此外,該屏幕采用 LIPO 立體屏封裝技術,屏幕邊框有望進一步縮減。
影像系統是小米 16 Pro 的一大亮點。后置萊卡三攝系統包含 5000 萬像素主攝、5000 萬像素超廣角以及 5000 萬像素潛望長焦鏡頭。主攝搭載定制版 OV50Q 傳感器,1/1.3 英寸大底,采用 LOFIC 技術,動態范圍提升 300%。
系統方面,iPhone 17 運行最新的 iOS 26 系統,提供流暢、安全且生態整合度高的體驗。蘋果生態系統的一致性是其核心優勢,特別是對于已經擁有其他蘋果設備的用戶。小米 16 Pro 則預裝基于 Android 16 深度定制的澎湃 OS 3.0 系統。新系統針對大屏設備進行了全面優化,AI 助手、跨設備協同和隱私保護功能等進行了全面升級。此外,澎湃 OS 3 在 " 人 - 車 - 家 " 方面的優勢也十分明顯。
綜合來看,iPhone 17 與小米 16 Pro 各有明顯的優勢。iPhone 17 擁有更加成熟穩定的系統生態、更高的二手殘值以及更好的錄像能力等,小米 16 Pro 同樣擁有出色的游戲性能、豐富的生態連接以及優秀的影像能力等。所以說,紙面的參數并不能直接確定哪款手機的優劣,而是要結合自身需求來看,這樣才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手機。
如果近期比較關注國產下一代旗艦手機的爆料信息,那么大家一定見到過 "Real RGB OLED" 技術。CNMO 了解到,TCL 華星已順利出樣 Real-RGB OLED 面板,預計搭載相應面板的新機今年上市。
據 CNMO 了解,傳統 OLED 屏幕采用 PenTile 排列,通過共享子像素的方式來減少像素數量,降低成本。但這種方式會導致實際分辨率降低,文字和圖像邊緣容易出現鋸齒感。Real RGB OLED 采用了與 LCD 類似的完整 RGB 子像素排列,每個像素都包含標準紅、綠、藍三原色子像素,每個子像素都能獨立自發光。這使得它在同等分辨率下清晰度可媲美 LCD,同時保持了 OLED 屏幕高對比度、高亮度和廣色域的優勢。
眾所周知,OLED 屏幕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缺點,那便是燒屏。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壽命差異,藍色衰減得最快,導致屏幕容易出現殘影和燒屏現象。Real RGB OLED 通過改進藍色子像素的發光效率,延長了屏幕的整體壽命,從根源上緩解了燒屏問題。這一技術突破大大提升了 OLED 屏幕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為用戶提供更穩定的顯示體驗。
Real RGB OLED 技術的量產,將首先在高端旗艦機上得到應用。隨后逐漸普及到中端機型,讓更多用戶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帶來的優質顯示體驗。隨著 Real RGB OLED 技術的普及,用戶在選擇手機時可能會更加關注屏幕的顯示效果和技術特點,屏幕素質將成為手機的核心賣點之一。
據 CNMO 了解,早在今年六月,就有數碼博主爆料稱,華星光電 2K Real RGB OLED 面板將于 9 月開啟批量供貨。并且有望由小米 16 系列以及 REDMI K90 Pro 手機搭載。
近年來,佩戴耳夾式耳機的人越來越多。市面上,耳夾式耳機也開始逐漸實現了從百元價位到千元價位的全覆蓋。那么耳夾式對比入耳式有什么優勢呢?
在講述優勢之前,先介紹一下什么是耳夾式耳機。耳夾式耳機是一種通過柔性耳夾結構固定在耳廓上的開放式音頻設備。它不像傳統入耳式耳機那樣需要將耳塞深入耳道,而是采用 " 耳廓外夾 + 耳道輕支撐 " 的雙重固定方案。這種設計避免了直接堵塞耳道,實現既舒適又穩定的佩戴體驗。
相比于耳夾式耳機,傳統入耳式耳機雖然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但也可能會帶來耳道脹痛、聽力安全隱患以及衛生問題。耳夾式耳機成功解決了這些痛點,特別適合運動愛好者、耳道敏感人群以及需要長時間佩戴耳機的用戶。
近年來,耳夾式耳機發展迅速,比如虹覓 Air2 單耳機僅重 4.5 克,結合人體工學設計如 2.5mm 前后錯位設計 69 和 12 ° 弧面耳托,能分散壓力并貼合耳廓曲線,實現真正的 " 無感佩戴 "。音質方面,漫步者 Comfo Clip Q 搭載 12mm 大尺寸鍍鈦動圈單元和微米級定向音頻 3.0 投送技術,能實現 1 米距離內 99.5% 的防漏音效果。
從衛生角度考慮,耳夾式耳機相比入耳式產品具有明顯優勢。傳統入耳式耳機需要插入耳道,容易積累耳垢和細菌,需頻繁清潔且可能引發交叉感染。而耳夾式耳機僅與耳廓外部接觸,大大減少了細菌滋生和傳播的風險。
隨著近年來長跑等戶外運動越來越火熱,消費市場對耳夾式耳機的需求越來越大。多數耳夾式耳機都具備防水防汗功能,防水等級從 IPX4 到 IPX7 不等,如倍思 MC1 達到 IPX7 級別防水,足以應對大雨和大量汗水侵襲。此外,開放式設計還避免了入耳式耳機常見的 " 聽診器效應 "(運動時耳內摩擦噪聲),使運動體驗更加純凈。
耳夾式耳機憑借獨特優勢,已成為音頻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品類。從舒適度、安全性、衛生性和場景適應性四個方面,它都展現出相比傳統入耳式耳機的明顯優勢。隨著華為、漫步者、倍思等品牌持續投入研發,耳夾式耳機的性能還將不斷提升。